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陌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1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
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
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
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来说一下我们家的春节风俗。
每当过年的前几天大街上便会非常热闹,市场里的商店都打扮得红红火火,有各式各样的灯笼,春联,红福,年画等。有些店还准备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放的鞭炮,鞭炮的种类也有很多,有摔炮、烟花、响炮、冲天炮这些是小的,还有大的鞭炮,有卷炮礼炮等,市场上更是人山人海,有的人这里买了一大包那里买了一大袋,像是从市场白拿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是啊!辛苦了一年。该好好犒劳一下家人了。
每当过年的那一天,路上会变得香气浓郁,走在路上你会闻到各种香气,因为每家每户都在准备年夜饭的菜。晚上在吃年夜饭之前,我们会点上蜡烛,祭拜死去的亲人,让他们也来吃我们亲手做的年夜饭。我们还会给他们倒酒,烧纸钱,希望他们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对呀,祭拜了他们以后,就是吃年夜饭了,一整桌美味佳肴,看得我眼花缭乱,手中拿着的筷子,不知该如何下手。吃好年夜后是放鞭炮环节了,我们会把买来的鞭炮放掉,那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天空中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次第绽放,变成了花的海洋,光的世界。之后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了,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风俗,令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3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4
我的家乡是大宋才子黄庭坚的故乡——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乡不止有黄庭坚一个名人,还有五杰等名人。要谈起风俗啊,那可是数不胜数。暂且不说过年过节的风俗,就算是平日里也有规矩,如:后辈的一定要尊重长辈,子女一定要听父母的话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过年的风俗吧!
春节过年是一年的开始,所以中国人都特别注重春节过年。因此纯洁的隶属是非常多的。
春节过年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床,并且要有精神。因为春节过年那天代表着全年,所以春节过年那天有精神,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节过年那天你没精神,萎靡不振,那么你一年也就会无所作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门上贴新春联,假如你早上不贴上新联的话,就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干不干净,都要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来,让别人对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从而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请很多客人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饭,人们以谁家邀请的客人多来看待一个人,你家来的人越多,你就会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门到别人家去拜年,拜年时要双手抱拳,鞠躬,才成礼。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别人会认为你广交好友,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晚上要聚集亲朋好友到一个地方,亲友之间要互相给对方的子女发压岁钱,子女收到压岁钱后不能马上打开,而是要压在枕头下睡一觉后才可打开。在这十余是自己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春节过年的礼节虽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忽视了的话,会有不祥的事发生的呀!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5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
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6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时,孩子们都喜欢先准备自我过年时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最终到了小年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气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最终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能够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一样,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完美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7
六月的天空湛蓝而又深远,朋友们比往日多了些明朗,夏意渐浓,艾叶飘香,又值端午。头上挂着香包,也许还对艾叶的气味不太适应。手里拿着喷香的白粽子,又是一年端午,向我们驶来。
我的.家乡就有这么个习俗——包粽子。
院子内,新鲜的粽叶,白嫩嫩的糯米,缠好的棉线,还有一个大剪刀。我与奶奶拿起椅子排排坐好,准备开始包粽子喽!只见奶奶将将两三张粽叶平铺于手中,前翻后一拉,卷成一个漏斗状立于手中。接着,用勺子舀起两大勺糯米,中间夹点红豆与枣子,再用一层糯米封顶,铺铺平。紧跟着,奶奶用手折起后面的粽叶,在拿一片叶子,插进底部,最后折一下收口,将棉线在粽身盘绕几圈,一个白白胖胖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见奶奶包的是那样好,不禁手痒痒的。说着也拿起一片粽叶,三下五除二卷了起来,奶奶见了,说我卷的不对,又给我做了一次,可我就是怎么也学不会,奶奶只好帮我卷起粽叶,我来灌米。嗯嗯……我就也包了一个粽子。虽然样子不太好,几处都并没有包好,但味道嘛……应该还不错吧。
