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交流生活感悟的形式,写作可以解决我们内心的冲突让我们心静自然凉。好的作文最能把握作者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以月为话题作文”不妨看看小编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感恩您的阅读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1
干裂的大地等待细雨的浸透;
稚嫩的蔷薇等待露珠的滋润;
小羔羊等待母乳干甜的喂养;
雏鹰等待翱翔蓝天的丰满羽翼;
踩在人生这条道上,许多人无数次的沉默、虔诚和渴切的等待。等待似个“庄生晓梦”,迷糊而不知所云。等待似条通往罗马的大道,慰藉而乐然自得。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等待,等来的也许是满意的答案;抑或是没有归期的折磨。
徘徊于等待的门口,一颗浮躁的心揪紧着…天地间但凡有生命存在的小生物,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新存代谢的等待!等待,被无情的岁月老人玩弄着;等待,又被七色光反射,反射出生活的不同画页。
等待,犹如哇哇叫嚷的婴儿等待母亲乳汁的喂养;而两鬓斑白古稀之年的老人等待的是子女的赡养。等待,犹如一名名落孙山者的忧戚与失望,而榜上有名者等待的是无穷的快慰与炫耀;等待,又犹如一个端庄情窦初开的少女渴慕英俊的男孩相知相爱,而一个失恋者企盼幽雅的景致驱散心底的那缕羁绊情思。等待,达官贵人等待的是入天堂,可被奴役者静侯的是下地狱的佳音。等待,一个厌世者希望沉醉,而另一个沉醉者希望苏醒。等待,是一个盼切走出大山的村民,张望着驶向南下的列车,而一个看够别人城市的游子思念着家乡的亲人,目光炯炯有神地盼着……
等待,似杯浓浓散发的茗茶,不同的人品味各异。
等待,似根美妙的琴弦,不同的谱奏出不同的音乐。
等待,是静静的顿河,幽静而深远……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2
草稿话题话题作文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了一个新词汇,草稿。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并不完整、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说话或文章。草稿话题作文就是一种典型的草稿现象,尤其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热衷于写博客、发微博、写朋友圈等,但是很少人会花时间去经过认真思考和审查,这导致了很多文章都处于草稿状态。
草稿话题作文的缺点在于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并且也没有完整的论证过程。这种草率的文章容易导致误导和不完整的信息传递。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那么如何避免草稿话题作文呢?首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认真思考。只有耐心的思考和深入的探讨才能产生出具有深度和思想性的文章。其次,需要花费充分的时间来研究和查找资料,以便将文章的内容表达得更加准确和生动。还需要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对于问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自己的思考中也要敢于质疑自己。
在撰写文章之前,还需认真审查自己的文章。过程中可以把文章写出来后,停止一段时间,再重新审查。当再次回到文章时,很可能能看到许多写作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专门请人帮忙复查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可以发现一些误字和语法上的问题,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做到承担起在发言和写作中的责任。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积极研究与探讨问题,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维,努力写出准确、深入、生动的文章。最后,如 果我们都能做到,我们就可以避免草稿话题作文,创造出更好的社会。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3
此时已是深夜,影棚外透出淡淡的光,影棚内我一个静静地坐着,随手拣了一卷录影带插入了影碟机中。嘟嘟地声音过后,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屏幕上。
一个高大伟岸的男子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他英勇地指挥战舰与日本战舰奋力激战。最后连弹药都耗尽了。他深深地凝望了身后无尽山河最后一眼。然后,毅然指挥战舰向日本战舰撞去,想要同归于尽。那夕阳的余辉洒了他一身。这一道笔直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记住的不只有一个名字——邓世昌,同时还有一种熠熠生辉的精神。
接着,画面又动了起来。我看见联合国议会上两名中国代表义正言辞,激情昂扬。各国代表也在紧张地讨论着。最后,联合国主席宣布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那一刻,两名代表一下子站了起来,抑制不住的激动随着眼泪喷涌而出。我按下手中的遥控器,画面再一次定格。从他们眼角闪动的泪光,我读出了一种激情。仿佛受到了感染,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按捺不住的情感,不断在心里翻腾。
最后,画面又来到今年的阅兵式。天空中翻飞的新式飞机,对面上整齐划一的装甲部队,各式新型的导弹,驰骋在海洋上的潜艇……这一切无不展现了祖国强大的实力。人民子弟兵统一的动作,饱满的热情,为这一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远方,国家主席望着参加阅兵式的部队,激动的不断点头。画面再次定格,望着主席真心的微笑,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未来。
我抽出录像带,看见带子上写着:中国的崛起。我颇有感触地点了点头。从片头中国受到侵略的历史,到片尾六十年大庆。中国一步一步地成长了过来。
回忆历史的每一处定格,我看出对于祖国的挚爱早已成为了一种文化底蕴定格在了国民的心底。这是中国不断奋起的源泉啊!
