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句子大全#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通用十三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腊八粥的作文(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1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下面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快点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需要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我早早起来筹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我们的劳动成就,心里美滋滋的。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2

话说孩提时,总是扳着指头算日子,盼望着吃到家家户户香飘十里的的腊八粥。天不亮,母亲和我的二姐、三姐已做好了腊八粥,母亲让二姐和三姐端起大半碗丰盛的粥饭,先祭灶神、后祭门神、石磨神、碾子神、六畜神、地神、天神。门楣上、窗棱上、地上、羊圈门口到处都是泼洒的腊八粥,煞是认真虔诚。这曾经的腊八粥永远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挥也挥不去……

记得我和三哥赖在土炕上,听着母亲和姐姐们的忙碌声,硬是躺在炕上装睡,等待着那香喷喷的腊八粥。心想:一年为什么不过它三个、四个、八个、十个腊八节,可惜只有一个腊八节,让人盼得好苦。盼着、等着、想着、想着、口水就流下来了……那个香——真的无与伦比!

母亲端来了早一天泡好的黄豆、豇豆、红豆、花生米,下在锅里煮熟,用笊篱搭出。母亲又和我的两个姐姐忙开了,和起各种面食,有麦子面、荞麦面、玉米面、洋麦面,各样最多用一碗面,分别和起来,虽都是不同面粉,但颜色各有千秋。有黄的玉米面,白的麦子面,灰的荞麦面,青灰的洋麦面等。两个姐姐微笑着找来了一分、二分、五分不等的硬币,洗干净,小心翼翼地揉进面团里,各色面团足足有两锅盖,有不同的形状和名称,母亲和姐姐边笑边说:——这是麦垛!——这是糜子垛!——这是荞麦垛!——这是谷子垛!——这又是……分别下在开水锅里煮熟,母亲说:谁是有福的,谁就能多吃出钱来!二姐三姐似乎在包硬币的面团里做了记号,然而也没见她们都吃出来的是钱!把做好的面团煮熟后,晾在锅盖上。再换一锅水,淘了鲜亮的黄米,让姐姐们烧火蒸米饭,这样的活是难不住姐姐的,用不了半个小时就会蒸好米饭。只是这腊八粥一次要下六七碗黄米,——是那种粗瓷大碗,母亲一再强调,苦了一年了,让娃娃们吃个饱肚子!听到姐姐“嚓嚓”的铲锅声,我和三哥睡在被筒都会知道米饭蒸好了,连那种芬芳的米香味直钻鼻孔两翼,挡也挡不住,不知不觉悄悄的溜进了鼻孔。猛一吸气,一股馨人心脾味道好香啊!真是近水露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只愿母亲做得多多的,让我们小兄弟吃个痛痛快快,美美过个痛快的腊八节。父亲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会给我们小兄弟忙着补袜子,一会又打毛线,一会又织毛袜子,总是不会闲下来。

这腊八粥做起来工序倒还不少,光说那柴火就有十几种。因为母亲是细心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按规矩行事。有黄豆柴,豇豆柴、糜草柴、玉米柴、麦草柴、荞麦柴,只要锅里有什么粮食,母亲让二姐、三姐锅底就烧什么柴火,盼的是来年五谷丰登,岁岁有余。不要说这粥有多么好吃,仅仅那柴火的花样,让人看得是心里暖乎乎的,腊八粥的味道自不必说有多么的地道了!母亲一边在灶台上忙碌着,一边对姐姐么们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风俗,谁也不能忘记!

二姐、三姐轮番拉着风箱,红红的火苗亲吻着锅底。我和三哥早已被这无限美味的粥香刺激得心里痒痒地,一骨碌爬起,伸长脖子看母亲是否做好腊八粥。香得口水在嘴里打转转,一个劲地往肚里咽。父亲不失时机的让我们穿好衣服,帮他捻毛线,要把羊毛撕得化化的,细心的三哥不时地得到父亲的夸奖,脸上充满了些许的自信。母亲的腊八粥还是没有做好,我似乎有点等不及了!因为一天前我都没老实的吃饭,热切地盼着这顿腊八粥,少吃了许多,此时肚子咕咕的叫……

母亲终于开始了最后一道工序,是要喷好调味的汤。从锁好的抽屉里取出羊肉坨,是过“九月九”、“十月一”生产队杀羊,母亲舍不得吃,从我们这些“狼娃子”嘴里省下的羊肉臊子。最多不过碗口大一块,小心的用厨刀切碎,炝了葱花、炸了萝卜丁,一股芳香直冲鼻孔,好不让人垂涎涟涟……我和三哥各自抱了空碗,站在锅台前唯恐母亲给我们舀得慢。可是,还有一道工序没有完成,舀出部分汤,把前面的包硬币的粮垛、豆食、米饭取适量,放进有汤的锅里,用勺轻轻搅匀,这才是真正的腊八粥!这神奇的腊八粥,你让我盼的好苦……

母亲一再叮嘱我们小兄弟慢慢用粥,不要心急,一口一口慢慢吃。然而我们小兄弟总是狼吞虎咽囫囵吞枣的吃这腊八粥,来不及细心地品尝,心里想着那饱含着口福的硬币饭团。冷不丁,三哥吃出了硬币,我急着要看,还是一个五分银币呢!我急着强要,三哥不让,母亲前来劝架说:你总比弟弟多吃了两年腊八粥,让给弟弟吧!

