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励志的句子工作总结(编辑 快乐魔法师)范文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人们对其作用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篇精彩的范文可以提高我们处理文书工作的能力,有没有想好怎么写范文?在众多文章中编辑看到了一篇令人深思的“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这些解决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 篇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概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教学过程】

导入:引用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化了一个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又一个“春天”,使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板书)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78年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内容和影响 ) (板书)

这次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从此进入了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板书) (1)对内----改革:

①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的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②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外----开放: (板书)

①开放的历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 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②对外开放(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作用): (板书)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专题探究:感动不平凡的变化

————“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生活用品的变化”、“休闲方式的变化” 4、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意义 (板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学力自测】 一、选择题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步入春天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 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发展农业 d.发展民主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的伟大创造有 ( ) a.民主法制建设加速发展 b.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因为它 ( )

①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②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④确立了邓小平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右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d四个城市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

a.都是特别行政区 b.都是经济特区c.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d.都是中央直辖市 5.“80年代后”主题博客(blog)中,可信的信息有( )

①1981年,正在镇小学读书的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金发碧眼、前来投资考察的外国人

②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让我们村里的农民搭上了致富的快车 ③1984年的一天,我们在广播里听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的喜讯 ④1984年绍兴劳动路地摊上的喇叭裤、自动伞、电子表、打火机让人们兴奋不已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在学完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内容后,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举行了一次题为“感悟家乡巨变”的主题活动,现请你一起参与活动:

(1)请你帮助确定一个能反映“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家乡巨变的题材,并简要说明该题材今昔对比的情况。(4分)

言之有理即可。如家乡住房的变化:以前是低矮的泥房,现在都住上了高大的楼房。

(2)请你列举上述巨变密切相关的重要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我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3)上述巨变发生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巨变说说实行此国策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历史教学就应该努力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相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在此,求教于广大教育同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之,完善之。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 篇2

部编版八年级作文《节日》教学设计

永新中学

黄洁梅

教学目标:一 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活动形式

二 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 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四 学会选取典型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起源,习俗,学会选取典型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一 传统节日大家谈

课本90页要求: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以《节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选一个具体的节日,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注意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1谈谈你最喜欢的节日,并说说理由

2谈谈你最喜爱的节日的来源,有关这节日的传说,节日中的习俗 二 确定主题

1确定所写的内容,主题,2选材:选取恰当材料表达主题 1你准备选取哪个节日,哪些事例,哪些场景。如何选取典型的场景,人物,事件来表达中心(那个节日里你参加过做过哪些事情)这个节日给你的感受

尽量选取与众不同的事例。三 完美结构 开头举例:

(1)名言、警句、古诗词开头,(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彰显才华,(2)修辞开头,增强感染力(繁忙的春运,告诉我们春节很快到来,花市上喧闹喜庆的场面告诉我们,春节悄悄临近。妈妈忙着杀鸡宰鹅的身影,告诉我们,春节很快到来)

(3)直抒胸臆,以情动人。如: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来了。(4)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如:春节是中国一个传统的重打节日,在岁月长河走过13年,令我最难忘的是去年的春节!(5)设置悬念开头,情节动人。

(6)环境渲染

金阳暖暖,投射出一室静谧,轻启窗纱,钻进屋里的风儿,携来幽幽粽香,又是一年端午节!

2过渡(过渡自然,承上启下)3精彩结尾

意犹未尽 如:春节是那么快乐,一直到正月初六,春节结束了,但还是留着浓浓的年味......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如: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9点多了。我们离开广场回家,今晚真是一个愉快又难忘的元宵之夜。

点明题旨式

我终于明白,节日的味道,其实是亲人的味道,节日的味道,是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家的味道!

开头结尾 注意:

凤头龙尾。开头有气势,尽显语言文采美,结尾巧妙有力,点题。

如何让你的作文结构完美,耳目一新?可以用小标题,用题记等 4如何设置小标题

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转移为线索

人物变换为线索,并列式,或串连式

不同的相关物品(或者事件)

例如

例一: 儿时的春节

小学时候的春节

现在的春节

例二:

春节在家

春节在公园

春节在车站

例三:

外婆家的春节

民工的春节

警察叔叔的春节

例四:

吃饺子子

拿压岁钱

贴春联 5 巧用题记

(与之关联的名言,或者感受)

部编八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 篇3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又匆匆过去了。在这个学期,我负责九年级三班、四班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我以教师的身份为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进取,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业上更进一步。下面,我就简单回顾下本学期教学工作,以激励自己更好完善教师工作。

一、努力将中考要求与学情相结合,做足准备功夫

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的压力。对于这班学生的教学,不仅仅需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以中考为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以中考为导向,这就需要我在备课时注意备考纲与备学情的结合。本班的学生有些学习基础不够扎实,讲到某些知识点时,学生的反应有时会是一头雾水。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我在备课时深入专研教材,研究中考试卷,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寓教于乐。并积极向教研组组长、同事请教,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促进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

