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只要别人一不小心碰到他的什么东西,他就与那个人过不去。
有一次,有一个穿着农民衣服出来散步的皇帝,不小心碰到路边那个人。那个立刻火冒三丈,破口大骂。而皇帝只是笑了笑,对他说:“哎呀!对不起,打到你是我的不对,请你原谅我。”
那个人本来也想原谅那个皇帝,可一见他穿着农民的衣服,把他当成了农民,便又破口大骂起来:“你这个穷光蛋,穿这些破衣服,打到我了就要给医药费,不然你就别走了。”
在皇帝身边的宰相看不下去了,就轻声对皇帝说:“陛下,这个人蛮不讲礼,您别跟他说了,直接派人把他抓起来,关在牢房里七年,看他能不能改正。”
皇帝却说:“宰相,如果我这么虐待人民的'话,我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好国家了,那些人民也都会四处逃散,最后会造成国家的人大量减少的。”宰相也无可奈何。
忽然,皇帝脱下外衣,露出国王穿的衣服来,那个人大惊失色,脸色苍白,紧张地说:“陛下……您……您……不用赔钱了。”国王让宰相也脱下外衣,那个人一看,头也不回地跑回了家,急忙把门锁住。从此,那个人再也不敢为一点小事而和别人吵架了。
小故事讲完了,而皇帝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用宽容的心来驰骋人生。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2
一天,晋悼公和祁黄羊讨论政事。当谈到官吏任免和选派问题时。晋悼公说:“现在南阳还缺个县令。南阳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农业、军事重镇,这个南阳县令一定要是一个德才兼备又能处理政务的人才行啊。前任县令就是因为贪财、好色,在任时只顾收敛钱财,贪慕美色,疏于政务。搞得南阳人民怨声载道。你看看目前谁能胜任啊?”祁黄羊思索了一下说:“大王,解狐勤于政事,让他去吧!”晋悼公睁大眼睛,不解的问:“我听说,你家和解狐家有世仇,你们两人势不两立,见面都不会讲话,怎么你会推荐他呢?你不会想让他去出丑,然后让我治他的罪吧?”祁黄羊郑重地说:“大王,我的为人相信您也有所耳闻。我不是那种小人。解狐对时政有着精辟的见解,同时又有丰富的治理经验。您是问我谁能胜任南阳县令,并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我只不过根据事实禀报罢了!”
接着,晋悼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里缺一个执法大臣,你看谁合适啊!”祁黄羊想了想说:“大王,祁午能胜任。”晋悼公说:“祁午不是你儿子吗?怎么推荐自己的.儿子,你不怕有人背后说能你任人唯亲吗?”祁黄羊答道:“祁午正直、坚贞、善恶分明,又不会为金钱、美色所动,能够执法严格,是一个难得的执法大臣。大王您是问我谁能胜任执法大臣,并没有问我的儿子是谁,我只是实事求是罢了。”晋悼公点点头表示赞许。祁黄羊接着说:“大王,当您让我举荐大臣的时候,我并没有考虑谁是我的亲人,谁是我的仇人,我只是根据他们的德行、能力,据实禀报!”晋悼公见祁黄羊举不避亲,荐不避仇,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3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
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象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
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
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
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
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得非常非常高。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4
当今中国人是富起来了,但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思想的.人却不在少数。
其中一位老兄就是这样的人,他是改革开放之前,钻政策之空而一夜暴富起来的人。
一天他到处在找自己的儿子,半途中遇见一个熟人,就问他:“你看没看见我儿子。”那人说:“看见了。”
“在哪里?”
“在河里。”
今天上午我看见他掉河里了。
“现在呢?”
“现在大概沉到河底了!”
“那你为什么不把他救上来?”
“救上来干吗?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嘛?”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5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还有一头驴走在马路上,先是父亲骑着驴,儿子牵着驴。有个路人可怜那孩子,于是父亲就下来让儿子骑。另一个妇女认为父亲也应该有坐的权利,儿子便让爸爸和他一起骑驴。到了集市上,又有个小孩怜悯那头可怜的驴,父亲和儿子只好下来牵着驴徒步而行。来到了田野间,又有个农民嘲笑他们有驴不坐,反而自己走。父亲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应该自己考虑到底怎么做!’”
