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发言稿50字左右三年级 篇1
敬重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日,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展曲,艳丽的五星红旗再次在我们的眼前冉冉升起——一个布满盼望的新学期开头了。在这里我首先祝福全体师生在新学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过去一个学期记录着每一个教师和同学的辛勤,蕴含着我们集体的才智。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伙伴,新的辉煌和成就需要全校师生抖擞精神,以昂扬的干劲、踏实的作风和崭新的思路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教师们,让我们连续发扬爱生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认清教育改革的深入进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积极探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地,以高尚的师德实践“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教育诺言,以纯净的心灵塑造祖国花朵的灵魂,以安康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的品行养成,从而营造和谐安康,洋溢着人文颜色的人际气氛,努力实践教育促进人的进展的崇高目标。
同学们,作为莘莘学子,你们首先要珍惜珍贵的学习时机和大好的青春时间,从点滴做起,用心致志、争取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当今社会的竞争主流是学问和人才的竞争,假如不承受良好的教育,没有丰富的学问,就难以在将来的高科技社会中立足,更谈不上报答父母,奉献社会了。所以你们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扬坚韧拼搏、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勤于思索、擅长总结、学会学习、学会制造,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而努力。还有,你们要连续发扬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和学校的治理制度,加强责任感,不断标准自身的言行,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及早成为一名具有品行高尚、人格健全、志向远大的优秀学生。
德国哲学家海德说过:“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会有收获,冬天就不能有品尝。“在这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阳春二月,我们播下盼望的种子。盼望是青树绿叶上闪光的露珠,盼望是地平线上四射的阳光。可能我们很多同学在新学年开头也种下了一颗盼望的种子,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立下了一些雄心壮志。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教师们、同学们,新的学期里,我盼望每位教师、每位同学都能连续发扬过去仔细工作、努力学习的良好作风,虚心慎重、锐意进取,共同携手,为开创美妙明天而共同努力!
腊八节发言稿50字左右三年级 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乔达摩悉达多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乔达摩悉达多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乔达摩悉达多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
寺院并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至今,中国东北、西北、江南等地区,人们仍保持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谢谢大家!
腊八节发言稿50字左右三年级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腊八是粥,更是节,腊八节,是不尽的相思味道。日子,是每年重复的节气链接的,生活,是这节气中浓浓的思念和幸福的守候涂抹的。多少的牵挂和不舍,回忆和感动,在这思乡的画卷里缓缓流动,不息。下面是关于腊八粥的演讲稿,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腊八粥是我家乡的一个古老传统。腊八粥很受欢迎,不仅因为它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因为它是一种美味。在他们的家乡,人们煮腊八粥,无论他们贫穷或富有,忙碌或不。
每年农历十二月,人们开始准备腊八粥的原料。首先要准备的是各种各样的大米:糯米是首选,因为它既糯米又香。
黄米也很好。它是我国北方的特产,是我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比起两种米饭,我更喜欢黄米饭,因为黄米饭做的粥味道更浓。加入大米、小米等。
其次是各种豆类,主要是红豆,它既有营养,色泽又鲜艳。大豆,绿豆就是一切。我最喜欢的是红枣,其实红枣早在深秋就开始准备了。
刚打翻的红枣在阳光下晒干,直到表皮起皱。听爷爷说,红枣越干越甜,因为在阳光下,阳光下,所有的水都跑掉了,只留下糖在里面。所以我家每年都是晚收红枣的其中一家。
太阳出来后,还去摘坏了的枣子,枣子坏了,就会变苦,很涩的那种。虽然现在超市里也开始卖枣了,可以节省大家力,但是人们还是用传统的老办法,因为超市里不仅坏枣居多,而且跟自己种的没区别甜。
到今天,人们还会煮腊八粥。第一天煮枣,花生,米饭,小米,绿豆等在锅里,用文火慢慢煮开。熬起来粘稠、松软,吃起来不但细腻,而且味道极佳。
腊八粥,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一个贫穷的,干燥的地方,在那里,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瘟疫,在最后一刻的谷物和草筋疲力尽,人们发现一些零碎的粮食成粥,给病人喂,奇迹发生了,那些病人所有的疾病。
所以人们把这一天写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的日记上,每年庆祝。以期待明年的健康、无病。
腊八节的腊八粥特别多,家家户户都要煮一大锅,要吃十天,人们不仅要吃腊八粥,更要有那种氛围,那种欢乐,那种文化,那种家乡的味道。
腊八节发言稿50字左右三年级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以前天天盼着腊八。上大学时一到那天如果不早起,便吃不上饭。如果赶巧在家,母亲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现在为人母了,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习惯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忽然醒来想起忘泡了,赶紧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了会,然后洗漱,炒菜。
我这一锅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打开锅,那香味已经溢满了我的小屋。
清晨,因了这粥香而愈发迷人了。
谢谢大家!
腊八节发言稿50字左右三年级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腊八节有很多习俗,泡腊八蒜,和腊八粥,还有各地不同的习俗。
每一年的腊八节我都会过得很开心,来和你们分享我快乐的腊八节吧!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在这一天,我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
腊八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吧。祝大家明天过一个快乐的腊八节。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