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绝句古诗大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经典古诗。广义上的古诗指的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所有诗歌,与现代新诗相对。古诗种类繁多,您见过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赏析: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风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代宗宝应元年(762年),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川中也稳定下来,杜甫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稍好,面对生气勃勃的春景情不自禁,写下了一组四首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一挥而就,干脆以“绝句”为题。此为其一。

简析 

小诗宛如一幅色彩明丽、构图优美的山水画。全诗四句,一句一景,分别是独立的审美意象。随着诗人目光的移动,眼前先后出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远处的西岭千秋雪,门口的'江水万里船等景象。诗中动静结合,移步换景,色彩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绝句》翻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绝句》注释

1、柳:柳树。

2、青天:蔚蓝的天空。

3、西岭:西岭雪山。

4、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5、泊:停泊。

6、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7、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以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首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静中寓动的生机,第二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是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冻过的窗棂,写出了诗人对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使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第四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泊”字,写出了诗人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作者更是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全诗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5、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1、霜月

作者: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 、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 、中秋待月

作者: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5、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作者: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10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02.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10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104.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105.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0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7.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08.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0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10.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111.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112.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13.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114.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15.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116.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11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8.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119.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120.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121.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2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诗出处——李华《春行寄兴》

124.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古诗出处——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12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古诗出处——王维《山居秋暝》

126.造化可能偏有意。古诗出处——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27.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古诗出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12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古诗出处——杜甫《春望》

129.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古诗出处——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30.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古诗出处——杜甫《绝句二首》

131.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古诗出处——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13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古诗出处——杜甫《春日忆李白》

133.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古诗出处——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34.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古诗出处——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135.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古诗出处——庄棫《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136.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古诗出处——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137.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古诗出处——雍陶《天津桥望春》

138.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古诗出处——陆游《沈园二首》

139.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古诗出处——毛熙震《清平乐·春光欲暮》

140.楼头画角风吹醒。古诗出处——张先《青门引·春思》

14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古诗出处——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14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古诗出处——李白《清平调·其一》

143.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古诗出处——白朴《天净沙·春》

144.一春不识西湖面。古诗出处——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45.时时自有春风扫。古诗出处——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146.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古诗出处——李白《劳劳亭》

147.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古诗出处——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148.更谁情浅似春风。古诗出处——晏几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149.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古诗出处——李白《落日忆山中》

150.画楼影里双飞燕。古诗出处——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15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古诗出处——王维《送别》

152.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古诗出处——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153.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古诗出处——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5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出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5.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古诗出处——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15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诗出处——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57.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古诗出处——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158.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古诗出处——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159.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古诗出处——查慎行《晓过鸳湖》

160.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古诗出处——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61.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古诗出处——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16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63.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16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65.一时欢呼罢,三月农事休。——出自唐·元稹《竞舟》

166.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汉乐府。

167.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6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169.香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17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171.春潮来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7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7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17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陽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75.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17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177.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178.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79.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古风》李[唐]。

180.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出自唐·崔颢《渭城少年行》

181.南阳令尹振华镳,三月春风困柳条。——出自北宋·黄庭坚《送彭南阳》

182.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183.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

184.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18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

186.最美人间三月至,踏青烧菜寻莺。纸鸢缕缕绕云峰。

18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188.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

189.银蟾映影异寻常;风送新妆出画堂,学识原知才咏絮,相夫刻烛有余光。

190.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出自唐·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

19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92.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

193.老树着花无丑枝。——宋·梅尧臣【东溪】

19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195.林苑一隅秀牡丹,国色无言暗香传,民兄愉悦喜意涟。

196.独寻春色上高台,三月皇州驾未回。——出自唐·薛能《汉南春望》

197.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出自唐·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198.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199.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200.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30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302.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0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304.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30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06.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30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08.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30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3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1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1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313.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31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315.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16.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31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18.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1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32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321.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322.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323.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324.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325.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32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327.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2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2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33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3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诗出处:杜甫《春望》

