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八节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汇集4篇。
三年级寒假腊八节日记 篇1
腊月初八我想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日子——腊八节。在杭州有一个习俗是各大寺庙都会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而给人们发放腊八粥,今年也不例外。
妈妈也准备去灵隐寺领取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以保家人身体健康,于是天还没亮就出门了。到了灵隐寺看到的是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接着往前走便到了师傅们早教的大堂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投入好像注入进了自己的灵魂。终于发放腊八粥的时间到了,住持说了腊八节的来源。你们一定想知道对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
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怎么样听完了这个故事就到了抢粥时间。妈妈反应十分灵敏,一听到拿卷领粥就冲进了礼堂成为了“冠军”。此刻妈妈并没有停歇,而是如装了风火轮一样飞到了领粥处,拿起第一碗粥就好像得到了胜利的果实一般骄傲地举起捧着粥的手。紧接着就迫不及待的赶回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于是我喝到了香喷喷的腊八粥。
三年级寒假腊八节日记 篇2
那是一个难忘的腊八节,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终于说在这天来和我们团聚,可是中间却发生了有趣的事。
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找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
最后,我们每人吃一带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不过我们还是很开心,因为只有爸爸妈妈都在,吃什么并不重要!
三年级寒假腊八节日记 篇3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加之近期全国各地天气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冻雨,北方冷空气,在这种情况下,喝粥暖胃正是借节气养生的好时机。
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人们对于寒冷腊八时节的感受。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中医学还认为,早餐口味不开,而进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时节最宜滋补,这就是俗话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喝粥更能促进营养吸收,达到养胃养生的目的。
三年级寒假腊八节日记 篇4
记得小时候天天盼着腊八,因为那天可以喝到美味的腊八粥。
母亲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现在为人母了,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习惯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忽然醒来想起忘泡了,赶紧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了会,然后洗漱,炒菜。
我这一锅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打开锅,那香味已经溢满了我的小屋。
腊八粥实在是太美味,我真希望腊八节能够快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