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整理了“生活在别处作文”,并分享给您,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好就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写作文是学生必须要克服的挑战,写作陪伴我们进入一个宁静的内心理想世界。写一篇好的作文要突出它的核心要点。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那个让我难忘的人作文精选。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1
你会时不时地厌倦现在待的地方吗?你会想要到别处去吗?你会不会时时仰望清明幽蓝的天空,然后眯起眼睛想象梦中的天堂呢??
当阳光丝丝缕缕落进黑色的瞳孔时,我总会想,别处的某个地方,是不是有比这儿更澄澈淡远的碧天呢??
记得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是有根的,长在脚底下,你若轻轻地触动它,就会有细小的疼痛。而我爱触碰这舒服的疼痛,更渴望脱离他的束缚,然后,到处去漂泊;然后,就像Westlife所唱的:“Over seas and coast to coast,to find a place?l love the most。”―相当美好,不是么?也许真有那么一天,我会去天青似镜的西藏,去春色满城的大理,去漫天遍地都是一片洋洋洒洒的紫色清芳的普罗旺斯,去从脚下到天际都只有一种刺眼的金色的撒哈拉,去冰天雪地纯净得几乎让人室息的极地……我总无端相信,在这广袤的青天下,在千万里之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只属于我的天堂。
有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每天安然地穿梭在现实的小路上,一步一步走过泥泞,然后有一天,也在大学校园里逍遥自在,也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也在菜市场里步履维艰,也在午夜梦回时打个电话给谁,说着“人生啊人生”然后就这样过一辈子。像树木一样,从哪里冒芽也就在哪里还根。但我注定在内心掩藏一份动荡,幻想从一场繁华漂泊到另一场繁华,或是苍凉,每分每秒都有人无限憧憬地开始扬帆,我想要成为这其中的一员,“生活在别处”――当它似不经意地从兰波口中呢喃而出,当它被刷在巴黎大学的围墙上,当它被米兰?昆德拉弄得尽人皆知时,它与我毫无干系;而当我开始向往香榭丽舍的浪漫、斯里兰卡的香茶、马尔代夫的日光海岸时,它就在我心上刻下深深的一笔,像荒漠里的岩林。风裹挟着干红的砂土在巨石的罅隙里呜咽,划出痕迹斑斑,无法磨灭。于是在追寻“别处”的脚步得以迈开之前,心就已经展开了摸索的旅行,于是在心还没有飘荡到那个“别处”之前,脑中就已经无数遍掠过那里的风景。无可名状的感觉,总是在某一时刻毫无征兆地袭来,让我不经意就伸出手,想要触摸那个未知的伊甸园。
也许,在世界尽头的某个转角真有一个注定属于我的地方?也许,在某个天真曼妙的拂晓我会踏上属于我的逶迤修?的旅程?啊,即使“别处”遥不可及,至少在精神上我要“生活在别处”――那是我灵魂栖息的地方。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2
在我看来,现在的小学生活不免有些枯燥,游走在家里与学校之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时候忙里偷闲,我就在幻想,有一天抛开这枯燥的生活,背起行囊,去世界的别处,去远方,看不曾见过的美丽风景。
我总是幻想自己是个旅行家,去世界各地游玩,摆脱了低俗乏味的生活,任心在天地间自由驰骋。著名音乐家高晓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我所向往的别处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吧!我曾在生活中想过自己去撒哈拉沙漠骑骆驼;去海底世界去潜水;去迪拜一睹世界第一高楼的壮观;去…那些已经在梦里千百次闪过的远方。
然而现实浇灭了我的幻想,面对学习的压力,父母的期许,我还是得回到那小屋里,开始作业“奋斗”、“抗争”。每当消灭完全部作业的时候,已是深夜,关灯,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因为我知道,在这短暂的放松之后,迎来的只有新一天的学习和那堆积如山的作业。还有那些足以让我精神崩溃的学校。
我曾经也有想过逃跑,想过放弃,想自己一个人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没有学习,没有作业,没有压力,也没有这些那些等等的规矩。而我也无数次地幻想着去那遥远的大海,造一栋小屋,像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次想到这儿,我总是对老天爷说一句感叹:“为什么的人生如此平庸,在平庸出生,在平庸中学习,最后在平庸中成家直到老去。”唯有努力学习,在枯燥中生活,最后才能出人土地!我为什么不能像大诗人马克波罗一样,来到遥远的国度,欣赏这个国家的风俗人情。为什么不能像明代的郑和那样七下南洋,遨游四海!