333.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古诗出处:苏轼《和董传留别》

33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古诗出处:孟浩然《春晓》

335.小桃灼灼柳,春色满江南。——古诗出处: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

33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古诗出处: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337.风前欲劝春光住。——古诗出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338.东城渐觉风光好。——古诗出处:宋祁《玉楼春·春景》

339.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古诗出处: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340.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古诗出处: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34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古诗出处:张敬忠《边词》

342.上巳迂龙驾,中流泛羽觞。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陈希烈《奉和圣制三月三日》

343.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司马扎《上巳日曲江有感》

344.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春衫欺雨任教冷,病眼得山元自明。抹黛浓岚围坐晚,揉蓝新渌没篙清。栖鸦未到催归去,想被东风笑薄情。——范成大《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

345.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释行海《三月三日寒食》

346.似惜残红未放稀,佳人怯试薄罗衣。桃花水涨冰犹凝,燕子泥融雪更飞。老去寻芳元自懒,病来吹霎不如归。常嫌禊帖书清朗,尔许奇寒可浴沂。——方回《久苦春寒三月三日戏作俳体》

347.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王微《忆江南》

348.圣朝无复用舟师,戏遣艨艟插戟枝。沸浪有声黄帽动,春风无力彩旗垂。不胜杯酌宁辞醉,传语风光共此嬉。远比永和真继轨,临摹茧纸看他时。

349.草堂寂历自禅居,山下春光正祓除。邻犬人归纤月后,木鱼风落妙香初。萧疏远岫云林画,映带清流内史书。乘兴寻师相赏处,笔床经案独踌躇。——程嘉燧《三月三日泊虞山下步寻等慈师不遇》

350.上巳清明都过了,客愁惟有心知。子规昨夜忽催归。驿程那复记,魂梦已先飞。回首故园花与柳,枝枝叶叶相思。归来拚得典春衣。绿阴幽远处,不管尽情啼。——黄机《临江仙》

351.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352.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

353.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

354.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355.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356.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

357.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5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59.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360.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36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6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6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64.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365.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366.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367.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368.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369.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370.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71.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372.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37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374.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75.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376.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37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78.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379.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380.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38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8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8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84.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385.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

386.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87.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388.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389.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39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391.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392.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393.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394.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95.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39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97.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398.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399.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400.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原文:

绝句

宋代: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译文: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高高的山岩上,有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当它飞入户庭鸣叫时,仿佛是与春风亲切地欵曲而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户庭里得势的是百舌和黄鹏,你唱得再好又有谁听?

注释: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kuǎn)语春风入户庭。

欸语:鸟叫的声音。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rǔ)音虽好复谁听?

百舌黄鹂:百舌鸟和黄鹂鸟。

赏析:

这首诗的主要用意是讥刺朝廷专权用事的新党,直指他们为君侧的佞人。有力地抨击了他们专恣弄权、妒才忌贤的行径,诗中对不知名的鸟儿深表惋惜,也是对那些遭受排挤的高才遗贤寄予同情之心。

这首诗没有题目,作者不知所咏鸟儿的名字,其本意也不是咏鸟,诗中的政治讽刺意味虽然十分显豁,作者还是不愿直接点明,所以用“绝句”代题。

由陈入隋的诗人韦鼎写过一首《在长安听百舌》:“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也是由一鸟相惊而触动政治感慨,不过是通过埋怨鸟儿在异地仍作乡音而寄托深切的乡国之思。道潜则是慨叹无名之鸟难为善鸣者所容,借以对专权用事者予以讥刺。二诗都用正言反说之祛,韦诗责怪百舌实际是怜惜百舌不知风烟之异,道潜说黄鹂、百舌善鸣实是责其不容异鸟争呜,只不过一个说得曲折,一个用的是比兴。

