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汀江夜色之美,学习运用“对称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夜色下的倒影。
2.合理安排画面,能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色彩大胆表现江滨的绚丽夜色。
3.体验“对称印画”的新奇与乐趣,感受生活中的美。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亲子实地感受过江滨夜景的美。并共同手机或拍摄江滨夜景照片。
2.幼儿对汀江夜景有较深刻的感知与认识。
3.幼儿具有一点水粉画基础
物质准备
汀江夜色幻灯片,黑色卡纸,排刷,每桌一盘水,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亲子收集的“上杭汀江夜景”照片,引导幼儿感受汀江夜色之美
师:这些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拍摄、收集的上杭江滨夜景照片,你们觉得上杭的江滨夜景美不美?你觉得哪里最美?
夜色中的楼房是怎么样的?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五颜六色的灯光特别美,哪里还有灯光?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水中为什么有灯光呢?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景色又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水里的影子比较模糊)
二、引导幼儿运用“对印画”方式表现“汀江夜色”中的倒影
师:上杭汀江的夜景真美,除了江边的楼房,灯光很美,就连水中的倒影也很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1.师生共同讨论:怎么画才会有倒影呢?
师:我们可以用黑色的卡纸来表现夜色,用亮丽的`色彩表现房子、灯光。可是倒影要怎么表现呢?(引导幼儿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画倒影的吧。
2.出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对印”的绘画技巧来解决水中倒影的表达。
师:(出示幼儿作品)看明白了吗?他们是怎么画倒影的?(引导幼儿发现纸的中间有一条折的横线,上面的房子和树和下面的房子树都是一样的)
3.师:对了,我们是用“对印画”的方法来表达画面的。(介绍对印画的方法)
三、幼儿进行绘画,体验对对印画方式的新奇与乐趣
1.交代注意事项,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
师:这样绘画的方式是不是很神奇,你们自己也来动手试一试吧,绘画时要注意画面中的房子要有高有低,有远有近,不要把整张图都画满,适当的留点空白,让画面更整洁美丽,大胆运用各种色彩,线条来表现美丽的汀江。
2.幼儿自由绘画,教师指导
四、连幅展示幼儿作品,再一次感受长卷中“汀江夜景”梦幻色彩之美
师: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汀江,小朋友们觉得怎么样啊?
看:是啊,汀江的夜景真是美极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检查读文情况。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弄懂了什么,就把文章读明白了?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总结后投影美丽的夜景图片。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游戏背诵:
1、猜词游戏。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学生和教师一起表演一起唱。
(夜晚的景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星。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
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
要细读课文,把课文真正弄懂。
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然后带着问题读文。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的胆小。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读法并练习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不害怕的原因。
学生体会花草微笑的样子感受景色的美丽。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4)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胆子、勇敢、往来、外面、窗户、忙乱、偏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3)游戏环节——小火车过站台,每过一个站台出示一个本课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诗歌大意的同时认读生字。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朗读中识字、认字,通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读出既惊讶又欣赏的语气。“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句话读得轻一点儿、慢一些,仿佛真的有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7)指名学生朗读汇报,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8)朗读比赛,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读为主,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汇报朗读、多种形式来诵读课文,仿佛看到了夜色神秘而又迷人的景色,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逐段品读,突出了段落的呈现特点,又降低了读课文的难度。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过渡:通过诵读诗歌,我们体会到了小朋友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语言当中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1)学习生字——看。
①引导学生在第一小节中找出生字“看”,并读出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学习“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运用字形记忆法识记生字。
③读出诗歌中带有“看”字的这句话,体会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理。
(2)学习生字——笑。
①教师在黑板演示,学生书空,学写生字——笑。
②师生互动,做一做微笑的动作,体会微笑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生字——外。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生汇报识记方法。
(夕+卜=外)
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学生书空。
③注意“卜”的写法,先写垂露竖,再写点。
(4)学习生字——晚、再。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习书写。
②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3.比较识字法:书写带有“巴”的生字——“色”“爸”。
(1)观察生字“色”“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相同:上下结构,下面都是“巴”字。
②不同:书写“色”字,上面稍小一些。书写“爸”字,上面稍大一些。
(2)比赛书写汉字,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汉字,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生字的含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仅记住字形,还理解生字的意义。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
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学生带着对夜色美好的情感诵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
板书设计
夜色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4
设计思路:
1.利用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夜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丰富具体的说话平台,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交流感受,走进“夜色”。
2.设计“我由怕黑到不怕黑”的情感路线,学生一路走过,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用“我”的“勇敢”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影响他们的成长。
教学目标:
1.文中“胆、敢、勇、事、窗”等10个生字;会写“再、讲、拉”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通过理解“我”从“怕黑”到“不怕黑”的转变,鼓励学生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两个偏旁“扌”和“夕”。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展示课件第三屏)出示:美丽的夜景图
教师:这样的夜晚景色怎么样?
