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都具有什么特点呢?每当翻开一本新的书籍,阅读过后我们都会产生新的想法。撰写读后感时最好直接将观点写在篇首,并以此来进一步引申,以下是由励志的句子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惧动力读后感”的最新资讯。

惧动力读后感【篇1】
《惧动力》读后感800字!
世上没有不恐惧的人,关键是如何在恐惧中迈出脚步。——前言
什么是恐惧?看完恐怖电影不敢去上厕所,朋友躲在门后吓你一跳,这样的恐惧你最终可能会一笑了之,没什么。而书中要讲的恐惧,则要更加可怖,因为这种恐惧来源于你的内心,如若不管不顾,它会悄然滋长,日积月累,成为笼罩在你头顶之上一块经久不散的阴云。鸡蛋从内打破才是生命,战胜内心的恐惧,我们才能成长,一句话就是:愈恐惧,就愈要面对并前进!
来源于内心的恐惧有多让人痛苦,这种滋味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其实笔者说话一紧张时就有点结巴,有一次在和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因为说话磕磕绊绊,被旁听的上司训了一顿,从此,只要听到手机铃响,我的呼吸就加快,有时候结巴到连个称呼都说不出,这就是我的恐惧;我的同事驾照科目三已经考了三次了,每一次临考之前的训练都没有问题,一坐上考车,就连第一步的系安全带都能忘掉,考完后哭着打电话给我,这也是她的恐惧。
我很认同作者讲的:想象出来的恐惧,比真实的恐惧更可怕。其实我和我的同事就是输给了想象中的恐惧,还没有做一件事儿之前就给自己编排了最糟糕的结局,从一开始就输惨了,谈何胜利?!
恐惧不是多了一块肉,可以手术把多出来的东西切除掉,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承认恐惧的存在,像作者讲的,只要我们还在成长,恐惧就会一路随行。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为什么有的人能把恐惧变成动力,有人却不能,那就是你是否具有对恐惧的免疫力——“惧动力”。我们可以害怕但是不能就此逃避,如果逃避有用你大可这么做,可是事实证明,你越逃避就越恶化,就像我的电话恐惧症,就像我同事的科目三考试,这时候,不妨跟着书中的方法来做,一点一滴培养自己的“惧动力”。想让自己不害怕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去做这件事,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可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可是,你不改变看待恐惧的眼光,继续害怕,把它当成洪水猛兽,那更是连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所以,今后我要勇敢地拿起电话,也要鼓励我的同事更冷静地去对待考试,直面痛苦,才能浴火重生。书中还有其他方法,像是跳出“受害者心理”、像是打造“阳光事物清单”、像是将“弱者视角”转化为“强者视角”…都很受用。
出发,正当其时,与本书同行,培养自己的“惧动力”,我们将不惧害怕!
惧动力读后感【篇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在某个场合心里越是祈祷不要遇见某个人,但似乎偏偏就遇见了;有时候祈祷某件事情不要发生,但往往下一秒就可能出现,生活中这些例子频频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本书中,苏珊杰弗斯博士用一张图来说明如何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走出舒适区,接受来自各方的恐惧压力,选择用行动和力量来对抗恐惧。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能力,才会被恐惧侵蚀和控制,这种能力就是“惧动力”。
其实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人,都有恐惧的事想要逃避。但逃避是最正确的选择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惧动力》这本书引言标题告诉我们:成长,就是在恐惧中前行。因此在面对恐惧时,我们更应该选择勇敢正视它,去打败恐惧。
《惧动力:拓展自我的根本力量》的作者苏珊·杰弗斯美国心理学博士,以其对恐惧心理的深入研究,帮助世界各地畏缩不前的人们,发掘出内在的力量,摆脱困境。由于杰出的贡献和影响力,她曾被《泰晤士报》评为“世界自助女王”。她的作品被翻译成36种以上语言,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本书的观点和实操性很强的方法,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成为世界50本经典心理励志书之一。这本书的英文名称是《FeeltheFearandDoItAnyway》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被多次重版,是帮助人们面对恐惧、克服恐惧,勇敢行动起来的一本指导手册。感受恐惧,勇敢去做,勇敢不是不害怕,我最敬佩的是即使感受到了恐惧,仍然能在恐惧中前行。
全书一
惧动力读后感【篇3】
每个人都会害怕,但我们可以用惧动力走出困境。
我姥姥的老家在山东,她的几个兄弟姐妹现在仍在山东生活。姥姥曾给家人讲过一件事,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有一天晚上,三姨姥爷的儿子在外面玩儿一直没回家,他急的去山上找,山里黑黢黢的,他心里又急又怕,走了很多路,又跨过了一条沟,最后终于把人给找到了,回到了家。
等到第二天早上,他们再次经过那条沟时,惊住了!那条沟又深又长,不管怎么尝试也跨不过去。那么前一天晚上,三姨姥爷是怎么跨过去的呢?很明显,在找孩子的紧迫情况下,面对山里可能存在的狼,他非常害怕但也异常勇敢,这一切激发了他的一种力量,让他跨越了平时根本无法跨越的深沟!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呢?对,这就是作者苏珊·杰弗斯所著的这本书讲述的力量——《惧动力》!惧动力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我们感到害怕,感到恐惧,但我们可以依然在恐惧中前进,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本书的封面图就很有特点,乍一看是一只黑色的兔子,但这只兔子的后半部分身体却是豹子的样子。这也暗合了主题:虽然内心恐惧,但仍勇敢向前。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很多事情,有的稀松平常,有的则会让我们感到害怕,比如掰开一个榴莲,独自开车上路,坐飞机出行,跳槽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心理弹性不一样,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一件事情可能对他来讲非常普通,但对另一个人而言就很不一般了。每个人都会害怕,这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反应,运用惧动力来摆脱困境,不断拓宽自己的舒适区。
能在恐惧中迈出脚步的人,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惧动力》这本书的作者苏珊·杰弗斯是美国心理学博士,她对恐惧心理有着很深的研究,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帮助畏缩不前的人,发掘出内在力量,摆脱恐惧,以一种快乐和充满爱的方式继续生活。
还记得上高一的时候,有一次上心理课,老师讲了一个心理学上很有趣的现象。一个人在路边骑自行车,路边有一条排水沟,他一边骑一边想“我可千万别掉沟里去”,结果他骑着骑着还是掉沟里了。这个小故事说的就是“怕什么,来什么”,越是害怕什么,偏偏越会发生什么。这就是负向引导的结果,当一个人缺失了惧动力,他就会被恐惧吞噬。
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惧动力呢?全书一共用12个章节介绍了恐惧的秘密、认知视角的切换、舍弃不良的关系、制作自己的命运棋盘、与更宏大的力量连接、行动与耐心等待。每一个章节中,有真实的案例,有切实可行的图表模板,还有需要多加练习的自我暗示语句。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感受到惧动力的力量,它很强大,它不是硬撑着生出的一种力量,而是源于接纳命运的馈赠,跳出“受害者心理”,远离阻止你进步的人,用真诚的心去待人,输出心底里最单纯的爱,这输出的爱不附加任何期待,更没有任何索取,它是简单的,更是高尚的。
《惧动力》这本书是世界50本经典心理励志书之一,中文版序言说:“惧动力,就是认识恐惧、接纳恐惧、承受恐惧,并带着恐惧前行的能力。”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千万别抱怨,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转变视角,改变旧有的认知模式,用爱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中的一切,不断努力学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书,书里有很多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轻松好读,有价值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