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 篇1
【课程背景】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相对的孩子对钱的支配数额也增加了,导致了攀比心理和穿名牌现象的发生,面对这种新的形式,教师十分有必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用钱观念,取钱观念。
【活动目的】
1.认识钱的作用;
2.知道钱来之不易;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致富的小故事;
2.邀请经商的家长当校外辅导员;了解大人如何理财。
3.节目准备。
【课程实施】
认识钱——用处之大
老师拿出一张百元现金,问同学们想不想要,说说自己为什么想要,准备打算怎么用。
1.让学生发言。
2.老师由此引出问题:为什么人人都要钱,钱有什么用?
3.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对钱的理解。
4.肯定钱的重要性,总结同学们的发言,说明钱在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同时提出问题:钱不是万能的,哪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5.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精神上的财富。(目的:通过举例、交流让学生感受钱的作用大。)
了解钱——来之不易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他们课前做的调查结果。(分小组,课前挣钱,汇报结果,如卖报纸、卖花、废水瓶。 学花钱——消费意识)
1.汇报各自的零花钱。
2.案例讨论
案例:刘明是位“储蓄罐”类型的孩子。他没有别的目的或者计划,只是想看着自己有一堆钱在那里,并希望这个数字不断增加。他还比较吝啬,当父母建议他自己出钱买心爱的玩具或者漫画书时,他宁可不要玩具或者书籍,也不愿意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毛钱,而如果有何何消费方面的需要,他会转像父母要钱。你欣赏刘明的做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注:此阶段教师在点评学生意见的时候要逐步渗透“取之有度,用之有道”的观念。
3.校外辅导员介绍花钱的科学性、计划性。
A.建立自己的账户,请家长帮忙到银行存压岁钱,学会如何开户、存款和提款。
B.每次花钱使用量不超过账户的30%。负担自己日常生活中一项比列相对较小的费用支出,比如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购买学习用具等。账户里的钱还必须尽一些义务,如过年、过节给长辈买些礼物。
4.节目表演。
【活动总结】
从认识钱到学用钱,让孩子从小练就理财本领,感受到钱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财富,积累财富、创造财富是取之有道的。在进行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学习投资,学会经营,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动的钱的来之不易。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次班会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知识和才能,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并意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样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到紧张的学习中,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并努力成为祖国和人民所期望的合格人才。
二、主题分析
根据《德育大纲》和课题实验要求,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本次班会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我们旨在进行成才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正确认识材与才的关系,明确有材不等于成才,成才需在材的基础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品德,勇于进取,大胆探索。
2、理解“用”是知识与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展示的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只有在社会中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三、主要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和过程:
1、全体同学齐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2、主持人致词,宣布班会开始。
3、女生表演唱《童年》,通过刻画童年生活,表达对长大的渴望。
4、诗朗诵《青春万岁》,并配乐《天鹅湖》,用诗歌表达对青春的诠释。
5、小品《生活中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中学生对“天生我材必有用”观念的曲解,引发学生对成才的思考。
6、主持人请两位同学谈对上剧的看法。
7、散文诗朗诵《人,应该怎样做;路,应该怎样行》,表达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看法。
8、小品《蓝大褂,白大褂》,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示如何体现人生价值。
9、主持人现场采访5位学生和1位家长。
10、主持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