学生畅谈感受。
谈话:是啊,美丽的夜色是那么吸引人,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
他和大家一样也十分喜欢夜色,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标出文中不熟悉的字。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
3.展示读词,教师适时指导。
(展示课件第四屏)出示:胆子、勇敢、讲故事、睡觉、原来、从此、微笑
问:你能说一段话,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吗?
例:(1)睡觉前,妈妈给我讲故事。
(2)原来,他是个勇敢的孩子。
……
4.重点学习“讲、故、事、”。
讲:“讲”与“井”比较。把“讲”与“说、读、话”放在一起找规律。
故:提醒学生注意“攵”旁在“古”的右边,不要写成“夂”旁。
事:教师书写“事”字,学生认真观察,记住“事”的笔画顺序,第六笔是长横。注意中间是“竖勾”,不要写成“竖提”。
5.教师带学生读课文。
6.讨论交流:课文一共有几节?每一节讲了什么事?
(全文一共有两节,第一节是说“我”很怕黑;第二节是说“我”不怕“黑”了。)
7.学生分节读课文,练习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你认为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二、读文体会“勇敢”
(一)问: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懂了“我”很怕黑?
1.学生读相关句子
2.(展示课件第五屏)
适时出示:(1)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2)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问:我为什么不敢往外瞧?心为什么乱跳?
学生读(1)句和(2)句,体会“我”胆小怕黑。
3.学习“外”字:偏旁是“夕”,提醒学生里面是一点,右部是“卜”。
学生随教师书空后用“外”组词,例如:外婆、外面。“外”与“里”意思相反。
4.教师:这是“我”怕黑的体会,你还有其它的怕黑的体会吗?
学生练习用“一……就……”说怕黑的感受。
5.指导读:现在,就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天黑时,胆小的“我”心里的感受吧!
(二)问: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懂了“我”不怕黑?
1.学生读相关子句
2.(展示课件第六屏)适时出示:
从此,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学生填括号里的内容,教师指导写“再”字,提醒“再”字的笔顺。
问:你读了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感受?
(觉得“我”不但不怕黑了,而且胆子很大了。)
指导读句:“我”连小鸟睡觉的样子都可以欣赏到,心情怎么样?
3.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不胆小,不怕黑了呢?
(展示课件第七屏)出示句子: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1)通过“拉”的动作体验学习“拉”字,认识“扌”。
(2)“偏要”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来说说吗?
(3)指导读,读出被动的情绪。
(4)但是在散步时,“我”发现了什么?
(展示课件第八屏)显示:夜间花儿绽放的情景;鸟儿相依偎,将头反
插在翅下睡觉的情形。
(5)指导读:有了新发现——夜色中,世界依然那么美妙!“我”的心情怎么样?(用轻柔声读出温馨)
二、联系生活谈“勇敢”
1.教师:有过“怕黑”故事的小朋友还怕吗?你是怎么做到“不怕”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要勇敢,要善于通过合理的方法克服“怕黑”的心理。)
2.总结:其实夜晚和白天一样可爱,勇敢的孩子能看到更多的美丽。
3.齐读课文,感受“克服自身弱点”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开心。
四、朗读、背诵。适时指导长句的停顿及重音的字词。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
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5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迷人夜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欣赏香港夜色的迷人,从而激发学生对特区的热爱之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尽情欣赏“香港夜色”
2、说说你们看到的夜景
3、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太美了!
学生:简直太迷人了。
学生:我永远夜忘不了这迷人的夜景。
……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板书课题 13、香港夜色
2、你能说说对香港的了解吗?
3、师简介香港特别行政区。
4、录音范读。
(学生用笔画初本课的生字、新词。)
5、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围绕课文自由发言,提问)
第1自然段:写香港的夜色师“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第2自然段:写作者在车上欣赏香港的夜景。
第3自然段:写作者在太平山顶的嘹望台上欣赏香港迷人的夜景。
第4自然段:写香港的夜色很美。
第5自然段:总说香港的夜色很美。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自由拼读生字、新词。
(1)前鼻音:印象林立如笋万吨
(2)后鼻音:匆匆琼浆玉液
(3)平舌音:撕开林立如笋
(4)翘舌音:山势摩天大厦
白昼罩住
3、学生互相抽读。
4、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四、精读课文内容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再读本段。
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齐读本段。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液色美景给作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色美景令人难以忘怀。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景是“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景太美了。
……
课堂小结
师:香港的夜景太美了,让我们以惊喜的语气来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印象撕开山势匆匆林立如笋摩天大厦
琼浆玉掖万吨白昼辽阔
2、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抽生发言
学生听写朗读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抽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自主学习本段,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围绕本段内容提出质疑。
4、大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是很认真的,提出了这么多有有价值的问题,在解决它们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5、播放“香港夜色”,师生共同欣赏。
6、刚才的问题,通过大家的观看,解决了吗?(这些问题,通过直观的视觉素材,学生迎刃而解)
7、全班齐读本段,感受香港夜色的壮观辉煌。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抽生朗读本段。
2、自主学习本段,小组讨论、交流。
3、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第二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定小组朗读本段。
2、自主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并围绕内容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本段中难理解的词语进行质疑。举例:相映成趣,如同白昼。)
3、再次播放“鸟瞰香港夜色”,帮助学生理解。
五、讲读第5自然段
1、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播放课件“香港夜色”
学生:什么是“错落有致”?
