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作文: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写景作文,写景作文是一种用文字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看见的那些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记录下来的记叙文。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天的写景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1
春分、清明、谷雨、白露……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每个名字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妈妈说,这其中冬至是最有味道的一个。那什么叫最有味道的节气?什么又是冬至的味道呢?听到我的疑问,爸爸说:“走,这就带你去寻找冬至的味道!”
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奶奶正在忙乎,鸡、肉、鱼……厨房里摆得满满当当,锅碗瓢盆热火朝天。大人们把桌子抬到门口,摆上热气腾腾的菜,斟满酒放好筷,点上一对蜡烛和三柱香。奶奶第一个到桌前叩拜,嘴里轻轻念叨,祈祷祖先保佑,让我们一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进步、平安喜乐……看着奶奶虔诚的样子,我凑上前去想仔细看看这桌子有啥不同,刚迈开步,奶奶就紧张地把我拉开,别说不能碰到酒菜饭碗,就是桌子和椅子也不能碰到,得绕着走才行。随后,奶奶招呼我们:“来,你们都过来拜拜。”整个过程没人敢嬉笑随意,草草了事。直到奶奶宣布仪式结束,我们才终于舒展开小心翼翼的手脚。
“奶奶,今天很特别吗?为什么做那么多好吃的,还点蜡烛啊?”我追着奶奶问。“今天是冬至啊,”奶奶说,“冬至大如年,老底子传下来这一天都要祭祖,念念他们,也让祖宗保佑我们一家,来年能风调雨顺,有个好运势。”哦,原来冬至的味道是对先人的怀念,是一家团圆的温度啊。
从奶奶家出来,我和妈妈一起来到河坊街。河坊街上人来人往,游人如织。逛着逛着我们看到一家店的门口围了好多人,还传出来“砰砰砰”的声音。我好奇地钻过人群挤上前去,看见一个大叔正拿着一把很大的木锤,他的面前还放着一个老大的石头碗,木锤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捶打着碗里一团白色软糯的东西,一股米香萦绕鼻间。“一锤新元开,二锤霉运散,三锤好运来”。大叔一边打,一边不停地大声喊着号子。“游客朋友们,大家看到的这位大叔是在打年糕。冬至这一天,北方必吃饺子,南方很多地区吃年糕或汤团。冬至打年糕,一是因为古时候冬天粮食较少,年糕这种食物耐饥,好保存。二是因为年糕与‘年高’谐音,冬至打年糕也是希望来年能够年年高,有个好兆头。”耳边响起一位导游姐姐清脆的声音。原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食物的种类在变,味道在变,其中蕴含的祝福是不变的,冬至的味道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陈志岁《载敬堂集》中提到:“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最严寒的时刻正是温暖春天的开始!我找到了!冬至的味道是温情的味道,冬至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冬至的味道更是希望的味道。过冬至,幸福至,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迎接美好!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2
赶走了夏的燥热,送走了秋的落寞,大如年的冬至迈着稳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我们埭头又称为“冬节”。冬至搓丸子庆团圆是莆仙特有的风俗。
这天大清早,我们就像四月的冰河——开动了!奶奶、妈妈在和糯米粉,我在一旁帮着剥花生。当妈妈把花生炒熟后,我把花生碾碎。糯米粉和成泥后,摘成一个个小圆坯。我们就开始搓丸子了,妈妈掰了一小块放在手掌上轻柔地搓起来,速度快得像机器一样,搓出来的汤圆白白嫩嫩,圆润饱满,就像一颗颗珍珠般可爱。再看看奶奶搓的,堪称得上是真正的老手,一手可以搓三个,一会儿功夫米筛上有序地摆满了一粒粒圆滚滚、油光闪亮的丸子,别提有多诱人了。看着看着我的手不知不觉痒痒了。得到妈妈的特赦,我洗了手,撸起袖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儿,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手心,双掌合拢,然后夹着糯米团轻轻地搓呀搓。我一会儿搓得像鸟蛋一样大,一会儿又搓得像珍珠一样小。我们一边搓一边煮,奶奶先把煮好的汤圆用祭祀的小碗盛起来,摆在灶台上,先祭祀祖先和灶公灶妈,又在门窗框上、米缸、风箱等处贴上了丸子,以示祭祀“门神”保佑一家幸福平安。
