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每到这天大人总是大忙特忙,我觉得我长大了,应该为大人分担一点了,因此要求妈妈让我帮些小忙。

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床了,我帮着妈妈泡好糯米、清洗完棕叶就开开心心的到街上购物了。街上的人可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我基本是被人流挤着走的,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进了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水果、蔬菜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挑了一些我们全家人喜欢吃的东西,就和我大包小包的提着,随着人流走出农贸市场。接着我们又到了超市,这里的人也不少,看到超市里那些诱人的零食,我可按耐不住了,我和妈妈兵分两路,我去买我的零食,妈妈买日用品,不一会我就收获了很多美食,才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们就为包棕子做准备工作了,妈妈首先把泡糯米的水沥干,然后就手把手地教我包棕子了,首先把棕叶的根部卷成空心锥形,在里面放上糯米、压实,接着把棕叶折下来,把锥形里的糯米包起来,把多余的棕叶随着棕子裹起来,然后用线把粽子扎紧,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包好很多粽子后,妈妈就把它们一个个放到锅里煮起来了。这时妈妈问我:“你已经会包粽子了,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可难不着我,随着锅里粽子煮得“咕噜、咕噜”的声音,我给妈妈讲起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屈原,整日为国操劳,楚王却是位昏君。因为楚王的无能,楚国面临着灭国,屈原不忍看着国家灭亡,便投汨罗江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用芦苇叶包好粽子扔进汨罗江里,让鱼虾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慢慢的,吃粽子的习俗和这个感人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妈妈听我讲完故事说:“你讲的很好,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

粽子终于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剥了一个,棕叶刚一打开,一股清香随着热汽飘了出来,我连忙咬了一口,哇,可真香啊!吃着香香的粽子我又想起了那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端午节,我不仅知道了端午节传说,还学会了包粽子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2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龙舟节。端午节很多活动都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入汩罗江而死,世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这天,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习俗不同的地方各不相同,在我们南方比较常见的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一起回老家过端午节,奶奶早早地包好了粽子,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有咸鸭蛋馅的、还有肉加咸鸭蛋馅的,粽子刚出锅,可香了,我一口气可以吃上两个,又香又糯好吃极了。

到了中午,爸爸带我和妹妹去观看龙舟竞赛。爸爸和叔叔们穿戴统一的服饰,在一条龙船上,他们拿起了船桨,两边各五个人,前面有一个人在擂鼓,后面有一个人在吹哨子。龙舟在水上划过时水逐浪飞,彩旗飘飘,周围欢呼声不断,非常热闹和壮观。我和妹妹在岸上大声的为爸爸喊加油。河道两边挤满了观看的人们,每个村分河段竞赛,为争夺锦标比赛十分激烈。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还会在小孩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一个王字,在门上挂艾草,亲手做香包,听说可以辟邪。端午节真是一个丰富的节日。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3

故乡,母亲,童年,端午……永远值得一个离乡的人回忆,怀念。在回忆里感受曾经的美好和温馨;在怀念里,重温和铭记那份再也不会有的过往……

童年的端午并不富有,甚至可以说是贫穷的,虽然我们家在当地的生活还算是最好的。而母亲的端午,也总是别样。那时候,我们镇子上并没有见过卖粽子叶的,有的话也是极其稀缺。生活并不富裕的时候,人们也就少了许多讲究。所以母亲那时候给我们兄妹的并不是一个个冒着竹香气的粽子,而总是一锅冒着热气的红皮鸡蛋。鸡蛋都是自己家的鸡下的喂粮食的散养鸡蛋,并不比今天标明为柴鸡蛋的那种有丝毫的逊色;一锅有大枣的紫红和大米的纯白交映着的香喷喷的米饭,总会令人迫不及待。鸡蛋和米饭都是母亲前一天的晚上泡在盆里,放在锅里的,在我们的睡梦里,便做着一个香香美美的关于五月端午的好梦了。

第二天早上,天才蒙蒙亮,大米和鸡蛋就已经放在桌前了。然后旁边还有母亲刚刚去地里采来的艾蒿和车前子。

艾蒿插在大门口和屋门口,还有一些艾叶被摘下来,放在母亲早已选好了的小小布块里,缝成或心形,或长方体的小小荷包。荷包一定要用两种颜色的布料对接而成,颜色鲜艳,大小相等:大红配墨绿,紫红配天蓝,淡黄配粉色……然后,母亲用自己手搓的几种花线混合在一起的线绳穿起来,挂在我和弟弟的脖子里,长长地搭在胸前,随着我们吃饭后的满足里,寻一份精神的快乐,各自拿着胸前的荷包相互对比着。不久之后,在我们的蹦蹦跳跳中,那三两只颜色各异的荷包也会欢快地上蹿下跳着。幸福也就不请自来!

