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中秋节日记一年级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

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中秋节日记一年级 篇2

一、活动宗旨

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华经典,激发爱国热情,提高语言文化素养、书法能力、绘画能力、审美情趣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1、诵读内容: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诵读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出现及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内容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以集体诵读为主。

2、手抄报及书法展示: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诵读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出现及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以手抄报及书法的形式表现。

四、活动安排

1、9月26日早读进行全校“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诗文朗诵,要求语文老师课前准备好朗诵内容,并进班指导。黑板上书写主题。

2、9月26日大课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诗文书法、手抄报展示活动。在北楼前举行,每班选出20幅书法作品,以及一到两幅手抄报作品,悬挂在准备好的区域,要求每个学生除了带好作品,还要带四个夹子。

3、本着全生参于的原则,要求每班每人书法作品,手抄报作品任选一项上交。

中秋节日记一年级 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发展表现故事情节画面,尝试制作连环画图书。

2.在小组合作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共同完成图书制作。

3.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ppt、绘画纸、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1.回忆中秋节的主要情节。

师:你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书。

(1)师:今天请小朋友将你的中秋节故事画下来,做成一本你的中秋节连环画。

(2)师: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连环画吗?做连环画有什么要求?

(有封面、故事、封底、装订、标价、出版社)

(1)你的'中秋节故事需要画几张画面?每张画表现了什么内容?

3.幼儿制作“我的中秋节”连环画。

(1)请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本中秋连环画,你们先商量故事内容,让后绘画,制作连环画。

4.幼儿作品展示,并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延伸

将幼儿连环画放置在阅读区,供大家互相阅读。

中秋节日记一年级 篇4

活动目标

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活动准备

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日历。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至于吃月饼的习俗,传说和蒙古人当了中国皇帝有关。那时蒙古人非常野蛮和残暴,常常欺负老百姓,有时会强抢人们在路边摆摊要卖的东西,不肯付钱,又随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计划在中秋节那天赶走蒙古人。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动,他们想出用饼来传递消息这个好方法。他们先在纸条上写上“中秋节晚上赶走蒙古人”,然后把纸条放在饼里,送到家家户户去。结果,大家在吃饼时都发现了纸条,于是便在中秋节这天合力赶走了蒙古人。从此以后,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

2、与幼儿讨论:

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3、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评价

能较长时间专心听故事。

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能说出中秋节的日期。

能说出传说中月饼的来历。

活动建议:

活动后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分享月饼。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18114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高中音乐课教案范文大全解析
下一篇 : 七夕活动策划方案ppt内容(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