天佑中华,一定会化成巨龙,腾飞在世界之林之中。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4
“丽江”的话题,让人们想起了一个风景如画、充满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它不仅是一座拥有自然美景的城市,还是一个文化财富的宝库。这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古老街区、充满传统文化的活动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受,也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而浓厚的文化气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
首先,丽江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这里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是由长江三峡到云南恐龙谷之间的一系列高山、峡谷、湖泊、草甸、林区、冰川、雪峰构成的自然风景区。丽江境内有金沙江的源头——冰川公园。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雪山、清澈见底的湖泊、奇特的石峰、壮丽的大峡谷,还有美丽的高山草甸和名贵的植物资源。再加上丽江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是一个气候宜人的旅游胜地。
其次,丽江古城被誉为“华夏第一古城”。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它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丽江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少数民族世界遗产”,也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古城之内有着著名的“三坊一照壁、四通八达、五凤楼”构造,仿佛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回到过去的岁月里。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古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丽江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小巷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店铺,这些都让游客沉醉其中,感受到了茶马古道岁月的温度和魅力。
再次,丽江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着独特的地位。这里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丽江境内,许多文化古迹和历史文物犹存,如茶马古道、南诏王国遗址、丽江木府、玉龙雪山牌坊群等等。这些遗址和文物都是连接历史和现代的桥梁,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一个古老文化的底蕴和丽江的发展历史。此外,在文化方面,丽江还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活动,如“三月街头节”、“丽江千古情”等等。这些活动中融入了湖南、广西等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更是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城市的风貌。
综上所述,丽江是一座美丽而怀旧的城市,它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保存完好的世界遗产和独特的传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交流和探险。在丽江,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自然美景,还能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感受茶马古道的千年文化遗风。因此,丽江已成为一个旅游、学术、文化的三位一体城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美丽、丰富、深入的旅行体验。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5
指尖静静地划过昨天,
留下了一道痕迹。
眼泪缓缓地降临于今天,
留下了一丝痛楚。
我,
定格于走过的日子。
那份痛楚是否可以代替悲伤?
那道痕迹是否可以代替永远?