学生:“雪白的两道车灯撕开低垂的夜幕”这句话究竟该怎样理解呢?
学生:夜幕低垂,华灯初映,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过度段,第一句是承上启下,第三句是引出下文。)
3、全班感情朗读本段。
4、找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朗读,并感受夜色的迷人、美丽。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夜色的迷人与美妙。)
5、全班齐读,读出对香港夜色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写好7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文想象感悟。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法学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夜晚星空的景象。
师导入:夜晚的星空多么美呀,可是有个小朋友却害怕夜晚,不敢往外瞧。他是谁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夜色
3、齐读课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勇敢、原来、从此、睡觉、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
3、理解
(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点:
1、字词的教学。
2、阅读中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具有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唱歌激趣,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和新词。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学生齐读。读后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朗读感悟,体会勇敢。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读一遍,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害怕——不害怕)
2、学习第一节
(1)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怕黑的?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
(2)“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些什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害怕的语气。
(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4)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学习第二节
(1)小朋友这么害怕,他爸爸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偏要”是什么意思?指名试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无可奈何又想撒娇的语气。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指导学生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
(3)这个小朋友和爸爸出去散步时还能看到什么景色呢?(出示夜景图片,学生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4)夜晚的景色如此美丽,你们还会害怕吗?课文里的小朋友呢?变得怎么样了?引导朗读、体会最后一句的意境。
四、指导背诵,情感熏陶。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8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
德育目标 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书写生字
教学方法 交流法 游戏法 朗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在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 (引导学生边表演边唱)[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吗 (夜晚)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夜晚是什么样子的吗 (学生描述)
师:今天,有一位小朋友想和我们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先指两名学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3.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
4、(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巩固汉语拼音并合理利用评价机制,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使识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5.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之后,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要求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先理解诗的大意,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板书:害怕——不害怕。
3.学习第一节
A.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小朋友怕黑的 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B.师:"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 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些什么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放低音调,读出害怕的心情。)
C.指名朗读,学生评价。[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学习第二节
A.师:小朋友这么害怕,他的爸爸又是怎么做的
B.师:"偏要"是什么意思
C.师:谁能读读这句话 (引导学生读出无可奈何而又撒娇的语气)
D.师: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请你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用曲线标出来。
E.师:你平常看到的花草好看吗 他们是什么样的 [试培养学生具有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F.师;你能想象一下小朋友在和爸爸出去散步时还能看到什么景色吗
G.师:夜晚的景色如此美丽,你们还害怕吗 [把课文里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再
(2)左右结构:晚外
(3)上下结构:笑爸色看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1、做语文能力。
2、读读记记语文书45页词语。
3、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9.夜色
从前:胆子小
出去散步后:很勇敢
资料袋
走夜路的时候要留意周围环境,注意有没有人跟踪你,如果有人跟踪你,你就拿手机出来放歌或者假装大声打电话,说些关键字,例如,“警察过来了?”“马上到了啊?”之类让不法分子听到就吓着的话。尽量选择大路来走,选那些灯光比较亮的,没有小树林的来走。是大路,沿街有商铺的路线。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勇敢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认一认,生读。
2、出示课件读一读,指名生读。
3、齐读课文。
4、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
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5、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
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一小节,体会“害怕”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为什“心乱跳?”
2、指名生回答,(害怕),师板书。
3、师质疑:他怕什么?
生:怕黑
师:大家看课文插图,天这么黑,这个小朋友心里都想些什么?
生:窗外是不是有鬼。
生:外面有大灰狼……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是个胆小的孩子。
师:看到“我”这么胆小,妈妈怎么做?
生: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师:有用吗?
生:没用。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4、出示课件,让学生反复读“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然后练习用说话。
师:“一……就……”表示两个动作连续发生,下面我们用它说句话。
生:我一放学就回家。
生:我一起床就读书。
师:大家说得不错。下面我们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要读害怕的语气。
5、指导朗读,要读出害怕的语气。师范读,生学读。多读几遍。
二、学习第二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
师过渡:妈妈讲勇敢的故事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方法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二小节。同时思考爸爸用的是什么办法?