此诗发端用叙事句法写鸟儿居于高岩而不为人所知,其品种十分珍奇。它飞入户庭时,与春风欵曲而语,又显得十分亲切诚挚。这句写鸟儿情态可爱,依依动人。接着叹息:户庭里得势的是百舌和黄鹏,你唱得再好又有谁听?这一问,表面上只是惋惜户庭已有善鸣之鸟,异鸟飞来未必能受赏识,其实意味深长。黄鹂、百舌都是常见的鸣禽,黄鹂即黄莺,百舌是伯劳的一种,一名反舌,能反复其舌,在春天随百鸟鸣叫,到夏天停止。这两种鸟因鸣声圆滑而常为人所畜养,它们把持歌坛,自不容珍奇的.鸟儿前来争鸣。同时,古人认为,“反舌有声,佞人在侧”(《汲冢周书》),杜甫《百舌》诗曾借此鸟托讽说:“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直接以百舌的鸣叫来影射君侧有谗佞之人。联系道潜的身世背景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用意是讥刺朝廷专权用事的新党,直指他们为君侧的佞人。

道潜与苏轼交好,绍圣(1094-1098)初期,苏轼被贬往惠州,道潜也因作诗讥刺时政而得罪,被勒令还俗,编管兖州。当时新法已经变质,执掌朝政的是章惇、曾布、蔡京等一伙人。这首诗将这一伙人比作鸣声圆滑、反复其舌的百舌、黄鹂,不光是嘲讽他们凭着伶俐圆滑、唱得好听而得势一时,而且还有力地抨击了他们专恣弄权、妒才忌贤的行径,诗中对不知名的鸟儿深表惋惜,也是对那些遭受排挤的高才遗贤寄予同情之心。

这首诗的客观意义要比作者的寄意还要深广。无名鸟儿唱得再好也无人来听,又说明听众缺乏鉴别能力,既不识高低,又不辨清浊,只能欣赏百舌、黄鹂凡庸的曲调。它还联系到自古以来由于小人用事而致使人才受排挤、遭冷落的现象,以及由于世人鉴识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曲高和寡、庸音喧扰的情况。所以,此诗虽然语浅意露,一目了然,却能在多方面发人深思。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古诗简介

唐代伟大人创作的组诗。这十首诗主要写夔州形胜、江峡之险、历史人物及当地土人情。第一首点明夔州地点,突出夔州形胜,统领全篇。第二首承第一首中所写的夔州高水险。第三首写政治上的兴衰成败。第四、五、六首,转写夔州景优美。第七首写夔州物产丰富,水路方便。第八首,记楚王宫,并插入诗人的遐想。第九首特记武侯祠。第十首总结全篇,并照应第一首。此篇开后来《》一类专写一个地方的风光和民俗的组诗之先。

注释

⑴中巴之东巴东山: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两岸连山。

⑵开辟流其间:是说从天地开辟以来,江水即流于巴东群山之间。

⑶白帝:。: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城扼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故曰高为镇。

⑷夔州险过百牢关:百牢关在汉中,两璧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水流其间,因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故以作比。

⑸白帝夔州各异城:故在夔州城东。

⑹蜀江楚峡混殊名:瞿塘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混。

⑺物情:归向。

⑻问:一作“向”,一作“间”。

⑼赤甲白盐:二山名。俱刺天:都很高。

⑽闾阎缭绕接山巅: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缭绕:盘旋。

⑾枫林橘树丹青合:丹,橘叶青,又两山相对,所以说丹青合。

⑿复道:楼阁通行之道,因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⒀趁:《字书》:趁,逐也。

⒁东屯:《》: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东屯之田可百顷,稻米为蜀第一。

⒂白昼摊钱:一作“白滩前”。昼:一作“买”。曾季狸《艇斋诗话》:“摊钱,即摊赌也。”