粽子上锅蒸去了,白烟弥漫,香味也散发出来了。二十分钟后,粽子出锅了,我立马拿起一只,吃了起来,呼!呼,烫呀!可尽管是烫,也阻挡不了我吃粽子的热情。撒上白糖一起吃,不禁幸福的乐开了花。
家乡的端午朴素中又有几分华丽,简单的食材却做出了不平凡。刚过粽子节,有期待着下一次了!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8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文化,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是安徽芜湖,那儿虽然不是什么名胜景地,没有像大都市那样的繁华,但是那里却是我最喜爱的故乡。
自我打小有记忆起,每到临近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在北京就常听到父母经常说起赛龙舟的日子就快要到了。因为只有过年才回到安徽,所以我从未亲眼见过赛龙舟。自此我对端午节赛龙舟这一风俗,感到十分好奇。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临近端午节时我回到了安徽,也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期盼已久的赛龙舟了。
也是因为到了端午节,每家每户都飘着粽子的香气,为了这即将开始的赛龙舟又增添了几分不同的气息。“啪”一声枪响,四周变得安静起来,只听隐隐约约的敲鼓声从远处袭来,紧跟着龙舟出现了。微波荡漾的湖面也因着他们的到来开始翻腾起来,一个个的龙舟如同出海蛟龙,长长的龙体涂满了鳞甲形的花纹,那昂起笼统也威武无比。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桨手,船头和船尾各站一个人。船头的`人负责打鼓为划桨手们鼓劲儿,船尾的人负责掌控方向。“咚,咚,咚咚咚”打鼓的人这样有节奏地敲着,划桨的人们整齐,急促的一起一落,激起一团团白色的浪花。龙舟也就在这样的浪花中有节奏的起伏着。活脱脱像是龙腾大海,壮观极了。
再一声枪响,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条条龙舟竞相越过终点,伯仲难分。分出名次后,顿时礼花绽放,人们也在欢呼雀跃中结束了这酣畅淋漓的比赛。但如今,那振奋人心的鼓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荡,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亲眼观看赛龙舟。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9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家乡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主要风俗——字画和小曲。
听爸爸妈妈说,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家乡的人们家家都悬挂字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举办书画艺术节,其中的字画展览活动主要在我们的悦心书画村,书画村有四楼,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画家和书法家画画或写字的地方,我也去过好几次呢,看见悦心书画村展览了许多字画,并且有许多书法家和画家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哦,他们字、画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贵,有的一副字画要一、两万或几十万呢。对了,还有买字画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还有一个著名的风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别多,可以百听不厌,有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亭相会、张连卖布等等,最火焰驹好听,我也喜欢。假如你也喜欢的话,你可以买一个通渭小曲碟片,保证百听不厌。我爷爷奶奶闲时总是不忘听通渭小曲,真是两个戏迷,我想,我长大后一定给他们买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买个放碟片的好电视,他们就可以天天看了。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乡还有许多好吃的,乔圈圈、油饼、浆水面、煮洋芋、长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赏通渭书画、听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热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欢迎你!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老家的风俗·,被我们带回了上海。于是,我们就成了整栋楼中最特别的一家。因为每年,独独我们家要为过年炸红薯丸子。
每次炸的红薯丸子,都能让我回味无穷,作为我最爱吃的小吃,我每年也会帮忙。
先看着他们把红薯煮熟,捣碎,加入面粉,接下来,就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把捣烂的红薯与面粉倒入一起,再加一点水,把它揉成一个面团,又把他捣一捣。然后撕下来一小块面团,把它揉圆,再拉开,如此反复,就做成了一个有一点嚼劲的丸子。每做完一个丸子,我都会想一下等会该蘸什么酱。于是就做成了很多“四不像”似的丸子“哈,“这些丸子是方的,绝对够惊喜!”我自嘲似地说到。把面团全做完时,我既开心又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些丸子圆不圆,方不方,活像一些没皱起的锅贴。看别人做的。哇,这些丸子简直就是从一个圆模子里刻出来的!对比了一下我的丸子,我感觉到了一些羞愧。
丸子做完了,就要开始炸了。我抬着一堆丸子走到了油炸池面前。爷爷在一旁帮着我下锅,而别人们却拿出已经完成任务,不管自己事的.态度已经在看昨天没来得及看的联欢晚会了。把锅内倒满油,等到用手贴近油面感觉手要融化了是,就可以下锅了。
相传丸子一般都会做成圆形,是因为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会煮一些丸子汤喝,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才像过年,一是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是预祝下一年的生活也会美满。
随着生活越来越忙,现在做这种传统美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种家乡的风俗,我却永远不会遗忘。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11
