【#范文大全# #反比例函数教案#】每位老师都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材料,如果有老师还没完成,就必须尽快补上。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为了方便您,励志的句子的编辑整理了与“反比例函数教案”相关的一些主要要点和相关信息,供您阅读和参考!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模型.
2.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
如同已经学过的有关方程、函数的内容一样,本章内容分为3块:
(1)从生活到数学:从问题到反比例函数,即建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用数学解决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可以设计一组问题,重点归纳、整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
(1)由形到数——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由图象的位置或图象的部分确定函数的特征;
(2)由数到形――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或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图形的位置、趋势等;
(3)形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2例如: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上的一点,PD垂直x轴于点D,则△xPOD的面积为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例如: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mg。
(1)写出药物燃烧前、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方能进入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时,才能有效灭杀空气中的病菌,那么这次消毒是否有效?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指数函数,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我们理解和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关键,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表示为y=k/x(k≠0),其中k为比例系数。其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其图像是一个双曲线,过原点,分别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双曲线,它有以下特征:
1. 双曲线有两条渐进线:y=0和x=0.
2. 反比例函数在x轴和y轴上没有定义,即它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空集。
3. 反比例函数在x0时,正值变负,负值变正。
4. 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符号取决于k的正负性)。
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1. 增减性:当x增大时,y减小;当x减小时,y增大。
2. 对称性:反比例函数在y=x上对称。
3. 零点性:反比例函数在k=0时,没有零点。
4. 单调性:反比例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或单调递增。
5. 形态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对比例系数k的变化而变形。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人均所得和人口的关系、合作人数和效率的关系等等。
例如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中,路程和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s=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由于速度是一定的,所以s与t成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s=k/t(k为定值)。这种关系在计算机图形和动画制作中也应用广泛。
总之,反比例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图像和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3】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或y=k·x^(-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1.当 k >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每一象限内,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当k
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也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y=x和y=-x;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 k |。
2.对于双曲线y= 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m (即 y=k/x(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m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4】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函数类型,它在数理化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就能够很轻松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当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另一个量的相应减少或增加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反比例函数。通俗一点说,我们可以用“一高一低,成反比例”的语言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反比例函数不一定是直线函数,它也可以是曲线函数。但是,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函数。
图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x=1$时,$y=4$;当$x=2$时,$y=2$;当$x=4$时,$y=1$。这说明当$x$增加时,$y$相应减小;而当$x$减小时,$y$相应增加。这正是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当$x=0$时,$y$的值不存在,因为在反比例函数中,不能除以id="article-content1">
【#范文大全# #反比例函数教案#】每位老师都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材料,如果有老师还没完成,就必须尽快补上。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为了方便您,励志的句子的编辑整理了与“反比例函数教案”相关的一些主要要点和相关信息,供您阅读和参考!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模型.
2.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
如同已经学过的有关方程、函数的内容一样,本章内容分为3块:
(1)从生活到数学:从问题到反比例函数,即建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用数学解决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可以设计一组问题,重点归纳、整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
(1)由形到数——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由图象的位置或图象的部分确定函数的特征;
(2)由数到形――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或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图形的位置、趋势等;
(3)形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2例如: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上的一点,PD垂直x轴于点D,则△xPOD的面积为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例如: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mg。
(1)写出药物燃烧前、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方能进入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时,才能有效灭杀空气中的病菌,那么这次消毒是否有效?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指数函数,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我们理解和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关键,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表示为y=k/x(k≠0),其中k为比例系数。其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其图像是一个双曲线,过原点,分别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双曲线,它有以下特征:
1. 双曲线有两条渐进线:y=0和x=0.