⒃合:会集。

⒄张卖:张图以卖于市也。

⒅宝屏:《》:武帝为宝,设于桂宫。

⒆祠堂:一作“生祠”。不可忘:这三字领起以下三句。

⒇高堂:一作“高唐”。

赏析/鉴赏

《夔州歌十》各首之间在内容上有一定关联,是一组诗。逐首赏析如下。

【其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首句点明夔州的位置并突出一个“山”字。到过夔州的人往往惊叹夔州的莽莽群山。从瞿塘起,下接巫山峡,两岸高山奇峰异岭。特别是瞿塘两崖,有如天开巨门,故称夔门。描写道:“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根。猱玃须髯古,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瞿塘两崖》)诗中说状如天门的两崖,雄奇绝伦,连给推车的羲和看见了都生怕车子翻了跌落下来。清人在《瞿塘峡》一诗中写道:“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自三峡开辟以来,江水就奔流其间。何时开辟?在遥远的古代,白帝高为三峡镇(镇,军队重镇):白帝城下临瞿塘天险,有高屋建瓴之势,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军事重镇,如公元221年刘备伐吴,翌年兵败,退守白帝城,吴人不敢西上。

瞿塘险过百牢关:瞿塘峡又名广溪峡。广溪,是广纳众溪的意思。四川境内的水和陕、甘、、贵的一部分水注入,汇总到狭窄的瞿塘峡。这就是在《二首·其一》中写的“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夔门)”,故瞿塘峡水奔腾万状,如虎啸龙骧,加之峡口巨礁耸立,这就是滟滪。它是的“中流砥柱”,巍然而立。因江水湍急,造成回澜千转,惊涛骇浪,所以人称“瞿塘天下险”。(1959年冬,人民政府整治川江航道,采取洞石大爆破的的施工方案,把滟滪消除了。今已成了高峡平湖。)百牢关:《光绪奉节县志》载:“百牢关在县东十五里,魏辛毗云:‘夔州百牢关,兵不可越。’”阎仑舒诗:“百牢关下古夔州。”浦起龙引《唐书》:汉中郡西县(即今陕西勉县)有百牢关;《图经》云:孔明所建,两壁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江流其间,乃入金牛益昌路也。杨伦注亦如此。但从平生经历的地方看,他不曾到过汉中郡西县,也就没有见过那里百牢关的险状;见到夔州的百牢关则是肯定的。诗中的百牢关当是指夔州的百牢关,位置在古夔州城(今下关城)的上边。

【其二】

白帝夔州各异城:夔州古子阳城(今仍称子阳城)下面的下关城是唐时夔州城的所在地,其下偏东南处是白帝城,它和古夔州城地界相连。由于白帝城和夔州城的营建相隔五百多年,这两个古城的地界早已淹没,看不出来了,所以诗中指出“各异城”,不是同一个城。

蜀江楚峡混殊名:蜀江的瞿塘峡旧称西陵峡,与荆州的西陵峡名称相同,所以说“混殊名”。

割据非天意,(wàng)并吞在物情:这两句是互文,是说“英雄割据”、“霸王并吞”都不是天意使然,而在于人心归向。这两句概括了古往今来政治上的兴衰成败之理。

【其三】

群雄竟起问前朝:前朝,指隋朝;群雄竟起,是指隋朝末年民变四起。穷兵黩武,穷奢极欲,残害忠良,亲幸,造成民生无比惨痛,广大人民逼得走投无路,群起反抗。如邹平人王薄起兵于齐郡,漳南人窦建德起兵于高泊,俞县人张金称起兵于太原河曲,蓨(tiáo)县人高士达起兵清河;统治者内部也有不少人乘机而起,如杨玄感是隋元老重臣之子,袭爵楚国公,官至柱国,负有朝野重望。隋炀帝二征高丽时,特用玄感主持后方运输补给,驻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这时人心厌战,苦于兵役,一时漕运不济,而君命督逼紧急,玄感愤道:“独夫肆虐,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我今帅义兵诛无道如何?”各地响应者十余万人。于是玄感率兵进攻东京,声势浩大。从公元611年(大业七年)至618年(大业十四年)群雄竟起,天下大乱。