1、指名回答。
生:晚上爸爸偏要带我去散步。
师:“偏要”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故意跟某种情况相反。
师:谁能找一个词语替换它?
生:非要。
师:爸爸带“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生:看到了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生: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师结:“我”没有想到在夜晚也能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像还做了美梦呢!下面大家用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读一读。
师范读,生学读。生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小朋友和爸爸一起散步还可能看到了什么?根
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全班交流:
第一组代表:我看见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跳舞。
第二组代表:我听见青蛙在呱呱地唱歌。
第三组代表:我看见人们在灯下跳着优美的广场舞。
第四组代表:我看见闪闪的星星像眼睛。弯弯的月亮像玉盘。
师:每组的代表回答的都不错,为你们的小组争得了荣誉。下面我们再看几组夜色图片,体会夜色的美丽。
师出示课件,生观看。
师:现在“我”还是个胆小的孩子吗?
生:不
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师:下面我们再读第二小节,要读出惊讶、高兴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4、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说话训练:你们怕黑吗?
生:不怕。
师:你们要做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勇敢的孩子。
2、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夜晚和白天一样可爱,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勇敢,那么你将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
五、随堂测试
1、我会填
在再
(1)小红放学教室门前和老师说见。
布步
(2)我学习进了,妈妈送我一个娃娃。
2、用“一……就……”说话。
六、布置作业
把你看到的夜色用彩笔画出来。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色、外、看、爸、晚、笑、再”7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
3、培养学生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4、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7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生共做反义词对对碰的小游戏:大对小,高对矮,快乐对孤单,白天对夜晚。
2、出示词语卡片:夜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预设:夜晚天很黑,人们的活动很少,在黑夜中走路让人感到害怕等)。
3、师过渡:是啊,说起夜晚,人们总是把它和黑暗、害怕联系起来。有一位小朋友,也很害怕天黑,可是后来他却改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4、师板书课题:9.夜色,相机认识生字“色”,口头组词:颜色、景色。理解课题的意思:“夜色”指的是夜晚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师明确本文是一首小诗,共有两个小节。)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胆子、不敢、往外瞧、勇敢、看、窗外、乱跳,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并强调:“勇、往、窗”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
②正因后再次指名认读。
③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勇敢”一词,并用“勇敢”练习说话。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说说第1小节的主要内容:“我”从前胆子很小。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爸爸、晚上、偏要、散步、原来、像、微笑、再,指名学生认读,正音指导:“爸爸”的第二个“爸”要读轻声,“晚上”的“上”也要读成轻声,“散、再”是平舌音。正音后再次抽读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②辨析“再”和“在”这一对同音字:
出示相关词语和短语:“再见、再一次、再也不说了、在家、在干什么、在哪里”,引导学生自主认读,体会“再”与“在”用法上的区别。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偏要”的意思就是“非要”。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说说第2小节的主要内容:“我”不再害怕夜晚。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学生读,师范读并适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位互相练读。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
3、单独出示本课生字,再次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4、在学生认读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胆、敢、往、外、乱、偏、散、像”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笔画的方式来记忆,“勇”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力”,“原”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厂字头下部不是“泉”。
5、鼓励学生为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这些汉字。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色、外、看、爸、晚、笑、再。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重点指导:“外”右边的“卜”略高,左右要写紧凑;
“看”字结合动作来记忆字形:上半部分是“手”的变形,“手”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的动作;
“晚”右半部分是“免”字,第十笔撇要从扁“口”中穿过;
“笑”下半部分不是“天”,是“夭”;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并注意最后一笔横写长,要穿过整个字。
4、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夜色》这首小诗,在诗中交到了很多的汉字朋友,还认识了一位小朋友,知道他从前胆小怕黑可后来却不再害怕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一探究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4、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3)练习表达:
“我”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总是担心
---------------------------------------------。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练习表达:
在夜色中散步,“我”发现,原来
---------------------------------------------。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血红色呢过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再次配乐朗诵全文。)
板书设计
9.夜色
勇敢独立
从前现在
胆子很小,心会乱跳不再害怕,夜色很美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11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0个字,会写“再、事、讲、拉、外、此、故、步”8个字。学习2个新的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掌握8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做到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2)读懂课文,体会夜晚的美丽,懂得有些事不能只靠听,还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发现。
(3)让学生观察8字的写法、笔顺后,再作以重点指导“再”的笔顺。(横、竖、横折勾、竖、横、横)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1)小红花:贴纸。
(2)安排小组座位:评价红花表、落实总结小组长。
(3)分发每生米字格写字条。
(4)要求会写的生字:准备好笔画写字软件。
(5)课堂组织教学:
①请举手回答问题。
②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
③同学写字要认真。
一年级夜色的日记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式各样花样多
热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