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勤付出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须的,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教案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里整理了18条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人生感悟的句子栏目的心情说说句子200句。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展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⑴第一段中,谁理解了哪些内容?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今天大家学习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许多启发,我们更加感叹时间的飞逝,让我们一同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3、安排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融入同学们的理解,让我们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对读,好吗?我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提问,我来回答,快速查看一下,明确哪些句子该你们读,准备好了吗? 学生提问朗读,老师回答
5、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一读吗?请大家大声朗读,看看能否背诵下来。
6、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指出:时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不注意时悄然流逝。像前面提到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需的,但朱自清认为这些时间被浪费了,可见他多么珍惜时间。反思我们自己,你是否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被白白浪费了,例如:在 的时候,从 过去。 (让学生模仿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几句话。)
7、阅读思考: 文章第一段提到燕子飞走还会回来,杨柳枯萎还会发芽,桃花凋谢还会开放,但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吗?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吗?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8、初次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你来说说,读了几遍课文?你呢?
9、 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轮流读、小组读、默读等)来阅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配乐朗诵)
10、小结: 同学们做得很好,能够边积累边运用,全体参与训练,从而体会时间的匆匆。作者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的,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心不虚度此生。我们呢?我们能吗?
11、同学们,还有一篇文章也传达了同样的道理,今天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12、(大家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得如何)集体交流,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作者通过排比手法强调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系列追问表达了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突出了日子“无影无踪”的特征。)
13、教师通过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结合师生课外资料的整合,更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14、精读。学生采用合适的阅读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品味词句,深入研读。然后在自主阅读和领悟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接触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伙伴间的合作交流提升了个人独特的感悟,使情感熏陶得到升华。)
15、板书课题,提出疑问:看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这些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初步培养他们收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汇报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以质疑导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16、你们小组标记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理解了什么?能否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读出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汇报。
17、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懂词句,教师适时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自由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18、那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
-
更多精彩的让人生感悟的名言名句,欢迎继续浏览:让人生感悟的名言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