2. 反比例函数在x轴和y轴上没有定义,即它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空集。
3. 反比例函数在x0时,正值变负,负值变正。
4. 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符号取决于k的正负性)。
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1. 增减性:当x增大时,y减小;当x减小时,y增大。
2. 对称性:反比例函数在y=x上对称。
3. 零点性:反比例函数在k=0时,没有零点。
4. 单调性:反比例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或单调递增。
5. 形态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对比例系数k的变化而变形。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人均所得和人口的关系、合作人数和效率的关系等等。
例如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中,路程和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s=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由于速度是一定的,所以s与t成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s=k/t(k为定值)。这种关系在计算机图形和动画制作中也应用广泛。
总之,反比例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图像和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3】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或y=k·x^(-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1.当 k >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每一象限内,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当k
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也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y=x和y=-x;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 k |。
2.对于双曲线y= 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m (即 y=k/x(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m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4】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函数类型,它在数理化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就能够很轻松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当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另一个量的相应减少或增加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反比例函数。通俗一点说,我们可以用“一高一低,成反比例”的语言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反比例函数不一定是直线函数,它也可以是曲线函数。但是,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函数。
图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x=1$时,$y=4$;当$x=2$时,$y=2$;当$x=4$时,$y=1$。这说明当$x$增加时,$y$相应减小;而当$x$减小时,$y$相应增加。这正是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当$x=0$时,$y$的值不存在,因为在反比例函数中,不能除以$0$。
当$x
当$x$为正数时,$x$越大,反比例函数就越接近于$x$轴,但它永远不会穿过$x$轴,这是由于当$x=1/0$时,$y$变为无穷大,因此不可能相交于$x$轴。
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下面我们来一一讲解。
1. 线性变换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阶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是$y=k/x$,$k$为常数。这个函数没有截距,因此通过确定$k$可以描述直线的斜率。当$k$为正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增加,反之亦然。当$k$为负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减小,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反比例函数作线性变换,仍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反比例函数,但是$k$值不同。
例如,如果我们想将反比例函数$y=k/x$作线性变换$y=-kx$,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另一个反比例函数。该新函数的$k$值是原函数的相反数,即$-k$。
2. 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
当$x$趋近于$0$时,反比例函数无法确定其值,但是,我们可以确定$y$趋近于一个数,即$x=0$时,$y=+\infty$ or $-\infty$。这些数就是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通常我们用$x$轴和$y$轴来表示渐近线,它们都与直线$x=0$或$y=0$有关。
例如,在上面的图1中,当$x$趋近于$0$时,反比例函数的值趋近于$+\infty$或$-\infty$。,这意味着$x$轴是反比例函数的水平渐近线。
3. 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
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是$(0, \infty)$。因为当$x$趋近于零时,我们可以看到$y$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但不会等于零或负数。
当$x$正无穷时,$y$趋近于零;当$x$趋近于零时,$y$趋近于正无穷。因此,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是$(0, \infty)$。
4. 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当$x$为正数时,反比例函数是单调的。也就是说,如果$x_1
0$时,$y_1当$x$为负数时,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与正数相反。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将$x$变为$-x$来得到其单调性。
5. 反比例函数的总体特征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1)留意在$x$轴和$y$轴上的渐近线(大多数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都与$x$轴或$y$轴有关)。
(2)总是考虑$k$的符号,并注意其在图中的作用。
(3)反比例函数在$x$轴右侧是单调的,但在$x$轴左侧则不完全如此。
(4)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为$(0, \infty)$。
三、总结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教育中最基本的函数类型之一,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它的图像和性质。在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常常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初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
3、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刻画现实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
【教学难点】
1、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准确掌握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1、汇海拾贝
让学生回忆我们所学过得一次函数y=kx+b(k≠0),说出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对照图象回忆一次函数的性质。
活动2、学海历练
让学生仿照画一次函数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y=2/x和y=—2/x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特点
活动3、成果展示
将各组的成果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活动4、行家看台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
3.双曲线会越来越靠近坐标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活动5、星级挑战
1星:
1、反比例函数y=—5/x的图象大致是()
2、函数y=6/x的图像在第象限,函数y=—4/x的图像在第象限。
2星:
1、函数y=(m—2)/x的图像在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y=(4—k)/x的图像在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3星:
1、下列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的是()
a、y=(3—π)/xb、y=2—1/xc、y=—3/xd、y=k/x