据说这种荷包是夏天用来防蚊子的。

车前子,是一味中药,在我们当地叫做猪耳朵穗子。这种叫法很是形象,一方面叶子又大又厚,就仿佛是猪的耳朵一样。而叶子中间长出来的长长的“果实”,就像是麦穗的模样,虽然看起来更加细细长长的,但形状却是像极了。母亲总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天还不亮的时候,去家外不远的坝的两侧(也许提前早已看好),或坝下的地里与沟边拔回一些还带着晨露的车前子,洗净晾干,切碎,然后放在铁锅里?熟,再晾好,装在三四个奶奶吃罐头剩下的玻璃瓶里。一夏天甚至到秋天,我们兄妹若是不小心拉肚子了,拿出来用开水冲了,一碗一碗地喝吧,味道不苦不涩,多多少少有一点像今天的“莱芜老干烘茶叶”的味道,颜色也差不多。几碗下去,就把肚子喝好了,根本不用因为这个说起来就令人害羞的“病”去找医生再花钱治疗,免了吃苦药喝苦水。

其实也不只是有了病之后才喝,平时也还有防暑降温抑菌的作用。得了红眼病,还可以用这种水来洗眼睛;若是咳喘有黄痰,也可以喝这种水。可以说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但一定是要在五月端五这一天太阳没出来之前采用。

于是后来才知道,母亲的端午节,是从前一天的`夜里就开始的,整夜不睡觉。每一个端午,就像过春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样,在她像一件盛事。平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思想,善良钟情,又聪明贤惠,爱心满满,便集中体现在了端午节这一天。

后来日子渐渐好了,母亲一定会在每年的这一天,提前包好一大锅粽子,送一些给邻居中不会包,或者没时间包,也或者日子并不那么好的邻居,一起来分享母亲的端午:有糯米红小豆大枣的,有糯米绿豆大枣的,有糯米蜜枣的……

后来,比我和弟弟大得多的哥哥姐姐都成家了,母亲在做了奶奶和姥娘之后,就在端午这一天,给小宝宝们从后脑勺上剪下一小缕头发来,缝在大红布里,成小小的朝天椒形状,依然用母亲手搓的花线小绳子,系在小宝宝们的手腕上,据说保佑宝宝们平安健康的。

而在我离乡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都是我思念的焦点,也只要有时间我都尽量在这一天回到老家去,跟年龄越来越大的母亲一起过一个期盼已久、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体味一下遥远的童年里的美好……

只是,今年的端午,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去年走了,去了遥远的天国。同时走了的还有母亲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4

《快乐的端午节》我喜欢的节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这个节日不但离我的生日近,也是爱国诗人屈原的祭日。端午节时,我们可以看龙舟、吃粽子。

妈妈带着我去看龙舟,当时的情形可热闹了!四面响起了咚咚的鼓声,比赛开始了,河面上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龙船,四条龙船伴着鼓声越划越快。再看观看的人们,人们有的急得像油锅上的蚂蚁,有的正在疯了似的喊加油,还有的激动地跳起了舞。这时,所有人几乎什么烦恼都忘掉了,伴着鼓声越飘越远,消失得无影无踪。

回到家,我们开始了包粽子行动。我先用两张叶片叠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体,用细绳缠紧。口味有很多种,有蛋黄的、肉松的、火腿的……真想每个味都尝尝。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状也多,有椭圆形、斧头形……真让人眼花缭乱。

端午节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精彩的龙舟比赛,真是乐趣无穷!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总动员,“疯”玩,“狂”吃,“傻”饮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是端午节,可是很怪。

吃过早饭,我们全家都去上街,奇怪的是,爸妈竟然把我一人扔在书店,让我在书店看书,不要乱跑,他们到别处玩玩,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百思不得其解。算了,不想了,看书吧!