吃腊八粥在我家乡是有讲究的,万万不能吃成空碗,必须留一部分在碗底。不论你吃多少,主人都会给你盛满!吃空了碗,家乡人会笑你不懂礼数。为什么呢?大概是取年年有余,岁岁平安,长命百岁之意吧!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3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腊八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也都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那该有多幸福啊!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4

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年奶奶都要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由红枣、糯米、桂圆、花生、葡萄干等很多种干果粮食一起熬成的。腊八粥吃起来非常香,由于放了红糖,也非常甜,真是两全其美。奶奶每年都煮一锅腊八粥,就是我们一大家子每人喝两碗都喝不完,我奶奶说过,腊八粥是由十八种干果、红糖和糯米煮成的.,这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天上的十八罗汉,让他们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所以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全家人都要喝腊八粥,喝少了奶奶生气,喝多了奶奶开心。

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是我最讨厌的一天。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喝腊八粥,可是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每年都得喝这种粥,慢慢地我就讨厌喝腊八粥,可是奶奶有办法让我喝腊八粥,奶奶说:“你要是不喝腊八粥,我今年不给你压岁钱。”天呢,奶奶没压岁钱怎么行呢?所以这腊八粥啊,不喝也真不行。

为了压岁钱我一定要坚持住啊。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5

每当一入冬我总是既期盼又难熬。期盼母亲尽快做腊八粥,难熬掰着手指等腊八节这一天的到来。

在这滴水成冰的节气里,天还未见一丝光亮,人们就起床穿着厚重的棉衣外套,开始忙碌,脸上却尽显幸福温暖。

腊八前,大家就开始准备大量的制作材料,有红豆、红枣、蜜枣和糯米、黑米……。在腊八节前一天,人们将红豆放进大水缸里泡上一夜,浸泡好的红豆肿了一大圈,红红的小脸蛋特别喜庆,包红枣也是有讲究的,要把每个核都取出来,但是枣的外皮不能断,老人们说这代表长长久久的福气永不断。

蒸腊八粥用的蒸笼是稻草做的。但也有用电器蒸的,只是蒸笼做出来的带有一丝甘甜的清香,而且蒸笼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有经验的人做出来的蒸笼才能确保高温不糊,低温不断气,把腊八粥蒸熟,蒸透,腊八粥的好坏,口感跟蒸笼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忙了一天,终于在晚上,香喷喷、甜滋滋的腊八粥上桌了,七大姑八大姨们,忙活着端菜弄饭,我五六岁的堂弟堂妹们,闹着要,火炉里的火好想听到似的,烧的也越来越起劲了,锅里的饭菜也在争先恐后的咕噜咕噜冒泡泡,小小的房间,顿时弥漫着亲情的香气,饭好了,我的小堂妹一口气吃了两大碗,小小的樱桃嘴里塞满了腊八粥,很是可爱,我们一大家子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围绕在暖洋洋的火炉旁吃这一天辛勤劳作的果实,心里很是安逸。

望着外面玻璃上的寒霜,在最冷的时候有碗热粥暖心窝,心里燃起了火花。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6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怀念母亲的腊八粥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喝腊八粥,现在无稽可考,敢肯定没有两千年历史。腊八粥是汉地人的风俗,起源于佛教,因此也叫“佛粥”。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距今两千五百五十五年,佛诞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自己是太子。感于人类对生老病死的苦恼,二十九岁出家,隐居雪山修道。起初每日食一麻麦,瘦得前心贴到后背。由于如如不动,鸟儿在蓬乱的头上筑巢。越六年,未得道。起身到尼连禅河洗去了身上多年的尘垢。遇到牧牛女苏耶妲,牧女以牛奶和腐烂粥供养。不久太子面色红润,身体康健。于是跌坐菩提树下发愿,若不成佛,将不起此座。是夜,清风和煦,繁星闪烁。黎明时分,太子仰头刹那,望启明星豁然开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腐烂粥,就是杂粮放在一块熬的粥。东汉永平年间佛教自阿富汗传入中国后,逐渐国内也兴起了“腊八粥”的风俗。喝腊八粥,一来纪念佛的成道,二来也祈求自己未来成佛的愿望,或者说希望得到佛的哀佑。