王者无外见今朝:这句是承上句“群雄竟起”,天下大乱,转说帝王任用贤臣,励精图治,视国人如一家而天下大治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曾见于唐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比(bì),直到,等到。讶,惊讶,惊奇。元,为首的,此指唐玄宗。玄宗前期知人善任,励精图治,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他晚年昏庸,于是宫内有的擅宠,宫外有、杨国忠的用事,因而国事日非,兴大狱,事聚敛,大小官吏贪污腐化,百病全生。终于造成安史之乱。凡此种种,诗人用“元听舜日旧箫韶”一句来概括。箫韶,传说是舜的乐曲,这支乐曲是体现他施行教化之治的完成。这里反用其意,指玄宗在开创盛世之后,认为万事已毕,不理政事,只爱听那支《霓裳羽衣曲》。于是野心家乘隙而入,佞臣安禄山其人狡黠,取得玄宗深信,一身兼领三节度使,拥有精兵二十万,他拜为干娘,自由出入宫廷。直到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反叛,玄宗才感到惊讶,如梦初醒,怨恨安禄山口蜜腹剑,大胆妄为。正如所描写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这两句诗,是对玄宗的指责和。全首诗则是概括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百多年历史。

【其四】

赤甲白盐俱刺(读qí,是穿的.意思)天:赤甲,即赤甲山,位置在瞿塘峡西口的北岸,南基连白帝山,土石皆赤。宋人称西山、西郊和山,今人称鸡公山。白盐,即白盐山,位置在瞿塘峡中段的北岸,今称桃子山。因页岩遍布,色如白盐故名。这两座山。均高入去霄。所以说:“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山”,主要是指赤甲山。在赤甲山下,今称下关城的地方,是古夔州城所在地,人烟稠密,沿山逶迤而上有较多的人家。所以说“闾阎缭绕接山巅。”古时林木茂密,白帝、瞿塘一带枫树很多,在《·其一》中有“玉树凋伤枫林”之句。夔州曾有“水果之乡”的称号,特别是柑桔,唐时为贡品。所以仰望赤甲、白盐,在复道(房屋间天桥)重楼之间,桔树青青,金果累累,为醉,有如锦绣。所以说,“枫林桔树丹青合,复道重楼绵绣悬。”

【其五】

瀼东瀼西一万家:夔州人称山间之通江者为瀼,瀼东,是指傍唐时夔州城之东入江的一条小河——草堂河的东岸;瀼西是指距草堂河之西十里流入长江的一条小河——梅溪河的西岸。瀼东即东瀼之东,瀼西即西瀼之西。因为东瀼之东是唐时夔州城郊;西瀼之西是来往只停靠的码头,那里也比较平矿。这两处人烟比较稠密,故曰“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春冬:指长江南岸,江北指长江北岸。“江南江北春冬”,是说夔州长江两岸花开。

背飞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这两句是说,常从茂林香花中飞起,野鸭时时戏逐于江水之中。诗中不说“白鹤”而说“鹤子”,不说“野鸭”而说“凫雏”,不说“蒋草”而说“蒋芽”,这就显示出这些生物在那里生存繁衍、其所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六】

东屯稻畦一百顷:东屯在白帝城东北角,因公孙述曾在此屯田,故称东屯。“东屯稻畦一百顷,”一百顷就是一万亩,但东屯远远没有这么宽的稻田面积,这是一个疑问。谭文兴教授多方研究的结论是:东屯的范围不仅在白帝城东北角,应当是从树(地名)下面的大桥村起,一直到白帝庙东面的沿东瀼水西岸比较平坦的土地。这一大片土地正有一百顷左右宽。所以说“东屯稻畦一百顷。”

北有涧水通青苗:北,指东屯北面。涧水,就是两山之间的,就是上坝(地名)上面那一段东瀼水。东屯的稻田可以从东瀼水上游直接引水自流灌溉稻田。所以说,“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由于东瀼水源远流长,流量大,就是晴天流量也不小,鸥到处可以游玩洗濯,所以说:“晴浴狎鸥分处处。”

随下朝朝:用“神女”这个典故,一是点明东屯距巫山近,二是说当地经常。因为充沛,灌溉东屯稻田的涧水充足。因为水充沛,东屯稻田还可以经常得到大量的天花水和两边山上的地面流水灌概。