这篇文章来自于《小故事,大道理》中的自信篇。文中那一对父子就好象是一对机器人,被别人指挥来指挥去,其实他们完全有机会作出自己的选择。这时我也想到自己经常会跟着别人的步子走,和那对父子一样没有主见。
记得在二年级时,在一次“看拼音写词语”的考试中,当我做到“wen ming”这道题时,我在“文明”和“闻名”这两个词中举棋不定,在我看来,“闻名”更确切一些。这时,同桌好心地提醒我是“文明”,同桌的成绩比我好,我想她一定是对的`,就采纳了她的意见。等老师发下卷子的时候,我才发现那道题是错的,应该是“闻名”。
从这件事和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有充分的自信,不要轻易把别人的建议当成自己的主张!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6
因为大雨,一位徒步旅行者和队友走散了,独自行走在戈壁荒原上。他的储备粮吃完了,水也快没有了。这时,前面来了个樵夫,他便上前索要食物。樵夫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也没有带吃的,这里有一担柴,不如你拿去,也许会有用。”徒步者摇摇头,拒绝了樵夫,继续向前走。走了一段路,他更加饥渴了。这时,他遇到了一个牧人,便再次上前要食物,牧人摇摇头:“我身上也没有吃的',不如把我的佩刀给你吧,它十分锋利。”要刀能干什么呢?徒步者失望地拒绝了。
接着,他又遇到了一个农夫,他想:这回总可以要到吃的了吧。可农夫说:“我身上也没有带吃的,不过,这里有一盒火柴,也许你可以用上。”一盒不值钱的火柴能干什么呢?徒步者再次失望地离开了。天快黑了,徒步者终于来到了一条小溪旁。他发现,岸上还有一只刚刚死去的野兔。可是,没有柴、没有刀、没有火,如何将野兔变成食物呢?
抓住每一个机会,才能登上人生的顶峰。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7
一天植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同等认为是笼子的高度太低。所以他们决意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成效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意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谈,“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小故事大道理: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8
选择的同时,必然需要放弃。正确地放弃,选择才可能成功。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认清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东西。
卡莱尔是英国著名的史学家,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总算是完成了。长出一口气后,他把这部巨著寄给了他的朋友米尔阅读,希望对方能批评指教。不想隔了几天,米尔突然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地跑来告诉他:整部《法国大革命史》的原稿,除了几张另加散页外,已经全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成废纸,丢入火炉化为灰烬了。
顿时,卡莱尔如雷轰顶,因为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他总是每写完一章,就把原来的笔记扔掉,所以到此为止,整部书稿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怎么办?怎么办?一时间,卡莱尔呆呆地坐在桌前,不知所措。但是不一会儿,朋友米尔发现他的脸色慢慢地舒展开了,然后,他便从抽屉里抽出了一大叠稿纸铺在桌上,再然后,他拿起了笔——原来,他是想重新写一遍!
“这一切,就像小学时我把笔记簿拿给老师批改,老师说:‘不行!孩子,你得重写,以便写得更好些!”他对米尔说。
现在,我们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就是卡莱尔重新写的那一部。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9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厮杀的样子。
果然,齐将首先下令进军。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鲁庄公正准备擂鼓出营迎战,曹刿拦住说:“主公且稍安勿躁,时机未到。”
齐军数万大军冲到鲁营寨前,见鲁营没有反应,好像没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静下来。稍过一阵,齐军又战鼓大作,可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待齐军三鼓擂过,曹刿才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出击!”
庄公下令擂战鼓出寨迎敌,方才鲁国兵将只见齐军骄横的气焰,早就憋着满腔怒火,此时一听战鼓擂响,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过去。齐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漫山遍野地溃逃。
鲁庄公大喜,便下令追击,曹刿又拦住说:“不行。”
说完后他跳下战车,仔细观察着泥地上齐军的脚印和车辙,又站在车栏上远眺一番,随后说:“可以追击了!”战役结束,鲁国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的`路上,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得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气,齐军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则精疲力竭,而我军严阵以待,士气却逐渐充盈,所以能够战胜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其将领狡诈多端,我们要防备他们佯装败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观察一番,发现齐军车辙狼藉,旌旗靡乱,这是真正败逃的迹象,所以才下令追击,一举击溃。”
含有故事的短哲言 篇10
一个人开车迷了路,他边开车边查看地图,结果车陷在乡间小路边的壕沟里。他虽然没有受伤,但车却深深地陷在淤泥里了。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农舍,这个人便去求援。
走进农舍小院,他发现根本没有汽车或其他现代化机械。马圈里惟一的牲口是头衰老的骡子。开车人本来以为农舍的主人会说这骡子太瘦弱不能帮忙。可农夫爽快地指着那头老骡子说:“没问题,沃里克可以把你的车拉出来!”
开车人看了看憔悴的骡子,担心地问:“你确定它能行?这附近可有其他农场?”“住在这附近的只有我一个人。别担心,老沃里克能胜任。”农夫自信地说。
农夫把绳子一端固定在汽车上,另一端固定在骡子身上。一边在空中把鞭子抽得“啪啪”响,一边大声吆喝,“拉啊,夫兰德!拉啊,杰克!拉啊,泰迪!拉啊,沃里克!”没多一会儿,小轿车就被老沃里克毫不费力地拉了出来。
开车人又惊又喜。再三谢过农夫后,他忍不住问,“你赶沃里克的`时候,为什么要装作还赶着其他骡子的样子?你喊沃里克之前,为什么还喊了那么多别的名字呢?"
农夫拍了拍老骡子,笑着说,“我喊的都是我原来那些骡子的名字,它们以前都和老沃里克一起拉过车。老沃里克是头瞎骡子,只要它以为自己在队伍之中,有朋友帮忙,干活就特别有劲,连年轻力壮的骡子都比不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