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图片内容大全大图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7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腊八粥》,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腊八粥》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都和风俗节日相关,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的故事,学习本文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和亲情的温暖。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的内心世界日渐丰富,自主意识、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也都逐渐增强。但是他们只是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腊…“粥等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3、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感受亲情的温暖。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五、说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另外,新课标也倡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品读感悟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万事俱备,只缺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我将从以下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投其所好,激趣导入
在开始新课以前,我会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节日接龙的游戏,接龙的内容是:节日和相对应的美食,我们从哪开始呢?
我预设学生会提到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顺势引出课题《腊八粥》。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起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会先给学生 5 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主解决几个小问题。比如:生字词的读写,内容的梳理等。
读毕,我会先检查学生关于生字词的自学成果。
在字词方面,我会对同学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进行强调,如“粥的读音,“腊的形近字记忆口诀,人来为借书,狗来为捕猎,心来要珍惜,未月是腊月。
在内容方面,本文主要讲述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的故事。
这样做是为了先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为后面更深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通过前面两步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给学生 10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八儿在等粥的时 候,心理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话语说一说。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内容:
内容一:迫不及待。
既然学生总结出八儿的迫不及待,我就顺势依据课文追问:他是真的饿了吗?学生自然能思考出八儿只是着急吃腊八粥,都急红了眼睛。顺势提问学生八儿为什么急红了眼睛,说明了什么?八儿还会有哪些举动呢?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猜一猜,学生可能猜想到:八儿会时而踮脚看看,缠着妈妈要吃,也或者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耳闻不如一见!顺势,让学生模拟场景,加深记忆。演完后,请同学分享他的心理活动,如:妈妈怎么还不让我吃啊,腊八粥到底什么样子啊,太阳怎么还不落山啊等等。最后引导学生读出八儿当时的焦急和盼望,加深印象。
内容二:苦苦等待。
鉴于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他绝不会单纯地等待粥熬制完成。因此,我会提问那八儿在等待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呢?学生通过读课文,能找出他在计划分粥,他和妈妈各自三碗,爹和哥哥各自一碗。继续阅读课文,学生又发现八儿变卦了,我会追问:那通过变卦这件事,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到,八儿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同时又天真可爱。
顺势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八儿,妈妈又是怎么办的?学生能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话语。通过妈妈的反应,学生能总结出妈妈十分宠爱八儿。最后,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环节四:品读赏析,拓展巩固
学完课文,学生一定有所收获。因此,我会提问:面对作者为我们展现的如此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你想说些什么呢?我预设学生会提到孝顺父母。这样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五:课内完结,课外拓展
我会请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交流收获,我会顺势补充,进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同学们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个你最喜欢的传统习俗。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本课知识总结的直观体现。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希望带给各位考官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腊八粥图片内容大全大图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回想一下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课探究
1、腊八粥是什么样的.?
2、人们对腊八粥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3、朗读:要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4、学生围绕“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思考。
(1)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八儿嘴馋?
(2)学生默读圈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生1:一个人出出进进——
生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5、教师相机总结:从以上语句我们体会到了八儿的嘴馋。妈妈煮腊八粥,八儿嘴馋,表现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表现了一家人互疼互爱,其乐融融的情感。
三、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四、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五、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腊八粥图片内容大全大图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读了“腊八粥图片内容大全大图(集锦3篇)”,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djz525.com小编推荐您阅读腊八粥课件,希望您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