2、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3的图像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
4星:
1、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k/x和y=kx—k的图像大致是
2、反比例函数y=ab/x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大致是
5星:
1、反比例函数y2m
1xm28,它的图像在一、三象限,则2、反比例函数y
活动6、回味无穷k4k2,它的图像在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x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
3、双曲线会越来越靠近坐标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活动
7、终极挑战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bd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y=(k2—5k—10)/x的图像上,若点a的坐标是(—2,—2)则k的值为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6】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常见的函数类型,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习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需要掌握其图像和性质。本文将详细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表达式
反比例函数是由两个变量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来定义的函数。其一般表达式为: y = k/x (k ≠ 0)。
其中,x 和 y 是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k 是常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其特点是:当 x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y 趋近于 0;当 x 靠近 0 时,y 趋近于正或负无穷。
拿 y = 3/x 的反比例函数为例,它的图像如下所示:
[图像]
可以看到,当 x 靠近 0 时,y 趋近于正或负无穷,而当 x 趋近正无穷或负无穷时,y 趋近于 0。这也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个特点。
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 零点(x 轴交点)
反比例函数的 x 轴上的零点为 k/y。也就是说,当 y = 0 时,x = ±∞。因为当 y = 0 时,x 无限大或无限小,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相符。
2. 对称轴
反比例函数的对称轴为 y = x。这是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 y = k/x,即 x = k/y。将 x 和 y 互换位置,即可得到 y = k/x,即对称轴为 y = x。
3. 单调性
反比例函数在自变量的正负两侧单调递减。这是因为当自变量 x 增大时,因变量 y 会减小。以 y = 3/x 为例,可以看到,当 x 变大时,y 会变小。
4. 渐进线
反比例函数的渐进线有两条,分别是 x 轴和 y 轴。当 x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值趋近于 0,即与 x 轴趋近。当 y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值趋近于 0,即与 y 轴趋近。
5. 消减率
反比例函数的消减率为反比例常数 k。消减率定义为 y 的变化量与 x 的变化量之比,即 dy/dx = -k/x^2。
在应用反比例函数时,可以利用其性质来解决问题,例如根据消减率求解问题、利用渐进线来近似计算函数值等。
总之,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函数类型。在学习和应用中,掌握其图像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提供帮助。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7】
一、 说教学内容
(一)、本课时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 体会反比例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3) 会判断反比例函数。
2、 能力目标
(1) 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分析归纳能力。
(2) 在思考、归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
(3) 让学生会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性认识。
4、 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关键:如何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二、 说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分层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的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这节课时,要注意和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一反比例的类比。引导学生从函函数的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方面辨明相应的差别,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在探索的途径和方法上与一次函数相似。
对于所设置的两个问题为学生熟悉,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者进入学生生活的圈子里,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使部分学生由不爱学变得爱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处处有函数。
三、 说学法指导:
课堂,只有宝贵的四十分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针对这种情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为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让学生自己举例,讨论总结规律,抽象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抽象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牢牢掌握和深刻理解,启发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并与之相类比,从内容到形式,学生自主地体会出反比例函数的真正内涵。
在本课时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关注个体差异,让学困生发表见解,使他们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能立即反馈给学生,矫正学生的学法和知识错误。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师生共同回忆前一阶段所学知识,再次强调函数和重要性,同时启开新的课题——反比例函数(教师板书)。
(一) 创设情景,激发热情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因而用两个最贴近学生生活实例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1)我校车棚工程已经启动,规划地基为36平方米的矩形,设连长为X(米),则另一连长Y(米)与X(米)的函数关系式。
让学生分析变量关系,然后教师总结:依矩形面积可得
XY=36 即Y=36/X
(问题2)昨天在放学回家时,小明的车胎爆了。第二天,小明的爸爸骑摩托车送小明来学校。中午放学小明不得不走回家。(小明家距学校2000米)
(1)、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种交通工具?
(2)、两种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速度一样吗?来去的路程一样吗?时间呢?
师生共同探究,时间的变化是由速度所引起的,设时间为T,速度为V,则有T=2000/V
(二)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由实例XY=36 即Y=36/X和T=2000/V 两个式子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一般地,形如Y=K/X或XY=K(K是常数,K不为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在此教师对该函数做些说明。
(三) 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学生通过对例1的观察、讨论、交流后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展示、
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一个矩形面积是20平方厘米,相邻两条连长分别为X厘米和Y厘米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移动滑片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I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
(3)、某地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4)某乡粮食总产量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四、 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把课本的习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
(巩固练习:)
(口答)下列函数关系中,X均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的K的值是多少?
