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关于经典的古诗词你还了解多少呢?也许下面的“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正合你意!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李白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
遥帷却卷清浮埃。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曾无好事来相访,
赖尔高文一起予。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时梦得
白居易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时梦得
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
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
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
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疏受老慵出,刘桢疾未平。
何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诗经 祈父
《诗经: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
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
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
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注释:
1、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员,即大司马。
2、恤:忧愁。
3、靡所:没有处所。
4、厎:停止。
5、亶:确实。聪:听觉灵敏。
6、尸:借为失。饔:熟食。
译文: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
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
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
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赏析:
《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代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毛诗序》说:《祈父》,刺宣王也。郑笺补充说: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朱熹《诗集传》引吕祖谦语说:越句践伐吴,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皆遣归;魏公子无忌救赵,亦令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则古者有亲老而无兄弟,其当免征役,必有成法,故责司马之不聪,责司马者,不敢斥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径直说:禁旅责司马征调失常也。按古制,保卫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负责都城的防务和治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外调去征战的。但这里,掌管王朝军事的祈父司马,却破例地调遣王都卫队去前线作战。致使卫士们心怀不满。从另一角度,我们亦看出当时战事不断,兵员严重短缺,致使民怨不绝。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王师在千亩受挫于姜戎之时。
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武士再次质问: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的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三呼而责之,末始露情(姚际恒《诗经通论》)。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沐猴而冠不足言,
身骑土牛滞东鲁。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丝桐感人弦亦绝,
满堂送君皆惜别。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
发白心不改。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圣朝久弃青云士,
他日谁怜张长公。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djz525.com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父女生日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