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春读后感 篇1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姚女士的小说是苦的,在满屏明星八卦和企业家造富故事的“正”能量充斥的当下,我们读着报纸一样的文字,经过多重杀菌消毒的书,随着主旋律起降,掐灭体内的闪电,低头赶路,不计方向。
男女多机心,朋友难同行,要冒多大的风险,揭去爱情的面纱,将生活的真相公布与众?在宏大的纪事面前,个体卑微而温驯,冬日里,股股凉意,我枯坐无语。
“奴隶只能奉行,不许妄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莫谈国事,亦不敢谈论爱情,像赵老先生说的:“Q,你配吗?”。
xx年,关注庄稼和收成,读书、写作、画画,多么希望能如此虚度一生。凶险来自内部,做一个牧羊人,浮游草之间,文字是灾难。那些花远去了,书上的温情和梦见的手,都不再浮现。
闭心,闭口,闭门。
翻过群山,已经耗尽了力气。xx年,整个人像被秋风吹卷着的叶子,身心是疲惫的,终不能在焦灼不安中写出几行诗文,不再有耐心读一本书,与爱情,与婚恋有关的,统统跳过,仿佛这个话题离自己很是遥远。
创作不仅要有非凡的才能,更需社会的呵护。人均年读书个位数,动辄发言得咎,如此躁动而充满不安的城里,还能安静地写作,一笔笔将人世的冷暖呈现在文字里,真的佩服姚女士,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环顾四周,身边的80后,已经活成了姚女士书中的样子。又一次从等级森严铁幕一样的秩序中出逃,没有挥挥衣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深感前方无路的艰难,这个冬天,很冷。
xx年,一直在做着减法,减去了那些疼进命里的人,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在生存线上,无力去想那些想要过的生活。——读书,写作,也悄悄地减去了。
多年来,像躲避虱子一样,回避着身边的人,深怕一不小心暴露了自身的黑,生怕被写出的原型照图索命,诗歌,成了最好的护身符。
直面书写自身及周遭人的境遇,这是我最为佩服姚女士的地方。——不管承不承认,小说都是有自传色彩的。
《第二春》里,有替姐妹们发声的仗义,有一味相信爱情最后赔个精光过来人的告诫,冰冷的语言,难掩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网络上,某聪微博下以万计的喊着“老公”留言,铺天盖地“你穷,凭什么谈恋爱?”的月薪二三千幻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中华田园女斗士,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时代,没有比能赚到钱更能代表强了,没有比腰缠万贯更能让人有安全感了。
PUA也好,杀猪盘也好,利用的,无非是人性的趋利避害与势利贪婪。婚姻不过是利益大致对等的交换,贪图岁月安稳的背面无不千疮百孔。
“才不要稀罕被男人养!男人肯养一个女人,那这女人生活中肯定少不了一些忍气吞声的讨好。不要被那些玛丽苏的故事欺骗,一个男人养了几年还能客客气气地尊重你,那才算是生活中的童话。在任何领域都是一样,别人的钱和尊重,只能任选其一。”
男女都一样,谁占据了物质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感情的主导权。去上海的火车上,想起这些年慢慢减去的人,满目苍凉。
一个有界限感的人,拒绝消费他人,也不愿一直被消费。行走远方,将故乡的月亮装进胸膛,我有着葵花焚烧的荒凉,以一种虚构的纯粹面对故乡。
第二春读后感 篇2
《第二春》是一本关于生活、爱情和希望的温暖小说。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感人而美好的故事,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是一位年过五十的中年妇女,名叫李宛。李宛丧偶多年,一直过着安静、平淡的生活。然而,在她母亲的劝说下,李宛决定加入一个活跃的老年社团。在这个社团中,她结识了一个叫郭昌的男子。郭昌是一位年过七十的退休医生,他聪明、风趣而又乐观。李宛和郭昌一见钟情,他们的相似经历和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越走越近。尽管他们都年过半百,但他们向彼此展示了热情、勇气和无尽的爱。通过李宛和郭昌的饱含深情的交流,读者不仅能够看到爱情的美好,还能感受到改变自己生活的力量。这个故事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无论在生活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小说的描写细致入微,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李宛第一次加入社团时的紧张到她与郭昌相遇时的震撼,再到她们渐渐相知相爱的过程,文字中流露出的情感让人动容。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故事中,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主人公们的幸福而祝福。除了爱情故事的温情,小说还描写了人生的坎坷和挣扎。在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年过半百的人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激情,勇敢地面对了困难和挑战。他们没有因为年龄而放弃对爱的追求,而是选择积极地面对生活,给予了读者很大的鼓舞和启示。这是一本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小说,它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伤痛和困惑,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坚持爱与希望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人生的低谷,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就有机会在生活的第二春中找到自己的幸福。通过阅读《第二春》,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还能收获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我们就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幸福。总而言之,《第二春》是一本振奋人心且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故事,作者传递了对爱情、人生和希望的深刻思考。这本小说既能令人感动,又给人以启示,是一本能够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的作品。
第二春读后感 篇3
《第二春》读后感
《第二春》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幸福的艰辛。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生活的苦涩和无奈,更能在其中找到希望和勇气。
小说以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展开。主人公叫王志坚,他已经过了壮年时期,处于人生的低谷,感到人生失去了色彩和方向。他的工作平淡无奇,婚姻亦步亦趋。生活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激情和乐趣。于是,王志坚开始追忆和怀念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和热情。
小说以主人公偶然遇到的一位年轻女子为契机,展开了新的故事。这个女子叫傅嘉欣,她正在追求山水画的艺术梦想。王志坚被她的热情和执着所吸引,逐渐与她产生了共鸣。在傅嘉欣的帮助下,王志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勇敢地面对现实和自我。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作者通过王志坚的经历,告诉读者不论处于何种年龄阶段,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第二春”。只要我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从王志坚的故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我们常常会被生活的琐碎所困扰,感到迷失和疲惫。然而,当我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时,或许会发现那个曾经热爱生活、拥有激情的自己。正如王志坚通过追随傅嘉欣重新找到了自我,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为之奋斗和努力。
同时,小说中也告诉我人生的幸福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追求,更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认同和对梦想的执着。傅嘉欣在追求自己艺术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她的理想。她的经历教会了我,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梦想始终抱有信念,不轻易放弃,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读完《第二春》,我深深体会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我们不应该将自己局限在固定的思维和生活模式中,而是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无论年龄多大,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第二春”,重新寻找到生活的激情和意义。
综上所述,读完《第二春》,我深受触动。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王志坚的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呼唤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年龄和条件如何,我们都可以勇敢地实现自己的“第二春”,让自己的生活焕发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