我的母亲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每年的腊八粥总会按时熬就的。那时家里穷,无非用的是大米小米萝卜白菜之类。熬一大锅。弟兄姐姐好几个,吃的很香。母亲说腊八粥是团圆饭,全家人都应该吃。有年二哥不在家,母亲把粥盛一大碗珍藏起来,春节时哥哥回来了,母亲看着哥哥把粥吃了。

母亲去世多年了,哥哥姐姐都相继成家,全家人再也没机会围着锅喝香喷喷的粥了。身处江南,这里家家户户都喝腊八粥。单位的食堂也给职工煮粥喝。明天早晨我端碗时候,碗里盛的不仅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是久久怀恋渐行渐远的亲情。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7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每年这一天,奶奶都会给我们熬一锅腊八粥的。那天早上,奶奶早就拎着满满一袋子菜回到家里,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叮嘱我和爸妈下午早点回家喝腊八粥。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而我奶奶腊八粥却更丰富多彩:有米、胡萝卜、青菜、花生、黄豆、莲子、白果、豆腐、木耳、红枣等多种食材,以前奶奶煮腊八粥时我总爱在旁边看着,奶奶一次性在锅里加足了水,先将黄豆、莲子、白果、绿豆、花生熬至半熟,再放入米和少量的糯米一起熬,煮粥要用大火,等米开花了,奶奶才加入青菜、胡萝卜、豆腐等,然后用文火熬,边熬边搅拌,奶奶说,这样粥才不会糊。望着一锅色泽艳丽芳香馥郁的腊八粥,顿时你会垂涎三尺,用勺子舀一点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特别是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味道真是无法形容。

晚上,我们一家人喝着腊八粥,说着腊八事,奶奶说,姨奶奶家在山东,她们每年还要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蒜头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一个个味道甘甜,但我们四川人不怎么吃,听了奶奶的话,我嚷着叫奶奶教我做腊八蒜,奶奶拗不过我,就教我做了腊八蒜。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今年姨奶奶来了,我要给她一个惊喜!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8

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9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的记忆深处又回响起了小时候姥姥做的大锅腊八粥

每当在春节的前几天,我就会想起姥姥煮的腊八粥。在小的时候,我总是抱着姥姥的小腿,昂起头痴痴地问她:姥姥,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您煮的腊八粥啊!姥姥高兴地说到:我的大外孙想喝粥了!不过,还要等几天哦!就这样,等了几天,腊八前一天,姥姥就准备好了丰富的.食材:红枣、花生仁、红豆、小米、黑米

到了腊八这天的一大早,姥姥就把大袋杂粮洗干净后倒入锅中,加清水,最后用大火煮,待沸腾后,降大火为弱火,慢慢熬制。我急切地左顾右盼,把脖子伸得似长颈鹿般,可那时身材矮小的我,怎得看见高出我一个头的锅呢?

姥姥,您抱我看看呀!姥姥双手搂住我的肚子,将我从地上抱起,轻轻翻开锅盖,眼前的景象映入了我的眼帘:红中透着白,白里夹着黄,颗粒晶莹。我迫不及待地凑近锅中近看,姥姥赶紧抱住快要扑进锅中的我:哎,小心别烫着!

粥终于煮好了,香气四溢,外婆盛出一碗腊八粥给我,我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真是香甜可口,那种甜腻腻的滋味从舌尖一直流淌到我胃里,流入我的心里

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腊八粥,那种浓浓的香甜的滋味还让我难以忘怀。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10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11

一碗香甜的腊八粥,不仅是冰心奶奶对母亲的思念,更饱含了后一代对上辈领袖的敬爱。在我们这个时代,谁还会去追究腊八粥的含义,只是吃吃罢啦!而冰心奶奶却不同,她用这碗香甜可口,而又象征着团结的腊八粥用来纪念母亲和周。其实那十八种干果包含的.正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尊敬与思念。

文中讲述了作者冰心每年都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给孩子们煮腊八粥吃,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着吃的,吃起来香甜可口,这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也象征着人民团结一心,冰心奶奶用这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来纪念她的母亲,而小朋友们则用腊八粥纪念我们的前辈,我们敬爱的周爷爷。

是啊!和平年代是来之不易的,没有老一辈英雄烈士们浴血奋战,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呀!难道我们不应该在腊月初八吃上一碗香甜的腊八粥来纪念我们的前辈吗?