Y=5/X Y=0.4/X Y=X/2 XY=2
5)Y=-1/X(给学困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9】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性质也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的特点和性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读者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认识。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形如y=k/x的函数类型,其中k为常数。它的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当x>0时,y0。反比例函数是一种非线性函数,其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无法用一般的斜率公式来表示。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以下特点: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过原点。
2、当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将趋近于x轴或y轴。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对称。
4、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越接近坐标轴,函数值越大。
5、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x轴和y轴相切或相交。
6、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反比例的性质,在x轴和y轴上的点之间总是满足y=k/x的关系,即乘积恒定。
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导数为y'=-k/x²,其导函数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
2、反比例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当k>0时,函数呈下凸图像;当k
3、反比例函数具有渐近线,当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的图像将趋近于x轴或y轴。
4、反比例函数是一种极限函数,当x趋近于0时,函数值无限大。
5、反比例函数的零点是x=k/y,当y≠0时存在。
以上是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它们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总之,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同时也能增加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
当$x
当$x$为正数时,$x$越大,反比例函数就越接近于$x$轴,但它永远不会穿过$x$轴,这是由于当$x=1/0$时,$y$变为无穷大,因此不可能相交于$x$轴。
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下面我们来一一讲解。
1. 线性变换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阶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是$y=k/x$,$k$为常数。这个函数没有截距,因此通过确定$k$可以描述直线的斜率。当$k$为正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增加,反之亦然。当$k$为负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减小,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反比例函数作线性变换,仍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反比例函数,但是$k$值不同。
例如,如果我们想将反比例函数$y=k/x$作线性变换$y=-kx$,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另一个反比例函数。该新函数的$k$值是原函数的相反数,即$-k$。
2. 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
当$x$趋近于id="article-content1">
【#范文大全# #反比例函数教案#】每位老师都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材料,如果有老师还没完成,就必须尽快补上。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为了方便您,励志的句子的编辑整理了与“反比例函数教案”相关的一些主要要点和相关信息,供您阅读和参考!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模型.
2.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
如同已经学过的有关方程、函数的内容一样,本章内容分为3块:
(1)从生活到数学:从问题到反比例函数,即建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用数学解决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可以设计一组问题,重点归纳、整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
(1)由形到数——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由图象的位置或图象的部分确定函数的特征;
(2)由数到形――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或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图形的位置、趋势等;
(3)形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2例如: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上的一点,PD垂直x轴于点D,则△xPOD的面积为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例如: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mg。
(1)写出药物燃烧前、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方能进入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时,才能有效灭杀空气中的病菌,那么这次消毒是否有效?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指数函数,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我们理解和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关键,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表示为y=k/x(k≠0),其中k为比例系数。其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其图像是一个双曲线,过原点,分别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双曲线,它有以下特征:
1. 双曲线有两条渐进线:y=0和x=0.
2. 反比例函数在x轴和y轴上没有定义,即它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空集。
3. 反比例函数在x0时,正值变负,负值变正。
4. 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符号取决于k的正负性)。
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1. 增减性:当x增大时,y减小;当x减小时,y增大。
2. 对称性:反比例函数在y=x上对称。
3. 零点性:反比例函数在k=0时,没有零点。
4. 单调性:反比例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或单调递增。
5. 形态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对比例系数k的变化而变形。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人均所得和人口的关系、合作人数和效率的关系等等。
例如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中,路程和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s=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由于速度是一定的,所以s与t成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s=k/t(k为定值)。这种关系在计算机图形和动画制作中也应用广泛。
总之,反比例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图像和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3】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或y=k·x^(-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1.当 k >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每一象限内,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当k