牵着你的手,
多希望就此定格。
但,
却不是永远。
定格的回忆是否留下。
石头的痕迹是否可以磨去,
繁花的凋零是否可以不存在,
但,
感觉,
却定格于昨天。
爱,
在时间中定格。
永远存留吧!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6
很多人都收过礼物吧,收了过多的礼物过后,你也许会对礼物产生厌倦。
我就收过很多礼物,但我觉得,任何礼物都比不上爸爸妈妈在我们一生下来赠予我们的礼物,他们赐予了我们生命,赠予了我们一双眼睛,让我们可以看见这充满着快乐的世界。一双腿,使我们可以奔跑……
在你小时候,你做错了,他们都会原谅你。但是,长大了,爸爸妈妈不会再惯着你了。也许,他们真的会下狠手,打你一下。但他们不会用别的东西打你,他们会用自己的手,因为那样,你有多痛,他们就会有多痛。他们打你,表面上假装镇定,但你哭一声,他们就会如针扎似的在挖自己的心。
爸爸妈妈都说我是风一样的女子,但是,不管我跑的有多快,我都会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永远不放开。我爱爸爸妈妈!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7
不管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唯美,还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豪迈,这都说明雪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宠儿。这不,这儿也来了个写雪的文人。可他是个另类,文笔清新淡雅不假,但是思想实在成问题。此人乃张岱,此文乃《湖心亭看雪》。
文章的开头就很值得咱们说道说道。“崇祯五年十二月”充分体现了他对明朝的眷恋。我都恨不得敲着他的脑袋大喊:“哥儿们,醒醒吧。爱新觉罗早就坐拥天下了。”清朝后来的确没干什么好事,闭关锁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都是它的错。可是社会总是要发展的,就像你不能因为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就要求人类裹足不前一样,你不能停在明朝不求上进啊。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连邓小平爷爷都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你总要学着面对现实。实在不行你就鼓捣着反清复明去,写篇酸溜溜的文章发发牢骚没什么实际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哥儿们,不能因为雪大就妄自菲薄啊,这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小舟,两三粒人算怎么回事啊?你要拿出巴尔扎克的“我将粉碎一切障碍”的气势,不就是一场大雪吗?瞧把你吓得。广告词说得好,“山高人为峰”,面对大自然要有勇气,万不能被吓倒啊。
你还没事晚上一个人跑到湖心亭看雪,乍一听以为你是个孤芳自赏的清高雅士。仔细一想,那是因为你人缘不好严重自闭,就是个孤家寡人。人家苏轼就能在晚上和张怀民一起在承天寺看月,你只能一个人去。看见亭中有两人在饮酒,你连忙凑上去跟人家套近乎。不能喝就别装李白,还上去“强”饮三大白,这不是明摆着想要蹭酒吗?连撑船的都看不过去了,摇摇头,说:“这个痴人。”
人们都说此文笔墨清新淡雅,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赏和对故国淡淡的眷恋。依我看,这就是个想念过去繁华生活想得晚上睡不着只好一个人在大冬天晚上跑出去看雪的孤芳自赏的狂人的自说自话。连那场雪都替他郁闷。
此文仅为个人意见,博您一笑,如有雷同,英雄所见略同。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8
无不时不刻不在变化,或许自己不曾发现,但看看周边的人事就会发现。
我生活在城市里,接触的人事比较复杂。这种复杂的感觉或许在我12岁的生日后就感觉到了,那到底是什么复杂呢?
先从学生谈起吧。小学里,我在一所著名学校学习。因为学校条件很好,所以在校学生人数是很多的,从记忆里估计吧大概有近三千人。小学生们的思想是很简单的、纯洁的,每天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回家或者是上学,不来上学的或者请假的学生很少,学校一般不会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来,这或许是老师们可爱可亲因素之一吧。就连调皮的学生都带着一种幼稚的心理。一切都是可爱的表现,极少有压力、极少有情窦初开的感觉、极少有不正当的社会关系……
或许每个小学生都会认为以后遇到不良影响都会挺一挺就过去了,这当然也包括我,但事与愿违,现在的社会或许很难办到了。
自从我上了初中才明白,再也不是像小学那样纯纯的了。有很多不顾正业天天好耍,一伙一伙的围在一起,天天抄作业,天天打架,与不良青年打交道的学生;也有很多争先恐后,不惜一切代价,熬夜学习的学生,这是一场激烈的战争,让你不得不努力学习;有敢于向老师、校长顶撞的学生;有谈恋爱的学生,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也是我刚刚见过的。这仿佛一座大城市,而我只是一个山上的小孩,第一次见着这样的世面,但事实总是要去面对,闭眼塞耳又有何用?