我们一鼓作气,最后搓好的丸子可以下锅了。妈妈把丸子倒进锅里,一个个洁白的丸子就像爱睡觉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锅里冒起了热气,妈妈连忙掀开锅盖,顿时,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一颗颗丸子好似顽皮的孩子冒上来,急着看四周,它们兴奋地跳跃着,犹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妈妈先给我盛了一碗,撒上白糖和花生磨成的粉,丸子的香味就像虫子一样,弄得我的心痒痒的,差点儿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放在嘴里,那嫩滑柔软的丸子在我口中窜来跳去。一口咬下去,缓缓吞入肚中,这种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让人怎么也吃不厌。我狼吞虎咽,几分钟时间,一碗丸子分卷残云般地不见了踪影。我的肚皮都像丸子了,摸摸圆鼓鼓的肚子,回味着丸子的美味,好满足,好幸福。
今年的冬至真是令我难忘。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3
早上醒了个大早,天还黑着,打开手机听着歌,越发得想家,窗在漆黑一片,呆呆地望着,出神地想着远方那最熟悉的地方。
今岁又冬至,灯影伴只身,理乱陈年事,归故远行人。细细数来,已是第六个年头没有在家吃饺子了。为了学业,高中的四年纵使与家咫尺依旧在学校里抢着千篇一律的机器水饺,总也没有家的味道,而今距离成了最大的阻碍,窗外再也不是那样的雾霾天,再不是熟悉的乡音。记得那时,总能听到姥姥不停的说着:“冬至了,冬至了。”父亲急匆匆地从单位赶回来,拍拍身上的雪,应和着母亲剁肉的声音,我悄悄地捏上一块面团,躺在沙发里看着电视。这样的场景总在冬至的时候在脑中浮现,一次次脑补着更温馨的家。
老辈人总是说:冬至大过年。过年图的是团圆,而年前不久的冬至,留给人的是无尽的思念与无奈。大学一年多来很少想家,总觉得长大了就应该独立。傻傻的把想家当做懦弱的表现,深深地藏在心底,一次又一次地渴求着自己的成长,试图去忘掉那个地方,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新的地方打拼出自己的世界,但无论怎样,受到挫折时怀念家的味道,寂寞空虚时想念家的温馨。如同羽翼丰满的雏鹰渴望外边的世界,你我都曾经无比激动地挣扎着要离开家出去闯闯,我也是这样,似乎是哀求着的样子要离开石家庄,离开河北,去一个更远的大学去闯荡一番,第一个愿望实现了,第二个因成绩被果断否决,到了唐山。我从不曾想过独自一人在外会经历什么,只是凭着一腔热血(更多的是叛逆),到了这里,不管这过去的一年多里过得怎样,但始终在过节时想到家,每次乘上回家的火车时总会很是激动,有说不完的话要表达,有写不完的字要诉说。
冬至的饺子又是在异乡,人声鼎沸的饺子馆里再没有什么乡音,个大肚圆的饺子总也乘不起乡情,不过还好,习俗不变,还能勾起我的思念。回学校的路上,还在想着,灯火阑珊的都市里如何寻得到我那小小县城里的记忆。这里冬至的天,比家中要冷些,惹得心寒。插上耳机,静静地在公车上听着“神秘园之歌”的轻音乐,怎么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思念,下了车直奔自习室,提笔写着此时的想法。
冬至接年大过年,岁岁惹得游子馋。
落雪唤回远行人,丝丝归念催客眠。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4
有人说冬天比秋天美,因为冬天的大地银装素裹,令人向往。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冬天虽银装素裹,但万物早已凋零,毫无生机。
当我还在思念秋天的桂花时,那“无情”的冬日悄悄来临,它冻伤了我那些心爱的花花草草,使原本就缺乏生命力的秋日更加孤独。另我欣慰的是,这寒冷的冬日竟然给我带来了清香的梅花,让我不得不忘了桂花的香味,陶醉在这清幽的梅花之中。这么冷的冬日,欣赏着这么香的梅花,我不由得想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
冬日的到来,把我原本在秋日极少看见的夕阳全部赶走了,而且很少有像秋日那样的好天气,这使我不得不怪冬天,为什么要来的那么早,美丽的夕阳我还没有赏够呢!可是我又渐渐的发现,冬日岁不再有美丽的夕阳,但它有更多可爱的早霞,早霞陪伴在我每一个冬日上学的路上。而且早霞不会期许太久,让我明白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们有景赏”。
在冬天我们要穿好多衣服,那样,我们的行动就不会像夏天那样敏捷,所以我不喜欢冬天,每个冬天都是那样的冷,而且还要戴许多东西,这就是我们的行动更加的笨重。但在这寒冷的冬天,我发现不太爱运动的我,经常在冬天为取暖而跑跑步、跳跳绳之类的。从中,我发现自己并不是缺少运动细胞,而只是夏天太热,我不愿意运动罢了,我也从中悟出了运动的重要性。