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也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y=x和y=-x;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 k |。
2.对于双曲线y= 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m (即 y=k/x(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m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4】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函数类型,它在数理化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就能够很轻松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当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另一个量的相应减少或增加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反比例函数。通俗一点说,我们可以用“一高一低,成反比例”的语言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反比例函数不一定是直线函数,它也可以是曲线函数。但是,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函数。
图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x=1$时,$y=4$;当$x=2$时,$y=2$;当$x=4$时,$y=1$。这说明当$x$增加时,$y$相应减小;而当$x$减小时,$y$相应增加。这正是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当$x=0$时,$y$的值不存在,因为在反比例函数中,不能除以$0$。
当$x
当$x$为正数时,$x$越大,反比例函数就越接近于$x$轴,但它永远不会穿过$x$轴,这是由于当$x=1/0$时,$y$变为无穷大,因此不可能相交于$x$轴。
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下面我们来一一讲解。
1. 线性变换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阶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是$y=k/x$,$k$为常数。这个函数没有截距,因此通过确定$k$可以描述直线的斜率。当$k$为正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增加,反之亦然。当$k$为负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减小,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反比例函数作线性变换,仍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反比例函数,但是$k$值不同。
例如,如果我们想将反比例函数$y=k/x$作线性变换$y=-kx$,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另一个反比例函数。该新函数的$k$值是原函数的相反数,即$-k$。
2. 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
当$x$趋近于$0$时,反比例函数无法确定其值,但是,我们可以确定$y$趋近于一个数,即$x=0$时,$y=+\infty$ or $-\infty$。这些数就是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通常我们用$x$轴和$y$轴来表示渐近线,它们都与直线$x=0$或$y=0$有关。
例如,在上面的图1中,当$x$趋近于$0$时,反比例函数的值趋近于$+\infty$或$-\infty$。,这意味着$x$轴是反比例函数的水平渐近线。
3. 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
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是$(0, \infty)$。因为当$x$趋近于零时,我们可以看到$y$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但不会等于零或负数。
当$x$正无穷时,$y$趋近于零;当$x$趋近于零时,$y$趋近于正无穷。因此,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是$(0, \infty)$。
4. 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当$x$为正数时,反比例函数是单调的。也就是说,如果$x_1
0$时,$y_1当$x$为负数时,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与正数相反。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将$x$变为$-x$来得到其单调性。
5. 反比例函数的总体特征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1)留意在$x$轴和$y$轴上的渐近线(大多数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都与$x$轴或$y$轴有关)。
(2)总是考虑$k$的符号,并注意其在图中的作用。
(3)反比例函数在$x$轴右侧是单调的,但在$x$轴左侧则不完全如此。
(4)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为$(0, \infty)$。
三、总结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教育中最基本的函数类型之一,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它的图像和性质。在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常常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初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
3、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刻画现实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
【教学难点】
1、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准确掌握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1、汇海拾贝
让学生回忆我们所学过得一次函数y=kx+b(k≠0),说出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对照图象回忆一次函数的性质。
活动2、学海历练
让学生仿照画一次函数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y=2/x和y=—2/x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特点
活动3、成果展示
将各组的成果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活动4、行家看台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
3.双曲线会越来越靠近坐标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活动5、星级挑战
1星:
1、反比例函数y=—5/x的图象大致是()
2、函数y=6/x的图像在第象限,函数y=—4/x的图像在第象限。
2星:
1、函数y=(m—2)/x的图像在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y=(4—k)/x的图像在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3星:
1、下列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的是()
a、y=(3—π)/xb、y=2—1/xc、y=—3/xd、y=k/x
2、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3的图像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
4星:
1、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k/x和y=kx—k的图像大致是
2、反比例函数y=ab/x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大致是
5星:
1、反比例函数y2m
1xm28,它的图像在一、三象限,则2、反比例函数y
活动6、回味无穷k4k2,它的图像在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x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
3、双曲线会越来越靠近坐标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活动
