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鸭蛋,香包,图片
活动过程: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他。
二、端午的习俗
1.小朋友,今天,我们的、教室的门上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呢?
2.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1)挂艾叶:净化环境,驱虫驱蚊。
(2)赛龙舟:划船救屈原。
(3)吃粽子:屈原死了,投河喂鱼救屈原。
(4)配香包:驱邪的意思。
三、学习儿歌《赛龙舟》
四、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
今天,小朋友们带了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摸摸看,想一想,它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认识粽叶
粽子上的阵阵清香是从这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并讲诉粽子的馅以及它的味道。
4.小结: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担心这样的社会活动幼儿大概不会有多大兴趣,但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却令我兴奋:当我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幼儿听得非常认真,他们的小脸上出现的是敬佩的神情。在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他们的神情暗淡下来,一副副伤心的'表情。有的幼儿还把从爸爸妈妈那儿听来的别的来历和习俗讲给大家听。有的幼儿还说出了门上插艾草、小孩戴“长命缕”等习俗,看来幼儿的知识经验储备得还是不少的。
活动中,幼儿又进一步的知道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缘由,使幼儿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学习儿歌赛龙舟的环节中,强烈的激发了小朋友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很认真地学习,非常的好.
最后的吃粽子环节,小朋友又特别的开心,使活动达到高潮.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
小朋友:“什么节日?”
教师:“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
(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三、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
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班级下学期开展“我们来策划”主题,随着“书香童年”活动的临近,孩子们的近期策划任务接近尾声,为了在活动当天向其他班小朋友更加全面的介绍端午节,美工区的小朋友制作了美味粽子在当天展览。为了支持幼儿策划活动的顺利展开,我们以对粽子的多角度分类作为目标,并以小组形式进行统计记录,培养幼儿的类别概念和统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统计数量。
2、与同伴协商共同统计粽子数量并记录,享受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以小组形式统计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用表格记录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不同种类粽子每组若干,记录表每组两张,展览架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问题
1、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班最近在策划书香童年的活动,为了向其他班级介绍端午节传统美食,朱老师带来了许多粽子。
二、看图分类并统计
1、将图片上的粽子分为两类
如果让你们把他们按照同一特征分成2类,你可以怎么分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按照颜色分,也可以按照形状分。
2、增加一种粽子,观察不同
现在朱老师又拿出了一些粽子,你能发现这些粽子与刚才的粽子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绳子的颜色不一样。
3、3人一组分类并记录
第一次:三人一组,寻找最多的分类方法。
教师总结方法:我们不光可以按照形状分、按照粽子的颜色分,还可以按照绳子的颜色分。
第二次:每组一个记录表,统计每种粽子到底有几个
三、整理小货架
1、出示理货单,观察货架
出示理货单,按照单子内容将粽子整齐又美观的摆放在货架上,这张理货单你能看懂吗?你们知道吗?货架和盘子上藏着小秘密,这些秘密会帮助你将手中的粽子放到正确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2、六人一组按照理货单整理小货架
第一次:每组一张理货单、一框粽子、一个货架,请你们迅速分组到达指定位置按照理货单整理小货架。
教师总结方法:按照理货单和货架上的提示信息将所有粽子分类摆放。
第二次:增加几种粽子,按照理货单和货架提示,排除不属于该类别的“干扰”粽子,整理小货架。
四、延伸活动
1、将小货架摆放在班级门口,作为“书香童年”活动的道具,当天向其他班级介绍。
活动相关图片
理货单:
活动总结
本次教育活动基于主题生成,为了在书香童年活动当天向其他班级介绍端午节,孩子们制作了各种与端午节相关的作品。美工部制作的粽子种类繁多,如何将这些粽子整齐又美观的.进行展示呢?于是生成了本次教育活动。通过观察粽子的不同特征,并对粽子进行多角度分类和统计,帮助幼儿建立类别概念,看懂记录表格。在实际操作中有层次的对粽子进行分类摆放,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分粽子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升入小学后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整理习惯。
小班美术粽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幼儿吃粽子
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
——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