在冬天,一向睡得很晚的我,因为冷,我不得不早睡一会。因为冬天的晚上比白天温度低得多,而我又是一个怕冷的人,所以不得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早睡觉。这样一来,我发现自己的睡眠充足了,不会像夏天那样因睡眠不足而头晕了,所以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早睡早起身体好”。
哦,原来我一向很讨厌的冬天也是如此的可爱啊,那小小的万物凋零又能怎样呢,它终究抵挡不了冬日的其他可爱的地方啊!我不应该因只看到冬天坏的一面而去讨厌它。
冬天可以磨练我的坚韧性,他让我学会将强的面对困难,让我爱上运动,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了事物是有多面性的。
我爱冬天,我要静等下一个冬天的到来,当然,我也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5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记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赶紧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过冬哦。哈哈哈哈!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6
那是我在春雨中收到的万紫千红的礼物,到了朔冬之时却被风刀霜剑摧残得不成样子。
南方的冬季几乎不见雪落,那么冬雨便替代了这一切——没有雪的轻柔,匆忙而凌厉地呼啸而过,有了寒风的撑腰,更加肆无忌惮地用“冬”的气息侵蚀大地,如同一根根刚从寒冰深处取出的钢针。
至少我是不会再相信地理课本上对此地冬季“温和少雨”的描述了,谁叫这场来势汹汹的雨只带来了蚀骨的凉且依旧没有要归去的迹象呢? 于是我在这阴郁的冬雨中寄情于一份久违的温和,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我回顾这雨丝的深处,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静静地等着我,就像这场预谋好的冬雨一样。可是在我回头的时候,才发现了四周早已空无一人的街,石板砖上冒出一阵阵看不见的冷流,那是被雨激发出来的吧。我依然走得很慢,就像被冷冽的空气凝固一样,胶着在雨中。但这种状态很适合让人平静下来,将身体溶解在冬雨中。
消散于寒冷的冬,也许可以把所有做过的、未做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抛到一边,发个长达几小时的呆——啊,谁叫我们都被冬雨胶着了呢? 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令我耿耿于怀,焦躁不安,幸亏我没有停下,否则就将被永恒地冰封了吧。在我回家之前,雨一直在下,那是属于冬天的悲哀凝重的节奏,名为霜之哀伤。
我忍受它的侵蚀,默默倾听它消极的节奏。然而我虽身处黑暗,看不到它的形状色态,就像我此刻被冻得发疼的右手,看不见它到底怎么了,可是对于自己的手,我尚且可以猜测它被冻红的样子,而这场看似无止境的冬雨,我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它本来的面目,更难以描摹它的形状。这令人烦忧的冬雨啊,谁叫你不下在一片烟青色的天空下,那一定会如雾晶石一样柔和。
我想起来了,在一场同样凛冽的冬雨中,我身处在灯火通明的马路上,泥泞的道路使得车辆堵得水泄不通,车灯刺眼的光实在碍事。然而却有人对我说:“多亏了他们,我可以看见雨的颜色了。”当然,在光的折射下,雨滴漂浮犹如一个个动着的生命,它们才是冬日里的主角,偌大的世界成了冬雨的舞台。
雨伞早已无济于事,我的衣服还是湿了一片,恐怕这漫漫长夜中,雨还是不会停息。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7
冬至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今夜是冬至夜。叁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8
冬至快要到来了,经过同学们的提议和老师们的协商,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别开声面的包饺子活动。
活动时间定在12月20日(周五)下午,老师先让我们自由组合分成小组,每组六——七个同学。我们小组六个人。提前我们就分好了工,有拿面的,有拿馅的,有拿擀面杖的,有拿箅子的……
我的任务是拿馅。这馅完全归功于我的外婆。馅中有纯瘦肉、洋葱、红萝卜、黄瓜,白、红、绿搭配,色、香、味俱全,营养也搭配得十分完美。
等到第二节一下课,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做好准备工作:把桌子四张四张拼到一起,把东西摆上去,把手洗干净……
