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元宵节的由来,一起看看吧!此外,关于句子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党员申请书(系列十二篇)。
元宵节的节日风俗寓意 篇1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起源自汉武帝於农历正
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於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於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磙磙,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遂逐渐发 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后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帜。
三、元宵节的寓意(精选7篇)
元宵节,是中国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元宵节的寓意(精选7篇),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的节日风俗寓意 篇2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节日风俗寓意 篇3
1、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这样的日子里,我们肯定要吃元宵。北方人一般称“滚元宵,而南方人都叫做汤圆。元宵是用糯米粉做外皮,白糖、芝麻或者是果仁做馅料,吃起来又香又甜。
汤圆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具有很好的寓意,元宵节吃汤圆是为了祈求全家团团圆圆。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懒得去自己包汤圆了,而是从超市买现成的回家煮着吃。
汤圆虽然好吃,但是也有很多的禁忌。汤圆的外皮是由糯米面制成的,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淀粉,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因此一次性不能吃太多。肠胃不好的人群和老人儿童要少吃汤圆,吃汤圆时也要小心被噎住。
汤圆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有些人不仅仅满足煮汤圆,还特别爱吃炸汤圆。其实,汤圆最健康的吃法就是煮着吃,这样的烹调方式营养流失最少,而且不会带来多余的脂肪和热量。
2、饺子
饺子和汤圆一样,都属于中国传统的面食,中国人也有元宵节吃饺子的习俗。我们不仅仅元宵节爱吃饺子,冬至、大年初一、正月初五等日子里都会吃饺子。北方人称之为饺子,而南方人吃的是馄饨,它们的做法其实是很相似的。
饺子是由面皮做饺皮,里面包着各种各样的馅料。如果吃到花生馅料的饺子,那就说明今年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子和栗子的人将会早生贵子,而吃到三鲜馅的象征着三阳开泰。饺子的种类五花八门,不同的馅料有着不同的寓意。
和汤圆相比,饺子比较容易消化,而且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又丰富。所以说,在元宵节大家可以放心地将饺子当做主食,在吃到八分饱的前提下可以多吃点饺子。饺子的烹饪方法也有很多种,煮饺子算得上是最营养的食用方法。
3、生菜
春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过年的这大半个月里,大鱼大肉大家肯定没少吃。如果我们经常摄入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对身体健康是一点益处都没有的。我们在元宵节不妨吃点生菜,可以帮助我们解腻润肠。
很多人都很好奇,元宵节吃生菜有什么寓意呢?其实在广东地区,人们就喜欢在元宵节吃生菜,生菜拌以糕饼煮是一种不错的食物,而且也有很好的寓意和兆头。生菜谐音为“生财,因此算得上是富贵吉祥之物。
生菜其实是叶用莴苣的俗称,可以生吃,口感脆嫩爽滑,还带有丝丝的甜味。生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具有清热提神、调理肠胃和抗癌的功效。
在元宵节这样团圆的日子里,大家肯定少不了吃些大鱼大肉,甚至是山珍海味。其实,我们不妨在餐桌上摆上一盘耗油生菜,既清淡爽口,有益健康,又有很好的寓意。
4、枣糕
除了汤圆和饺子这两样主食以外,我们在元宵节还可以食用枣糕。元宵节吃枣糕是河南地区的风俗,象征着吉祥如意。枣子在中国文化里又有“早生贵子的寓意,红枣本身就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
枣糕原本是清朝宫廷御用的糕点,香气扑鼻,入口甜腻。枣糕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和钙、铁、磷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不仅可以补脾和胃,还能益气生津,具有保护肝脏和养颜防衰老的功效。
枣糕虽然好吃,营养价值也非常高,但是大家一次性是不要吃太多。毕竟枣糕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吃多了容易发胖。
元宵节的节日风俗寓意 篇4
一、元宵节的介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二、元宵节的历史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三、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djz525.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元宵节风俗说说,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