【其七】

蜀麻吴盐自古通:是说四川和长江下游一带古已有物资交流,不仅指蜀吴两地;商品也非定指麻盐,夔州并不缺盐。杜甫《负薪行》中“死生射利兼盐进”可证。万斛之舟行若风:说明当时已常有巨舟大商来往。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昼摊钱高浪中:长年,篙师。“三老”工。这两句是说,船工们在高浪中驾船飞速行驶,放声歌唱;商贾们则只顾在阳光下摊钱赌博。“长歌”,当是一种减轻疲劳、抒胸臆的川江号子。诗中对行船、船工、商贾写得形象生动,语言朴实。

【其八】

这首诗的大意是:回忆当年都市上商贾云集,有人张挂出售。我眼前的巫峡曾在画屏上见过,至于画上的楚宫是否在我面对的碧峰里,尚存疑问。

诗中的“巫峡”是指瞿塘峡。杜甫在夔州诗中,常把巫山峡和瞿塘峡统称巫峡。也常把夔州的山称巫山。如“巫山巫峡气萧森”(《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巫山是指夔州的山,巫峡是指瞿塘峡。关于楚宫:杜甫在夔州诗中提到的楚宫是夔州府治所在地的传说中的楚宫。楚宫遗址究竟在何处,尚无一致、准确的说法,所以说“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九】

武侯祠堂不可忘:武侯,即三国。刘备死,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谥为忠武侯。武侯祠堂:供俸的祠堂,在白帝城西数里的关庙沱附近,解放初尚存,改为村初级小学校舍,不久圮废。为什么说诸葛的祠堂不可遗忘呢?因为有卓越的见识和军事才干。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又辅佐后主刘禅治理。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气节深为杜甫所尊崇。杜甫的《·之五》写道:“诸葛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空失箫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对的评价极高。

中有参天长:这既是写实又是以柏之长青喻诸葛之不朽和坚贞;以“参天长”喻诸葛之人品的。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为什么“干戈满地客愁破”这种感受呢?因为刘备是明君,诸葛是良臣。诸葛的一生是明良遇合的一生。杜甫虽然生不逢时,但他为诸葛的明良遇合感到欣慰而客愁破。

“云日如火炎天凉”:在葱葱郁郁的林木中,哪怕是盛夏也觉凉快。这是写实。另一方面,在这特定环境——武侯祠里的参天柏松庇荫下,好像诸葛之神对他有所慰藉而感到身心爽适。

【其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阆风,阆风颠;玄圃,玄圊堂。都是传说中为人仙人所居之处,都在之顶。蓬壶,即蓬莱,传说为东三仙山之一。高堂,也作高唐,高唐观。浦起龙《读杜心解》引《》:“阳台、高唐观在来鹤峰上(来鹤峰在今奉节县城对岸偏西的文峰山上,其形似鹤乘来,)是诗夸美夔州,以为十首结局。‘高唐’句,意不在古迹,特举本地仙灵之境,谓足与蓬阆相抗耳。推崇高唐,即是推崇夔州也。”杜甫有三首诗都写到“高唐”,但“高唐”实际在云梦泽中,杜诗中的“高唐”是据传说而言,所以说“意不在古迹”。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借问”是假设的问语;“压”本是压住的意思,这里作“坐落”解;“城隅”,本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夔州城。这两句是说:夔州城坐落在哪里?它坐落在瞿塘峡口长江腹部。

《夔州歌十绝句》在体例、语言和内容方面有如夔州《枝词》,但每首末两句都对韵,这是诗人吸取了的营养,又有所创新,是竹枝的别唱。《夔州歌十绝句》对后世颇有影响,它开后来以“竹枝词”为题,专写一个地方的风光和民俗的组诗之先。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作品原文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⑴,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⑵,中流以北即天涯⑶!

其二

刘岳张韩宣国威⑷,赵张二相筑皇基⑸。

长淮咫尺分南北⑹,泪湿秋风欲怨谁?