7、终极挑战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bd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y=(k2—5k—10)/x的图像上,若点a的坐标是(—2,—2)则k的值为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6】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常见的函数类型,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习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需要掌握其图像和性质。本文将详细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表达式
反比例函数是由两个变量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来定义的函数。其一般表达式为: y = k/x (k ≠ 0)。
其中,x 和 y 是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k 是常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其特点是:当 x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y 趋近于 0;当 x 靠近 0 时,y 趋近于正或负无穷。
拿 y = 3/x 的反比例函数为例,它的图像如下所示:
[图像]
可以看到,当 x 靠近 0 时,y 趋近于正或负无穷,而当 x 趋近正无穷或负无穷时,y 趋近于 0。这也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个特点。
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 零点(x 轴交点)
反比例函数的 x 轴上的零点为 k/y。也就是说,当 y = 0 时,x = ±∞。因为当 y = 0 时,x 无限大或无限小,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相符。
2. 对称轴
反比例函数的对称轴为 y = x。这是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 y = k/x,即 x = k/y。将 x 和 y 互换位置,即可得到 y = k/x,即对称轴为 y = x。
3. 单调性
反比例函数在自变量的正负两侧单调递减。这是因为当自变量 x 增大时,因变量 y 会减小。以 y = 3/x 为例,可以看到,当 x 变大时,y 会变小。
4. 渐进线
反比例函数的渐进线有两条,分别是 x 轴和 y 轴。当 x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值趋近于 0,即与 x 轴趋近。当 y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值趋近于 0,即与 y 轴趋近。
5. 消减率
反比例函数的消减率为反比例常数 k。消减率定义为 y 的变化量与 x 的变化量之比,即 dy/dx = -k/x^2。
在应用反比例函数时,可以利用其性质来解决问题,例如根据消减率求解问题、利用渐进线来近似计算函数值等。
总之,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函数类型。在学习和应用中,掌握其图像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提供帮助。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7】
一、 说教学内容
(一)、本课时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 体会反比例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3) 会判断反比例函数。
2、 能力目标
(1) 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分析归纳能力。
(2) 在思考、归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
(3) 让学生会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性认识。
4、 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关键:如何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二、 说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分层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的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这节课时,要注意和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一反比例的类比。引导学生从函函数的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方面辨明相应的差别,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在探索的途径和方法上与一次函数相似。
对于所设置的两个问题为学生熟悉,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者进入学生生活的圈子里,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使部分学生由不爱学变得爱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处处有函数。
三、 说学法指导:
课堂,只有宝贵的四十分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针对这种情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为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让学生自己举例,讨论总结规律,抽象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抽象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牢牢掌握和深刻理解,启发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并与之相类比,从内容到形式,学生自主地体会出反比例函数的真正内涵。
在本课时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关注个体差异,让学困生发表见解,使他们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能立即反馈给学生,矫正学生的学法和知识错误。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师生共同回忆前一阶段所学知识,再次强调函数和重要性,同时启开新的课题——反比例函数(教师板书)。
(一) 创设情景,激发热情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因而用两个最贴近学生生活实例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1)我校车棚工程已经启动,规划地基为36平方米的矩形,设连长为X(米),则另一连长Y(米)与X(米)的函数关系式。
让学生分析变量关系,然后教师总结:依矩形面积可得
XY=36 即Y=36/X
(问题2)昨天在放学回家时,小明的车胎爆了。第二天,小明的爸爸骑摩托车送小明来学校。中午放学小明不得不走回家。(小明家距学校2000米)
(1)、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种交通工具?
(2)、两种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速度一样吗?来去的路程一样吗?时间呢?
师生共同探究,时间的变化是由速度所引起的,设时间为T,速度为V,则有T=2000/V
(二)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由实例XY=36 即Y=36/X和T=2000/V 两个式子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一般地,形如Y=K/X或XY=K(K是常数,K不为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在此教师对该函数做些说明。
(三) 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学生通过对例1的观察、讨论、交流后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展示、
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一个矩形面积是20平方厘米,相邻两条连长分别为X厘米和Y厘米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移动滑片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I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
(3)、某地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4)某乡粮食总产量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四、 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把课本的习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
(巩固练习:)
(口答)下列函数关系中,X均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的K的值是多少?
