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14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德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让座五年级小学作文优选五篇。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1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感动中国学生的品德故事》的书。在这本书里让我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骗子的悲哀》。
张山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家里,当他38岁时,他再也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行骗生活,在四个月里他已经骗到了11万,他觉得到大城市骗钱会多一点。
于是,他来到大城市,打扮成生意人,继续骗钱。他骗过学生、商人、老师、政府官员等。
当他被捕的时候,他的个人财产已经有300多万元。在监狱的接待室里,他的母亲来看他时,他用好像不认识她的眼神看着母亲。
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骗子的悲哀不仅在于他得不到别人的行人信任,更在于他难以相信任何人,甚至是自己的母亲。阴暗的心情笼罩了他的整个天空,他可能永远生活在焦虑和不安中。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2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我很喜欢端午节,却从来都没听说过它的来历。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屈原先生的故事,才明白妈妈给我包的好吃的肉粽子也有它深厚的历史故事。屈原先生不愿意同流合污,他认为世界上的人都醉了而只有他还保持着清醒,他很绝望,最后投了汨罗江。
世人为了感念他的忠烈,害怕他的尸首被过往的鱼儿吃掉而向河里扔粽子。从此包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读完了故事我很难受,在感慨屈原先生对于国家的忠心的同时,也渐渐明白了他的伟大与孤傲不屈的品质,他那忧国忧民的气度让我很是敬佩。
赤诚本是我国传统美德。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那颗坦诚纯真的忠心。
我希望我长大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保有一颗坦诚的心看待这个世界。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不仅读了《狼王梦》,《秘密花园》,我还读了《美德故事》,读完《美德故事》,我就想写一篇读后感。
就拿《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来说吧,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一些东西,但曾子的儿子非要和妈妈一起去,于是妈妈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没想到,这句话挺灵验,儿子马上就安安静静的看着妈妈越走越远。晚上,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以后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妻子觉得曾子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去帮曾子杀猪了,晚上,曾子妻子把猪去毛,剔骨切肉,很快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大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
读了这本书,我懂了:道德高尚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让美德在他人身上开花结果从而让世界变得美好。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4
前不久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其中的诚信篇让我认识到了诚信的可贵。其中有一个故事名字叫《曾子杀猪》,讲的是孔子的徒弟曾子诚实守信,教育儿子时竟因妻子哄小孩子的一句话:“回来我给你杀猪吃。”便把猪给杀了,来实现承诺。后来他的儿子也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让人十分信任与尊敬。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那个爱撒谎的放羊小孩,只为多次骗人,最后他的羊全被吃掉了。真是应了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然而,现在的很多人为了金钱而不讲信用,如:黑心奶粉、地沟油、瘦肉精,还有穿的黑心棉等等,都是一些商家为了赚钱,而不讲信用,害得我们老百姓吃苦,我妈妈成天一买菜就会唠叨,“你说啥能吃,你说还能买啥?”一买电器就会问,“老板,不会是假的吧?”让人们什么都不敢买,买了也不敢用,唯恐伤到人。
这些唯利是图的人,害得人们真假难辨,真是太令人生气了,不过一次次的欺骗,只会让人更警觉,会让人们的眼睛更亮,从古至今,只有诚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这是真理,那些不讲诚信的人们快点觉醒吧,否则你们会输得很惨的,因为只有“诚”才能取“信”。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5
暑假期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认真阅读了《小学生传统文化第一课:中国好家风 仁义礼智信》,感觉受益匪浅、启发很大。
《三字经》有言:“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混。”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五常”。这“五常”,贯穿于几千年形成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仁者,人二也。即二人相处之道,指在与他人相处之时,能够关系融洽、和谐。在具体的交往方法上,要按照“仁者,易也”来处事,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非常重仁,强调:仁者,爱人矣。简而言之,能爱护体贴别人,便为仁。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即在别人有难时能够出手相助,帮人一把,即为义。在体现义的时机上,要做到“义者,宜也”,也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礼者,示人以曲也。正如俗话说,自己弯腰才能显得别人更高,对别人就显得敬重,即为有礼。古时候对于礼,也有“示人如弯曲的谷物”的比喻,意思是谷穗只有结满谷物的时候才会弯下头,礼之要义就在于此。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假,把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琢磨透了,也就显得智慧了。“智”还有理智的意思,即要有平和的心态,也就是“有修养”。如果失去理智,也就失去了修养;失去了修养,也就失去了礼貌;失去了礼貌,也就斯文扫地了。
信者,人言也。古时候没有纸,各种经验技能都靠言传身教。那时候的人们都很纯朴,没有很多的阴谋诡计和诳妄欺诈,故而都比较真实可靠。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诚实,是为信也。
“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出了一代代仁人志士,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小朋友,我们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仁义礼智信”这一传统美德,努力争当践行“仁义礼智信”的好少年。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6
假期我读了《仁义礼智信》这本书,书中讲得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我喜欢智中的《曹冲的故事》这片文章,主要讲述了曹冲这个神童称象,和让雉鸡跳舞的两个故事,他的智慧几乎超过大人,充分的表明了曹的聪明机智,我要向他学习,看了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很多道理,让我们从小做起,成为一个仁义礼貌智慧守信的好少年。
寒假里我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其中有一本是《三十六计》给我的印象很深。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
苦肉计、连环计、瞒天过海、隔岸观火,空城计、反间计等等,每一计都是智慧的体现,不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能用蛮力和莽撞要用头脑去思考和运用一些谋略。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事例所折服,他让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讲麻烦巧妙的避开,这便是智慧的所在。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7