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⑻。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作品注释

⑴洪泽:洪泽湖。

⑵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

⑶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

⑷刘岳张韩: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

⑸赵张:赵鼎和张俊。

⑹咫(zhǐ)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近。

⑺为(wéi):做。

⑻王人:帝王的使者。

作品译文

其一

船离开洪泽湖岸边,到了淮河后心情就变得很不好。何必说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算塞北边境呢,淮河中流线以北就已经天尽头了!

其二

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众将抗金宣示了国威,赵鼎和张俊二贤相奠定了国家基业。淮河两岸咫尺之间南北分裂,秋风中洒泪应该怨恨谁?

其三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驰,连激起的波痕接触一下也难以做到。只能看到天上的鸥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间飞翔。

其四

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遇到我这个皇帝使者便诉说不能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反而是不会说话的鸿雁,还能够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创作背景

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这组诗是他来到原为北宋腹地,当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

作品鉴赏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后两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唐代诗人雍陶《渡桑乾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乾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刘皂《渡桑乾》也有“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之句。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乾》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天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尽头了么!诗人说桑乾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

第二首是对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谴责。南宋初年的名将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力主抗金,屡建功勋。赵、张指赵鼎和张俊,都在南宋前期两度任相,重用岳、韩,奠定南宋基业。诗人在这里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第三句来了一个陡转到反面,而今竟然出现了“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奇耻大辱的结果。前面的因和这里的果似乎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再加上结尾的“欲怨谁”一语,更是发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由谁来负责?当时以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贬、杀抗金将领,这怎能不使人在肃杀的“秋风”中涕泪满襟呢!诗人的满懑之情,以婉语微讽,曲折道出,显得更为深沉。

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飞翔。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第四首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统治之苦以及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向往,感慨更为深沉。前两句说中原父老见到“王人”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莫空谈”中一个“莫”字,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应酬客套话。他们向使者谈的话题都集中在“诉不堪”这一点上。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并非实事。因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可能直接跟遗民通话,中原父老更不会面对面地向南使“诉不堪”。但是中原遗民向往南宋朝廷之心却用各种方式来表白。此诗所表达的中原父老的故国情思,虽非实事,但确是实情。这里的弦外之音是对南宋小朝廷的强烈谴责,以率直的方式表现了曲折的心思,读来宛转有致。后两句借羡慕能南飞的鸿雁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为反是、倒是之意:羡慕的是鸿雁一年一度的南归;遗憾的是鸿雁不解人意,不能代为传达这故国之情。真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初入淮河四绝句》以“意不佳”为贯穿全组诗的感情主线:有“长淮咫尺分南北”“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也有“北去南来自在飞”“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两首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后两首则为淮河两岸人民、特别是中原遗民代言,主题鲜明。全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这些都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永州零陵丞,从张浚学。浚勉以正心诚意,遂以诚斋为号。孝宗初,知奉新县,召为国子监博士,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历仕光宗、宁宗朝,以宝谟阁学士致仕。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翻译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注释

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青溪:碧绿的溪水。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赏析

这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古诗简介

《梅花绝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阴,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组诗共六首。陆游爱梅花,也写过不少梅花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

翻译/译文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注释

⑴闻道:听说。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晓风:(梅花)在晨风中开放。

赏析/鉴赏

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西洲曲》

2、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采莲曲》

3、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妾薄命》

4、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菩萨蛮》

5、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渭川田家》

6、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江神子江景》

7、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莲花》

8、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莲花》

9、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10、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11、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荷花》

12、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曲》

13、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忆余杭》

1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15、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子夜吴歌夏歌》

16、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17、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紫菱洲歌》

18、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藕乡随思》

19、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祝英台近荷花》

20、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鹧鸪天别情》

21、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2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3、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燎沉香》

25、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 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 ⬮

1、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石壕吏》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4、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

7、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8、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9、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s://www.djz525.com/a/627562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银行工作总结简短大气(分享15篇)
下一篇 :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集锦二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