二、课堂教学充分落实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习惯又不够自觉。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我会适当补充七年级与八年级的基础知识。结合教学目标与考点要求,将重难点知识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落实。而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光说不记也是徒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懒于记笔记,以致到考试前想复习重难点都无从入手。因此,我每次上课都多次嘱咐学生要圈划重点。学生在我的反复叮嘱下,学习习惯改进了许多,答题的准确率也比之前有所提高。

三、加强与后进生的沟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其努力学习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过于重视或忽视某些学生。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我就多多给予关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找出他们成绩落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解决他们的学习苦难,促进他们在学业上有所进步与提高。通过课余时间谈心,课上多多鼓励他们,课后单独辅导等方式,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本学期是我第一次带九年级的学生,因此也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譬如如何将大量的知识清单让学生消化又不让学生觉得繁琐,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更好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学业。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 篇4

XX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一年来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和李红蕊老师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年,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0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年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我们两位老师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反思一年教学复习过程,也还有一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考情进一步去粗取精,让复习提纲更便于使用。

2、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3、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 篇5

今年是我第一次带九年级毕业班,很多教学经验都需要自己摸索,如今回头来看,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把它总结出来,时时思考,等以后再教毕业班的时候,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促进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不失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坚持让学生背书。这是我感触最大的一点。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过这些人包括家长,包括身边的同事历史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是个人都能学会,是个人都能教会。这话是非常不公正的.,虽然它很有市场。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并不是是个人都能学会,学好历史,需要天分,更需要勤奋。从来没有轻而易举就能学好历史的事儿。因此必须坚持背书。很多学生,包括很多老师,都说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只要书读的熟,就可以完全不用背诵,这完全是错误的。如果基本的历史史实记不住,那么在短短的五十分钟内做6页题,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且,从人的长远发展来说,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一个人不忘记自己的过去、不忘记国家的过去、不忘记民族的过去的最主要的方式。如果学生连自己国家历史上重大事件都记不住,那简直是对自己民族历史的背叛。前几天7月7号的时候,是卢沟桥事变76周年纪念日,但是我发现一个悲哀的现象,很多年轻人把这一天当成了七夕节。这不仅是不懂重大历史事件的问题了,甚至连农历与阳历之间的区别也搞不清了。这就是历史没有学好的下场。因此,以后教学的时候,必须坚持要求学生背书。

第二,坚持闭卷考试。中国社会往往存在很多荒谬的悖论,比如开卷考试。按照开卷考试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可是开卷之后,试题的难度反而提高了不少,学生的负担不仅没减轻,反而加重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学校又回复到了闭卷考试的老一套上来。比如郑州24中等比较著名的中学,初中历史三年里每一次考试都是闭卷,只是在中招考试前的一个月,才开始训练学生的开卷能力。羊山中学由于情况特殊,这一届学生七年级的时候没有历史考试,从八下开始才考试,学生们极度不适应,如果闭卷,肯定个个得鸭蛋,人人考零分。因此从那时起,历史考试就没有闭卷过,这是权宜之计,不能长期使用,在以后的教学时一定要坚持闭卷考试,唯有如此,才能给学生坚持背书的压力,才能让学生明白开卷比闭卷还要难。

第三,坚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老一套的东西了,现在说来似乎没有趣味,但这恰恰是我从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深刻教训。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记住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学会做题方法,但如何才能达到这一个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子。所谓殊途同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因此不能强求一致。在我所教的班里,有几个学生背书能力特别强,那两张大事年表翻来覆去都能背诵,这对别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却轻而易举能完成。此时教育他们,就需要多在做题方法上下功夫。另外有些学生不擅长背诵,他总说自己记不住,但是做题的时候,他的思维能力特别强,翻书翻得特别快,很迅速地从六本教材中找到切入点,因此每回考试都是高分。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一味要求他完全记忆背诵是不现实的事,只要求他背诵最主要的人物和时间就可以了,而应主要训练他的做题方法和速度。还有一类学生,对历史完全不感冒,一看到历史就头疼。对这类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学历史的兴趣,此时,我往往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给他讲历史故事,他们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历史的动力,成绩也慢慢得以提高。此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学生,总之,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因材施教,如此方可达到教学效果。

第四,坚持提升个人能力。自己要提前做题,提前备课。我在这上头就吃了不少苦头。我自恃懂的多,对一些卷子往往不提前做,而是当堂讲当场做。于是有一回便在十班的课堂上被学生们给难住了,当时实在是羞愧难当。看来,保持谦虚谨慎,戒除骄傲急躁,放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是适当的。以后,在让学生做卷子之前,自己要先做一遍,这不仅仅是确保答案正确无误的前提,更主要的是,教师在做题的时候,能够看到题目背后的东西,从而总结出精准知识点教给学生,避免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

第五,教会学生做题方法。千教万教,教人会学。教给学生一吨重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一两重的思想或方法。历史知识就那么一点儿,但历史题却成千上万。若学生不会做题方法,后果会让人非常沮丧。我所教的班里就有不少学生属于这种情况,书背的非常好,点到什么地方都能记得住,但是一做题就错。这就是做题方法的问题了。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609560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简短爱情的句子200句
下一篇 : 简短的家长寄语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