今天,我就在小区的亭子里,手里拿着一本书《感动小学生128个品德故事》,这本书是由许多个品德故事组成的,比如:点到为止的爱心、“6”年纪念日的梨花、笨孩子、心中顽石、兔落谁家……这些故事我都很喜欢看。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掌心里的钻戒》一文。
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
从前有一个小偷,因为偷盗的技术高明,成为当地的大富翁。可他还想偷东西,所以他到外地去偷东西,他在外地遇见了一位女扒手,他与那位女扒手结了婚,希望生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衣钵。孩子出生后很漂亮,但胳膊总是弯曲着放在胸前,小手紧紧的攥成拳头,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打不开。
两个扒手都非常伤心,他们的愿望落空了。女扒手在生孩子的.时候因为子宫受到重创,再也不能怀孕了。
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儿科医生,希望他有办法治好孩子的病。
儿科医生一不小心把金表掉到婴儿的小手,奇迹发生了:他的小手慢慢伸开,就在小手伸开的那一刹那,“叮当”一声响,从他手里掉出来一只钻戒,是那个护士的结婚钻戒,而护士的钻戒正是在给女扒手做手术时不见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重要的影响,也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俗话说“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并不是说小老鼠从生下来就会打洞,而是它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打洞。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学好,首先要反省一下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真诚善良的品德故事》里的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让我明白了:无论是信任他还是用爱心赢得他人的信任,都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一个黑人小孩在船尾不慎掉进海里,孩子大喊救命,但风很大又急,船上的人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轮船越走越远。让我感到当时黑人小孩一定很着急很失望。小孩在冰冷的海里拼命地游啊游,他努力的将头伸出水面,盯着开向远处的那艘船。渐渐的,他的力气快用完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沉下去了。
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老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肯定会来救我的,想在这里,他用尽生命的最后力量超前游去。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黑人小孩为什么想老船长一定会救他呢?
船长终于发现那个黑人小孩不见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后,立即下令返航。这时有人劝道“这么长时间了,他肯定被淹死了。”让我感到那个人真是无情啊,我继续读下去,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人孩子值得吗?”船长喝一声“住嘴!”我想:船长真得好友爱心啊!终于在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黑人小孩很幸福,要不是船长他有可能就淹死了。当孩子醒过来,船长问他:“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救我,所以我能坚持这么久。”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救你?”“因为您不是那样的人。”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小孩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感到羞耻”。我最大的感觉是落水的孩子在危急时刻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相信仁慈的船长一定会来救他的。而船长也没有辜负孩子的希望,及时地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9
我今天为大家隆重推荐这本中国儿童成长必读的书,书名是《培养孩子诚实善良的100个品德故事》。这本书从不同角度展现并赞扬了诚实,勇敢,善良,勤奋,自信,坚强等优秀品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在体会快乐阅读的同时,不知不觉也学会了如何去分辨周围世界中的美与丑,善与恶。
书中有诚实的林肯,知错就改的华盛顿,讲诚信的宋濂,总之每一个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一颗颗诚实善良的心,就像一股股清凉的泉水可以洗去心灵的尘埃,又似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
每个故事的末尾还配以“成长时光”,揭示了故事所蕴含的哲理,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做人的道理。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勤奋善良的好孩子吧!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10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品德故事》书,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打动了。
《伟大的父亲》讲的是一位人民警察为了争取时间营救被困的学生,放弃了营救同样被埋的儿子。他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民警察——李国林。他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四川身什邡市一个女孩在“5.12”地震后被埋在废墟里。废墟里一片漆黑,她又冷又饿,就靠看看书缓解心中的恐惧,直到被救险官兵救出来。所有的抢险官兵都被这个女孩深深地震撼了。她就是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读书赶走恐惧的那个战胜死神的女孩——邓清清。
更可贵的是《程门立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不仅虚心好学,还尊敬老师。40多岁时,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听闻程老师正在闭目养神。为了不打扰程老师,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静静等候。尽管此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他们都没有一丝不耐烦,也没被积雪吓退。
还有《子路背米》、《吴猛饱蚊》、《刚正不阿》……他们对长辈的孝敬,对邻里的关爱,对他人的谦让,对国家的忠贞,对人民的奉献,无不激发着我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它告诉我在与他人相处时,懂得诚信和尊重,在深陷困境时,要坚持不懈,不要轻言放弃,在为人子女时,要懂得父母的艰辛,从而孝敬父母。
品德修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完这本书,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11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共读一本好书——《品德故事》,看了这本书,我们都有不少启发。
柏拉图曾说过:“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没有哪种训练能比这更高贵了。”无独有偶,罗曼罗兰也曾经这样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灵感,对于成功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有百分之二百的道德品质作保证。”品德,是我们每个人走向成功人生的最坚实的基石。品德,将会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站到人生的领奖台;品德,是关系一个人的人生能否得到幸福的心灵力量。
书中的《一个巴掌也能拍响》,告诉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梦想的价值》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潜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放弃则意味着你根本不可能成功。《有一种伤害》告诉我们帮助绝不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给予,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对一个灵魂无限尊重基础上的见好就收。