Y=5/X Y=0.4/X Y=X/2 XY=2
5)Y=-1/X(给学困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9】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性质也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的特点和性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读者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认识。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形如y=k/x的函数类型,其中k为常数。它的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当x>0时,y0。反比例函数是一种非线性函数,其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无法用一般的斜率公式来表示。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以下特点: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过原点。
2、当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将趋近于x轴或y轴。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对称。
4、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越接近坐标轴,函数值越大。
5、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x轴和y轴相切或相交。
6、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反比例的性质,在x轴和y轴上的点之间总是满足y=k/x的关系,即乘积恒定。
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导数为y'=-k/x²,其导函数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
2、反比例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当k>0时,函数呈下凸图像;当k
3、反比例函数具有渐近线,当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的图像将趋近于x轴或y轴。
4、反比例函数是一种极限函数,当x趋近于0时,函数值无限大。
5、反比例函数的零点是x=k/y,当y≠0时存在。
以上是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它们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总之,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同时也能增加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时,反比例函数无法确定其值,但是,我们可以确定$y$趋近于一个数,即$x=0$时,$y=+\infty$ or $-\infty$。这些数就是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通常我们用$x$轴和$y$轴来表示渐近线,它们都与直线$x=0$或$y=0$有关。
例如: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mg。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指数函数,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我们理解和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关键,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表示为y=k/x(k≠0),其中k为比例系数。其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其图像是一个双曲线,过原点,分别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1. 双曲线有两条渐进线:y=0和x=0.
2. 反比例函数在x轴和y轴上没有定义,即它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空集。
3. 反比例函数在x0时,正值变负,负值变正。
4. 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符号取决于k的正负性)。
1. 增减性:当x增大时,y减小;当x减小时,y增大。
2. 对称性:反比例函数在y=x上对称。
3. 零点性:反比例函数在k=0时,没有零点。
4. 单调性:反比例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或单调递增。
5. 形态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对比例系数k的变化而变形。
例如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中,路程和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s=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由于速度是一定的,所以s与t成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s=k/t(k为定值)。这种关系在计算机图形和动画制作中也应用广泛。
总之,反比例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图像和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或y=k·x^(-1)。
2.对于双曲线y= 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m (即 y=k/x(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m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函数类型,它在数理化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就能够很轻松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当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另一个量的相应减少或增加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反比例函数。通俗一点说,我们可以用“一高一低,成反比例”的语言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当$x=1$时,$y=4$;当$x=2$时,$y=2$;当$x=4$时,$y=1$。这说明当$x$增加时,$y$相应减小;而当$x$减小时,$y$相应增加。这正是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1. 线性变换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阶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是$y=k/x$,$k$为常数。这个函数没有截距,因此通过确定$k$可以描述直线的斜率。当$k$为正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增加,反之亦然。当$k$为负数时,$y$的值随着$x$的减小而减小,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反比例函数作线性变换,仍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反比例函数,但是$k$值不同。
2. 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
当$x$趋近于$0$时,反比例函数无法确定其值,但是,我们可以确定$y$趋近于一个数,即$x=0$时,$y=+\infty$ or $-\infty$。这些数就是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通常我们用$x$轴和$y$轴来表示渐近线,它们都与直线$x=0$或$y=0$有关。
3. 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域
4. 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5. 反比例函数的总体特征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数学教育中最基本的函数类型之一,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它的图像和性质。在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常常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初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bd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y=(k2—5k—10)/x的图像上,若点a的坐标是(—2,—2)则k的值为
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常见的函数类型,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习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需要掌握其图像和性质。本文将详细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 零点(x 轴交点)
2. 对称轴
反比例函数的对称轴为 y = x。这是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 y = k/x,即 x = k/y。将 x 和 y 互换位置,即可得到 y = k/x,即对称轴为 y = x。
3. 单调性
4. 渐进线
反比例函数的渐进线有两条,分别是 x 轴和 y 轴。当 x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值趋近于 0,即与 x 轴趋近。当 y 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函数值趋近于 0,即与 y 轴趋近。
5. 消减率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分层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的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这节课时,要注意和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一反比例的类比。引导学生从函函数的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方面辨明相应的差别,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在探索的途径和方法上与一次函数相似。
对于所设置的两个问题为学生熟悉,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者进入学生生活的圈子里,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使部分学生由不爱学变得爱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处处有函数。
课堂,只有宝贵的四十分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针对这种情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为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让学生自己举例,讨论总结规律,抽象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抽象能力。
在本课时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关注个体差异,让学困生发表见解,使他们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能立即反馈给学生,矫正学生的学法和知识错误。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把课本的习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性质也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的特点和性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读者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认识。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形如y=k/x的函数类型,其中k为常数。它的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当x>0时,y0。反比例函数是一种非线性函数,其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无法用一般的斜率公式来表示。
总之,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同时也能增加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