“叮叮叮……”上课铃响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忙碌起来,切面的切面,擀皮的擀皮,填肉的填肉……忙的不亦乐乎!我们组唐振波和何明洋是负责切面的,只见其中一个拿着面块搓来搓去,一会就成了长条。另一个则拿一个锋利的小勺子眼疾手快地切,“嗒、嗒、嗒”,一下一个。我和王子衡是负责擀皮的。我们把面球在面粉中一滚,放到案板上,用面杖擀成手心那么大的面片,扔到周夏航和吴泽楷那儿,他们是负责包的。只见他们把皮铺在手上,另一只手用小勺子挑起馅,放进皮中央,再把两边向中间折,一折一捏,小花边就出来了。这样,就包好了一个饺子。
一段时间过去了,当我们组第一个喊出“包完了”时,同学们都很吃惊,老师过来给我们和小组照了相,我们就去煮了。当热腾腾的饺子盛在碗里,其他组的同学都跑来抢饺子。而我们一边用手往嘴里塞着饺子,一边用手护着。最后,一人才吃到一个。后来,同学们都开始陆陆续续地煮饺子。
结束时,我们的饺子被评为最好吃的饺子。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也让我们了解到家人们包饺子的劳累。老师也正是这个用心。分工、团结、协作,是我们每个人做事时都要注意的,让它们伴随着我们以后的路吧!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包子。相传是因为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一年冬天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有许多耳朵冻烂的穷人。于是回家后,就和徒弟们在路旁支起了一口大铁锅,把羊肉、辣椒等驱寒的食物放进去煮,然后再捞出来,用面皮包成一个个像耳朵的东西,再回锅煮,熟了以后分发给烂耳朵的人们吃,还起了个名字,叫做“驱寒娇耳汤”。不出半个月,那些人的耳朵都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医,用面皮和肉做成了“娇耳”的样子,据说,吃了可以不冻耳朵。而张仲景做“娇耳”的那天就是今天的“冬至”。所以,人们在冬至那天一定要吃“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
小小的饺子,寄与了我们的期待,在活动中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的友谊,好温暖的饺子,让我难忘!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9
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冬至写景作文800字 篇10
古人常说:"冬至不端饺子碗,耳朵冻了没人管。"今天就让我告诉你我是怎么过冬至的吧!
冬至这天,我在作文班里吃我自己包的饺子,什么什么?吃饭都是在自己家里或饭店里吃,怎么在作文班里吃?哈哈,就让我告诉你一个小时前的事儿吧!
我听说要包饺子,既兴奋又奇怪,橙子老师难道吃错药啦?还是糊涂啦?虽然橙子老师给我们意外惊喜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可是我还是吓了一跳。不过包饺子and吃饺子,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呀!
为了这节课,我特别用心准备:碗,是我最喜欢的;筷子和勺子也都是我最喜欢的。准备工作刚做完,时间就到了,可惜的是妈妈的电动车电量不足了,如蜗牛一般慢行到目的地,同学们已经开始包第二个饺子了。
我火速包了两个(都是小花,因为我只会包花饺子)。我一边包,一边想:肯定是我包的饺子得第一名!果然,我的花饺子引来了大家的围观,一个同学问我:“你是怎么包的?教教我呗!”我马上变身为包饺子大师:“你看,先把羊肉馅儿放在皮上,然后沿着边捏四五个角,再使劲儿往中间一合,就把它们合到了一起,最后用五根手指调整一下就好了。”转眼间,一朵玫瑰花出现在眼前。再看同学们包的饺子,各种各样的都有,包饺子原来这样有趣啊!
这时,老师说:"开始下饺子喽。"我听到我的花饺子发出细小的声音说:"我可不想这么年轻就死啊!"哈哈,这可由不得你了!一艘艘大小不一的饺子,"扑通扑通"地像青蛙一样跳到热水中,没多久,饺子那诱人的香味就飘了过来。
饺子终于熟了,老师变成了勤劳的蜜蜂,开始给我们分饺子,啊,真好吃,我们一边吃着奇形怪状的饺子,一边讨论:"这是谁包的呀?怎么只有皮儿,馅跑谁的碗里了?”
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听老师讲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医圣张仲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到老百姓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很心痛,就在冬至这天,煮了一些驱寒汤给大家喝,并且用面把羊肉包起来,煮熟了让大家吃。大家吃得很暖和,耳朵也好啦!老面姓们非常感动,所以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来纪念医圣张仲景。
原来吃饺子还有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今年耳朵就不会冻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