寒食节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节日,在这天有这个习俗的地方会禁止生活。我们家乡在我小的时候也有过这种习俗,但是现在已经慢慢的摒弃了这种习惯,主要是因为这一天不能生活做饭,对于一个正常的家庭来说,我们不生活做饭其实是很难的。不过我记得小时候还是很多人过这个节日的,家家户户都会提前的准备好第二天的食物,在这一天我们全部都是吃昨天剩下的饭菜。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我们介休的'三贤之一介之推的节日。介子推,春秋晋国大夫。因为“割股奉君”之举而名闻天下。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大举封赏功臣,却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禄,耻与争功邀赏者为伍,携母一路跋涉来到介休绵山归隐。有人写出《龙蛇歌》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幡然悔悟,亲自带人上绵山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见。晋文公情急之下,命属下放火烧山,逼迫素以孝子闻名的介子推出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仍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身背老母,紧抱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重耳万分悲痛,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做饭。
不过小时候还有一些其他的习惯,就是在当天小孩子不能出门,据说是因为这一天为了纪念介子推,所以我们也不能出门,要安安分分的呆家在里。小时候我还是很讨厌这个节日的,既没有好吃的东西吃,也不能像其他的节日一样出去玩,所以慢慢的我们这边的镇子也不过这个节日了,从而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俗习惯了。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12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13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陌生。
我是一个上海人,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准备晚饭的各种食物。,最让我期待的是妈妈做蛋饺。
“儿子,要不要到厨房和我一起做蛋饺呀?”妈妈问。我愉快地答应了。妈妈先让我打鸡蛋,我快速打好了鸡蛋,接着,妈妈把煤气灶打开,将一个很大的.圆汤勺放在火上烤,我问妈妈:“您为什么要用火的顶端烤汤勺呢?”“因为火的顶端的温度最高呀。”妈妈回答,“火的外焰比内焰的温度高,这是你将来会在学校里的科学课上学到的。”等到圆汤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妈妈把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猪油用筷子夹住,在圆汤勺上擦。因为圆汤勺很热,所以发出了“嗞——”的一声响,猪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发出了诱人的香气。然后,妈妈把鸡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圆汤勺里,鸡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个圆圆的鸡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饺子皮似的。这时候妈妈会放入事先调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拢,再把半张鸡蛋皮刮下来,因为之前在汤勺里擦过猪油,所以很轻易地就能把鸡蛋皮和汤勺分离。然后顺势把鸡蛋皮对折,轻轻地用筷子压一下,防止肉糜漏出来,这时候一个蛋饺就做成了。如此反复,我和妈妈做了一大盘金灿灿的蛋饺,活像一大盘金元宝,这正好讨个口彩,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财源滚滚。这盘蛋饺香气腾腾,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盘蛋饺很快就吃完了。
家乡的风俗寒食节作文600字 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可喜可贺的节日里,我们辞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气象呀!
俗话说:“春节包饺子,不吃掉耳朵。”这可是有来头的。古时候,民间相传饺子的习俗是:女娲是用抟土造人的。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耳朵容易冻掉,为了使它不掉,女娲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细线拴住,另一端让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会掉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就每到春节时就包有馅饺子吃,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户户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在包饺子前,准备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馅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葱、姜、蒜,和酱料搅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饺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条状,然后切块、压皮,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这可是大人们口中的“军事重地”,因为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妈妈来代劳了。
接下来,包饺子我可要大显身手了。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下,只见她拿着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馅,然后把饺子对折,捏中间,然后自两边向中间捏褶,向变魔术似的就包成了一个像元宝似样的饺子。其动作熟练至极,一气呵成,让我钦佩不已。接下来,轮到我了,我拿着皮,放了一大勺馅,目测很好。然后,我也中间对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饺子就是不听话,左右合不上口,我很着急。妈妈见了给我出了一招沾点水,我一试,还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瘪的,难看极了,怎么也立不起来。于是,妈妈边鼓励边手把手地教我,最终,通过我不断地尝试,终于有了进步。
开锅煮饺子了,闻着饺子香,吃着香甜的馅,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庆又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