这是一本凝结了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品德故事的灿烂星河,是培育我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心灵地图,它是优秀品德的心灵体悟,它是最醇美的成长心灵鸡汤。
良好的品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品德故事,温故而知新,使我们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社会,善待人生,如是,我们可摆脱不应有的烦恼,使自己的生活多点愉快,同时把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12
民族美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美德可以使我们生存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美德还可以使人类的心灵更加纯洁美好。
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认真阅读了《美德故事》这本书。这本书通过很多神话故事、寓言、童话等体裁,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道德的存在以及道德的价值,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道德观。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著称于世界,中华美德更是源远流长。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精神文明的积累。战国时代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这些人物都通过自己的勤奋苦学取得了人生的重大成就。这些故事让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有勤奋苦学、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历史上的很多成功人士,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坚持不懈,他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刻苦读书,这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歌颂的美德。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一种,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通过对《美德故事》这本书的阅读,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应该发扬这种美好品德,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让自己满意、让老师满意、让家长满意的好成绩。只有这样,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这些至理名言都是我们学习的指向标。
我坚信中学民族传统美德会永久传扬下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弘扬中华美德而奋斗。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13
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仁义礼智信”,作为其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我国的千古圣人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孔子所倡导发展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们虔诚遵循的道德规范,已深深地溶铸在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传统美德的“仁”,作为做人之本,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来倡导,强调“仁”应体现于日常人伦的一点一滴之中:对人,要“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己,要“修己以敬”,“刚毅,木讷”;对事,要坚持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甚至“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仁由己”,仁不是从外部客观得来,而是由主观努力所具有,人的一生,应是一段依于仁,行于仁,实现仁的旅程。
传统美德的“义”,作为理想人格的根本特征,是君子内在的本质,她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才能表现出来。孔子认为,在人类生活中,有一种比个人的实际利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道义,“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行义以达其道”,对于天下的事情,都应“直道而行”。义,自身具有不为功利价值决定的独立的价值,在义利问题上,孔子主张应遵循“见利思义”的道德原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把住义与不义的底线,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益。
传统美德的“礼”,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又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标志。孔子倡导“克己复礼”,其“礼”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仁”、“恭”、“敬”、“让”、“情”等方面。孔子认为,人的一生,不学礼则无以立身,不知礼则无以自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人们学礼知礼,所重视的并不只是礼的外在表现,而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人格,建设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
传统美德的“智”,是知人与求是的理性原则。孔子提倡的“知”(智),主要是一种道德认知与道德理性,他认为“仁”与“知”互为前提,都是做人应有的道德品质,“择不处仁,焉得知”、“未知;——焉得仁”。孔子还把“知”作为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好学则智”,一个人要成为智者,应该好学、乐思、勤问、笃行,通过学习与实践,吸纳人类的智慧,丰富心灵的世界,涵养生命的气质,提升修养的品级,从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传统美德的“信”,是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基。孔子提倡“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做人就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任凭岁月流逝,也决不能减弱诚信在心灵的光泽。他认为,人之所以高尚,人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己的至诚至信。“信则人任焉”,一个人忠诚与信实的品格,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在这方面进行培育投资的人,虽然不能在世俗的物质方面变得富有,但可以从赢得的尊敬和荣誉中得到回报。
当今时代,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大道,迫切需要伦理道德的精神支撑,需要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我们应以未来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中,取精用宏,找到她深层的精神定位和文化根基,赋予她体现时代精神的创新内涵,在心理上树立起对于共同道德信念的权威感和归属感,让孔子思想中无穷的精神文化养分,长久地播益于我们的道德人生和幸福人生。
道德故事读后感 篇14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即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愉,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学家匡衡壁借光,远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力径,我们只有艰辛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
我们精彩推荐道德故事读后感专题,静候访问专题:道德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