缅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思古,来思今,后辈思先人。这种美德又一代一代地向下流传,就如同文章所讲香甜的腊八粥也是后代对先人的思念,对英雄、对周、对烈士们的敬爱!让我们传承这种美德,同时以此勉励自己努力学习,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辉煌而奋斗!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12

再过两天,就到了腊月初八。

“腊八,腊八,冻死要花。”这是过去贫穷社会里一句流行语。既言隆冬之寒,又言乞丐穿衣之单,生命存亡之忧。

小的时候,十分盼望这一天。因为这天早晨要吃香喷喷、甜蜜蜜的腊八粥,这是一年当中很难得的,至于“要饭的”、“乞丐”之类,在我们心里也会想到,但在我们心里停留的时间很短,因为总是认为“乞丐”离我们十分遥远。而我最先想到的却是邻居一个二十多岁被称为“拉巴”的人。这人走路总是一瘸一拐,拉巴拉巴的,俗称罗圈腿。我当时竟以为:他拉巴的原因是吃腊八饭吃得太多了的缘故。这当然是十分可笑的,因为“腊八”与“拉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典故和传说有关,腊八粥当然也不例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腊八粥的来历十分复杂,如果详细地说出“腊八粥”演变的来龙去脉将是很费事的,所以我们只好简而言之。所谓腊八粥是指古代君王作蜡祭时的祭品,而作蜡祭的目的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蜡祭的祭品是用蔬果干物搅合煮熟成粥,祭祀的是八谷星、八农神(即农业的八个方面),又在农历的十二月八日,故称腊八粥。

没想到一碗腊八粥会有这么丰富的含义,含有这么深刻的道理,可见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小的时候吃腊八粥时,除了想到天气的寒、乞丐的冷、眼下生活的不易,吸引我们的还有花生的香,红枣的甜,还有父母那疼爱的目光。一想到这些,就感到与父辈的生活比较起来,生活是十分幸福的。

恍惚之间,感觉时间过得真快,生活变化也大,孩子已到了我们当初那个年龄。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腊八粥只是新年到来之前摆到饭桌上的一道新鲜的、丰富的、好吃的饭菜,就像是为接踵而来的美食拉开的一道序幕,诸如“乞丐”、“祭祀”等太多的想法不可能太多,因为他们头脑中大多被扣人心弦的电视剧、铺天盖地的微信占据着,哪里还有容纳“老辈子”之事的空间?其实,在他们心里,应该为传统文化留有一席之地。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都是靠绵延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

腊八粥,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无非就是一道丰盛的饭菜,但在不同时期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从简简单单到丰富多彩,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凝聚着几代人的拼搏与心血。然而,这道看似普通饭菜的变化里却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缩影。

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 篇13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想起了腊八节喝粥的事,喝一碗腊八粥,粥香四溢,香浓软糯。觉得日子也像粥一样甜了。

记得小时候,母亲特别喜欢给我们熬粥。母亲说,粥养人。其实母亲熬粥是为了节省粮食,要不了多少米,就能熬一大锅粥,让一家人吃饱。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月里,能喝上一两碗粥,也是难得的享受呀!

粥就这样温暖过那些贫瘠的岁月,后来生活好了,在我心中,粥仍然像一位乡下的故人,那么亲切地萦绕在我的.记忆里,不离不弃。

每到腊八节,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母亲就要起床做腊八粥。熬粥是个慢功夫的细活,母亲先把不易煮烂的红豆、小米、小豆下锅,用大火煨煮,待它们煮开了,再加入糯米、栗子、核桃仁等,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听着锅内咕嘟咕嘟的声音,香气也就一圈一圈的四溢开来。

我们闻着香气来了,围着灶台一遍遍问母亲,好了没?母亲问烦了,像轰小鸡一样把我们赶出厨房,怜爱地说:“还早着呢,好了,我会叫你们。”但过不了多久,我们又慢慢聚拢在灶台边围成一排……

终于等到出锅了,腊八粥又稠又亮,那鲜红的枣儿,白嫩的花生,翠绿的青豆,以及都已经开了瓣的核桃仁,每一样都甜丝丝,香喷喷地透着热气。舀一勺含在嘴里,清香瞬间溢满舌尖,吞下去,只觉得有一种暖,滑过喉咙,温暖了五脏六腑,那是一种透心的暖。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颂扬腊八节的名篇佳作。

诗人杜甫在《腊日》中写道:“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诗人写诗的那个腊日气候是多么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

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也流露出美好景象:“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人从腊八节中嗅到了春的气息,吃了腊八粥,那春,想是踩着梅花瓣儿姗姗而至。

又是一年腊八到,妻子在超市买了一箱八宝粥准备过节,这与母亲做的腊八粥怎么可以相比?我是多么怀念母亲为我做的腊八粥啊,因为,那粥里融化的有亲情和爱,很悠远,很绵长……

读了“以腊八粥为话题的最好结尾(通用十三篇)”,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腊八粥话题作文,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22644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忆元宵作文500字(精选九篇)
下一篇 : 文案朋友圈怎么发过程(精选六十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