中午回到家里,我虽没想明白那件事,但面对香喷喷的饭菜,还是有滋有味的吃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想起问他们上街干什么去了,他们的回答支支吾吾,我听的出,他们在撒谎,我却没有追问下去。

吃过晚饭,我问他们到底去干什么了,在我的百般追问下,他们被我缠不过,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们去干活了,只是想让我高兴,才撒了谎。今天是端午节,可他们为了让我高兴,所以撒了谎,因为要加班工作,所以“骗”了我。我鼻子酸了……

在这个特别的端午节里,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的气味,在这沁人心脾的清香里,我闻到了一股甜蜜、幸福的味道。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5

在我的家乡豫南,端午节是除了春节和中秋节之外另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关于屈原的历史传说,在比我们更远一点的南方,还会有龙舟比赛,我们这里没有,这里之所以说隆重是因为它有序幕、高潮、还有尾声。

它的序幕大约提前半个月就开始了,或者更早,村里的闺女媳妇们提前准备五彩线还有做各种香包的配料,据说孩子带了五彩线就不会被蛇咬了,可能是因为五彩线的样子和老家的无毒小花蛇长的很像吧?

带了香包,小孩子就不会被蚊虫叮咬,因此村里的大闺女小媳妇老早的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小孩子们就像跟屁虫,和她们一起跑来跑去凑热闹,对于小一点的姑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知不觉的也就会配五彩线、会缝香包了。

五彩线就是五种颜色的线搭配在一起做成的,端午节戴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踝、还有脖子上,家里的彩线不是很齐全,没有关系,有白线就可以了,因为可以用白线染出黑线、绿线、黄线、红线,五彩线做法非常有趣而且环保,我们用锅灰来染黑线、用灰灰菜染绿线、用苋菜染紫红色、用藏红花染出橙黄色。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6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是我的家乡,也就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齐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此时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此时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就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能够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此时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此时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明白,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就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后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7

心如糯米,越粘越紧。情如粽叶,越煮越香。”又一个端午节即将来临,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无比思念长眠在地下的姥姥。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姥姥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她早早起床去购买包粽子用的艾叶。于是,整个早上全家人在姥姥的带领下围坐在一起,包粽子、话家常。大家一边包粽子,一边倾听着姥姥为我们讲那个熟悉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于是我们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更认识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屈原。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它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忌日。说是公元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吃着甜甜糯糯的粽子,品着绵长厚重的中华文化,我知道姥姥想让我有屈原一样的傲骨和情怀。

姥姥还有个拿手绝活——做香包。我是她的第一个孙子,她对我分外疼惜,每年都会亲手给我做各式各样的香包。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的。奶奶手非常巧,会做各种形状,其中有马、蛇、猪、兔子、老虎、大熊猫;太阳,月亮,星星;还有各种花形的、心型的。她无论做什么都像什么,每一个都是栩栩如生,可漂亮了。虽然我是男生,并不喜欢香包散发的那种味道,但因为是姥姥亲手缝的,所以我就视为最好的礼物。

每到端午节,姥姥总是笑盈盈地给我腰间佩戴各种香包,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说是辟邪。吃着她亲手为我剥开的散发着竹叶清香的粽子,还有糖糕、鸡蛋……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啦!大家看着我全身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香包,笑我臭美,我反而更得意了,还可劲地炫耀我的这些“宝贝”。

粽叶飘香,香包传情。那一个个粽子、一串串香包都藏着姥姥浓浓的爱,就算回忆褪色,姥姥对我的爱却是无法抹去的,她将永远珍藏在我幼小的心底。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8

端午节到了,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好像不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更像是孩子们的节日。

端午节这一天,在我们这儿一般就是给孩子们带上母亲亲手做的“香克帕”,给孩子们备好煮熟并染红了的鸡蛋,粽子在我们这儿有也可没有也可,主要是别忘了在大门上插上艾蒿草,艾蒿草在老人的心里是能避邪去晦气的寓意,能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想到端午节,思绪回到了童年时代。

那时候,最让我们开心的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我和小伙伴们约在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完成采艾蒿草的使命。几个小姑娘在一起叽叽喳喳这个说这儿艾蒿草多,那个说那儿艾蒿草多,那个时候不管去哪里艾蒿草都很多,但我们的目标一般是小河边。小河边不但艾蒿草多,而且薄荷草也很多。小河里的水哗哗啦啦自东向西地流淌着,清清的河水一眼就看见肆意畅游的小鱼小虾,树上的鸟儿也放声高歌,可惜只要我们一到,小鱼小虾都被我们的欢呼声吓的仓皇逃蹿,连树上鸟儿的歌声也嘎然而止,扑棱棱慌忙地飞往它处。这时候我们不用先采艾蒿草,首先在河里嘻嘻哈哈先戏耍上一会儿,你捉个鱼,我逮个虾,把清清的河水相互泼在对方身上,舒畅开心的欢笑声就像海里的浪涛一浪接一浪,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好不热闹,一直玩到太阳日落西山,才急匆匆地采上一大把艾蒿草,蹦蹦跳跳的回家去。