再谈谈我曾经的朋友吧。那些曾经比我纯洁、清高万倍的朋友们,现在我们再次见面才知道他们现在的模样,我仿佛意识到他们已经不和我一条船了,因为我们现在相差得太大了,我很爱我的曾经的朋友们,但现在我再也爱不起来了,什么原因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再谈谈社会吧。我原来的很多很多的不知道现在仿佛全都醒悟,我原以为的美丽也随知消失,那些曾经以为的丑恶也不觉得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在变化。
我在渐渐长大,每长大一点儿我就会明白许多可怕与美好。看得事物多了,经历的事物也多了,不管人世间有多么的复杂,我都要纯纯的,或许纯纯的不是什么好事,但我相信上帝给关掉一道门必会给我另一道门的。
所以我愿意纯纯的,就像小婴孩一样。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9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深情而优美的旋律响起。我很喜欢这首歌,一声声动情的呼唤把瑟瑟秋雨挡在屋外,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我爱母亲只一年],是作者写给母亲的忏悔。他的母亲是个傻子,是他父亲为了给他们家传宗接带从很远的山里买来的,大家对她都很刻薄,她没有任何力量保护自己,而她看到儿子被别人欺负时,不顾一切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就在这一刻作者才意识到了母亲十几年来对他的默默的爱,而他却很虚荣,从没喊过母亲一声妈妈!而当他知道忏悔的时候,“妈妈”这一声来的太迟了,他只叫了一年,母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
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每一天!同学们,当我们每天享受着爸爸妈妈的关爱时,你是否觉得这是稀松平常的呢?路边的大树,你是否又感激过它夏日里给你的清凉呢?陪伴你的同学、朋友,你是否感激过……”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要心怀感谢,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说:“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却有着芬芳的花朵,于是他能感受到幸福。所以,拥有感恩心的人是幸福的。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我想说,感谢爱你的人吧,正是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让你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充实;感谢讨厌甚至恨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生活曲折多彩,让你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坚强。这种爱就是一种感恩,爱世间万物,感激世间万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打量”万物,那上面定有细微之处让你心怀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虽是一个古老话题,但它永不过时。学会感恩的人生态度,从小做一个善良的人。
还是那句话感恩―――幸福的真谛!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10
风筝,在天空中缓缓升起……风大时,它飞得更高;风停时,它缓缓坠落。然而,它仍旧不甘心仅限制于那么小的一片天地,因为牵扯它的,终究是那条长长的线。
他不懂得线的苦衷,一心只想挣脱线的束缚。有一天,线断了。而它,却再也没有飞得更高,缓缓地,缓缓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它想寻回线时,才开始发现,此刻它已不知身在何处。
生活总与平淡交杂在一起。早出晚归的我,总是踏着月光回家。不知走过多少遍回家的路,不知来回过多少次……有时母亲会在大楼的铁门外眺望我的身影,接过我手中的沉重的资料袋,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枯燥的学习生活。日复一日,这样的场景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谈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然而,我所知道的是,这样的温馨是我所期待的,这样平淡的生活是我所享受的。
曾经,我就像那只想挣脱线的风筝;曾经,我是那么的想随着风去更远的地方。但是,我不知道的是,那条线系着沉沉的爱,那条线是父母对我的牵挂。父母怕把我给遗失了,怕我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中,那份爱为我系上一双翅膀。曾经,我是那么的任性,头也不回的甩门而出;曾经,我是那么的无知,不等父母的话说完便打断话语;曾经,我是那么的幼稚;把生活学习的烦恼往父母那发泄……
有一天,风筝会懂得线的苦衷,有一天,风筝会随风而起,会飞得更高,
因为,线更长了,爱,更浓了。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11
包容是人类的美德,不,它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意识。包容是文明的标志、文明的成果,也是文明的成因。
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依赖“包容”创建起来的和谐的、有机的组织。从最低等的原始生物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任何生物体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成分、不同的元素“包容”而成。生物体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要维持其作为生命的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包容”。如果组成这个生物体的物质成分闹起“分裂”,等待这个生物体的就只有解体和死亡。“包容”是生命的根本机能。
对生物体如此,对社会组织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离不开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们的性格不同,个性各异,对事物的见解各各不同。如果缺少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人各执己见,见面只有争吵,哪里还能一起共事、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呢?所以,“包容”也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机能。
从人类历史来看,“包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乃有战国的学术繁荣:“独尊儒术”,乃有刘汉以后的文化衰颓。大唐对异域文化的兼收并蓄,遂有盛唐文明辉耀千古;满清在外来文明前的闭关自守,终致近世中国的积贫积弱。北大在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基于蔡校长的“兼容并包”:“十年浩劫”中文化学术上的万马齐喑,根源在“八个样板”的“一枝独秀”。
我以前的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妇,带一个上中学的孩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得和和美美。我经常看见他们有说有笑地一起散步。曾几何时,这种和谐美满的气氛消失了。夫妇俩开始频繁吵架。我下班回家,经常不得不耐着性子欣赏隔壁的“战争交响乐”。家具的碰撞声、瓷器的碎裂声、男人的谩骂声、女人的嚎啕声、孩子的啜泣声,八音齐奏,此起彼伏。后来,男的带着孩子离开了,只剩了女人一个人。人整个儿变了,见天阴着脸,不哭不笑,似痴似呆,看了令人心碎。这是缺少“包容”而导致家庭解体的例子。
人类还远远没有学会“包容”。“9。11”以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不幸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人类距离学会“包容”还有多远。也就是说,我们还远远没有低等的生物体“聪明”。
但是,为了和谐的生活,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变得聪明,真正学会“包容”。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包容”的意识呢?