在端午的这一天早晨,等待我们的是母亲为我们缝制好的“香克帕”,还有染红了的熟鸡蛋。我们高兴地戴上香克帕,再拿上属于自己的红鸡蛋,欢喜地到处奔走相告。这个说:“你看,俺娘给俺逢的香克帕好看,配的彩线也新。”那个说:“俺的`鸡蛋最多。”那时候鸡蛋算是稀罕物,大家相互炫耀够了,才小心翼翼的剥去蛋皮,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品尝起鸡蛋来。男孩子吃鸡蛋就像八戒吃人参果,三两口就下了肚,看看女孩子还在那儿吃得津津有味,馋的不行,会冷不丁地一把把你的鸡蛋抢过去,一口塞在嘴里,狼吞虎咽地就咽了下去,噎的又捶胸又跺脚,还会招来数落和骂声,不过男孩子不在乎,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

想想小时候的端午节,我禁不住笑出声来。

现在的端午节,孩子已不再稀罕鸡蛋,只是少不了代代相传的风俗,脖子里带上妈妈缝制的“香克帕,”香克帕里有妈妈满满的祈愿,满满的祝福,希望孩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一般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会准备好艾蒿草,把七彩线也准备好(五彩线或三才线也可),再剪上不同颜色的小四方块布料,到第二天太阳没出来之前缝制好(老人说只有在太阳没出来之前缝制好,才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缝制的时候,先把两块小四方布料对齐,反面布向外,把其中的一个直角缝起来,然后再把布反过来,让缝的地方在中间对着折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摸样,然后再敞口的地方塞上少许艾蒿草,然后再把没缝的地方使双线绳子用大针脚缝起来,再把线拉紧,就出现了一个心子形模样的香克帕,两个是一对,把两个合起来在心字形的上方配上少许短七彩线做陪衬,再用一根长七彩线把它串起来就可。然后再把煮熟的鸡蛋用红纸涂上红颜色,装在盘子里,放在饭桌上,这样就一切准备就绪。

这时候太阳还没升起,我就把香克帕轻轻地戴在孩子的脖子上,放在胸前。当孩子醒来的时候,嗅着浓郁的艾蒿草香味,摸到香克帕,拿到鼻子上闻一会儿,让浓浓的香味入喉入肺,让满满的母爱入心,这时候女儿总是嗲声嗲气地对我说声谢谢,然后等起床了会向我伸开双臂,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让我们母女的心贴得更近。

家乡的端午节,好像没有了他原有的纪念意义,而缝制香克帕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不只是传递风俗,更是一种爱的传递。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个。我今天就要和大家说说其中的第三个——端午节。

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据说是来纪念屈原的,其实在屈原去世之前就有端午节了,只不过屈原正好在这一天去世了而已。

粽子就是端午节必需吃的一个食物之一。因为古人认为粽叶能驱除毒虫,所以用它包上糯米,蒸好后进行食用,但我也不知这是不是真的。

在这一天早晨,人们会去河边采摘墨绿色的粽叶。再用它包上汉白玉般的糯米。包好后,像金字塔一样的菱形,漂亮极了。再把它放进锅里,盖上锅盖,蒸一个小时后,再打开锅盖,里面就会散发出一股清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融合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再细细的咬上一口,糯米粘粘的,有的糯米会粘在牙齿上。如果牙齿不好的人,还是不要吃比较好,以防牙齿被粘掉了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口味也越来越多了。有豆沙味、蟹黄味等等。不过我比较能接受的还是简单朴素的甜粽子。

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插艾叶。一大清早,大人们就会采摘回新鲜的艾叶,简单地打理一下,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捆成一束,放在门口、窗户上。据说可以驱除五毒,而所谓的五毒就是蟾蜍、毒蛇、蜈蚣、蝎子和蜘蛛,想想都可怕,但我猜这一定不是真的。如果几片叶子就可以驱除这么多的东西,那又发明那些先进的东西做什么。

在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俗,那就是雄黄酒。大人会买一小包的雄黄,然后抓一点放在一个装着酒的杯子里,大人们经常会边喝雄黄酒边吃板栗烧鸡,但雄黄不能多吃,这是一种有毒的药材。而小孩子们,就会被大人们用筷子在两眉之间点一点雄黄,表示以后会平安无病。其实,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这些有趣的习俗是我们的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很喜欢它!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626564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企业房屋扩建申请书(合集八篇)
下一篇 : 海洋与生命读后感(集合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