“包容”,归根结底,根源于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才会充分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而爱的荒芜和消亡,将使最亲密的人彼此伤害、仇视以至兵戈相向,就像我的邻居一家。
以月为话题作文 篇12
记得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写到,那只鼓足了气跟牛比个大的牛蛙是笨的,她应和牛比娇小。这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应看到对方的不足来和自己的长处比较。这让我很不明白,是中国创造了钱钟书,还是钱钟书式的思维造就了中国。
我们的国家,这个叫中国的地方,似乎最喜欢它的国名,所以以“中”字发扬了风格。
正所谓“千秋已过,对手难求”。我们俨然于世界一副“独孤求败”的模样。不过用“东方不败”也许更合适,因为毕竟我们雄踞东方。
在这个地理位置下,我们总是跟日本比地大物博;跟蒙古比海运优势;跟朝鲜比经济发达
不过我们也很注意我们得民族素质。所以,我们跟日本比人民生活轻松;跟蒙古比人民工作努力;跟朝鲜比人民思想解放
同样的这套无敌定理不但挑遍亚洲,而且横扫世界任你怎样怎样,只要是话从我口中说出,你就一定不行。就算来日跟美国相比,也可理直气壮地说“你有我的发展速度吗?”。不过毕竟没有金刚钻谁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咱中国别的不说,光人口实力就占绝对得优势。
中国的“中”体现在各方面,就拿现今的教育来说。中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摆出一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架势,而时至今日,我也难以不对中国教育恨之入骨。
无疑,中国的教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所提倡的是“门门通”,更是“一门精”。无论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们都最起码得学习文言文,函数,英语哪怕我们将来是运动员或乞丐这的的确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就全世界而论,我们的运动员是平均数学学地最好的,我们的乞丐是外语成绩是达到别国无法企及的高度的!
那为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教育更是“一门精”呢?因为我们的学校与家庭都明确了我们一定要在一个方面有突出表现,虽然所有人都是同一方面,但我们的学生的考试能力绝对是难觅敌手的。这一门“精”,我们精在三个字“做卷子”。
而且,国家也很发扬风格。国家对教育得投资总是几亿几亿的,也显出国家对教育的期望,却怎么也不肯做一点决定性得改革。听清楚,我不是说没改革,这两年对发展最“素质”的应试教育做的改革也不算少了。今天,法制课安全教育;明天,捡垃圾;后天,交通安全课
国家发扬扬长避短,“中”字风格,不仅在教育上,还体现于人民生活中。比如:人人都知道迷信不可信,却还要烧各种东西,来“孝敬”老人;明明都说相信科学,却让风水先生们都奔了“小康”;天天都谈旧社会的不好,古装片还是“引领时代潮流”。
如果说世界是条轴,中国最愿做也最适合做原点——一个游移不定的原点。那样比起一边的“点”最靠近另一边,比起另一边,就去倾向这一边。
我们无敌,我们难觅对手,对手似乎也难觅我们。在别的方面我们是否真的达到“求败”的境界,我不知道但在愿意和我们“周旋”的国家里,我们的口才最好;在有这样“口才”的国家中我们最肯坚持!这是我不知道的事情里最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