我苦笑一声,然后对自己说:“因为生存。”是啊!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光想着遨游世界各地是无用的,更别说是在一个你向往的地方面定居、生活。因为到头来你会发现,那些整天在乏味中生活的同学,却都已成家生子,可你除了花光自己的积蓄外,发现什么都没有,还是一事无成。
可人也需要有这样那样的幻想,你敢说那些刻苦学习的同学没有叫过苦吗?没有幻想过美好的生活吗?他们只不过把这些想法埋藏在心底,埋藏得很深、很深罢了。
也许,我这一生无法到那夜夜思念的地方;又或者,我在某一天真的又实现了呢?但不管最后如何,这却是我在枯燥生活中的唯一的精神支柱,而我的灵魂也早已栖息在了那遥不可及的远方。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3
生活在别处,这真是句好话。郭敬明如是说,我很赞同。
1968年前,兰波将这句话从嘴里或者笔尖创造了出来;1968年,这句话被刷在巴黎大学的围墙上;1968年之后,米兰。昆德拉将它弄得世人皆知。
这一句话就一天一遍地在我脑中镌了下来,如同浓硝酸腐蚀过的铜版。痕迹斑斑。历历在目。不可磨灭。
恩雅说过,每个人都是一条根,它就在脚下,没离开故土一步异常疼痛。
但我不会。
我的根似乎扎在上海,就像人的迷走神经一样,一迷就那么远。这多少有点不了思议。我想我是中毒了,受了郭敬明的“花言巧语”,我想和他一样在那个霓虹灯纷乱的剪影里开怀大笑或者失声痛哭。
繁华而苍凉。张爱玲如实说。那个生活在旧上海的温润女子如此评说上海。是谁说过:整个上海燃亮的灯火,就是一艘华丽的邮轮。
旧上海在我心中是一部来的胶片电影,画面上布满白色斑点,没有一句台词,华丽的夫人、优雅的绅士幸福地微笑。夜总会的灯光像梵高的色彩漫过整个城市。没有背景音乐。或者有也是淡得不着痕迹,时不时地付出画面,如轻烟般一闪即逝,令画面无可名状地微微摇晃。
我每天都在学英语解方程想上海,这些的这些让我想得心痛。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将来一定会生活在上海——那个让我心动又心悸的城市。它一直在脑海里旋转,旋转,再慢慢下沉,沿着神经的每一个末梢终于七扭八回地到了心脏,股股热血终于淹没了它它和血融为了一体,在我的身体里肆意流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我想我是病了,病得不轻。我总是梦见我坐在火车上,窗外是我的朋友,那些曾同枕而眠、无话不谈的朋友。她问:“你去哪里啊?”我说:“去上海。”她说:“去上海干嘛?这车不是通往上海的!”然后,车开了。我记得她穿着红色的连衣裙,而我一身黑装。我记得她说这不是上海的路,但当我准备下车时,火车开动了。我记得当时的太阳正媚,阳光正暖。我记得我的周围一片黑暗。然后我醒了。我起身赤脚去喝水,水划过喉咙,顺着食道一点一滴地坠入黑暗,慢慢地迂回肚子里,接着一片清凉。和着黑暗,我泪流满面。
我不知道我最终到了哪里,那一直是个迷。我不会放弃的,我的血,我的心;我的肌肤早已被上海两字给烙上了印,那已经长不平了。
我不会整天说上海上海我爱你。那很肤浅。七十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物理。文字和感觉永远有隔阂。
生活在别处。生活在上海。生活在生活中。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4
之前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经常到处跑,那时觉得有个安定的居所,就是幸福。后来安定了,觉得以前到处跑的日子自由。或许人都是这样,偶尔有个旅行,放松一下心情,从自己厌倦的地方到别人厌倦的地方去。
生活中一直都有一些琐碎扰人心扉,看着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有那么一瞬间,还是觉得分开比较好。有那么一些人,不见面的时候会往死里去想,可一旦见了面却有忍不住争吵。母亲,你说,对吧。
不知道每个人年少时的年味是不是都是一堆大人在一起聊家常,各种抱怨,仿佛别人的就是天堂,自己的就是地狱。后来渐渐长大,也懂得了这种年味就是套路,每个人使劲让别人觉得别人的生活比自己好,转移别人的嫉妒心,当然蠢的人除外。而在外面,却又总见到吹嘘自己的人,让别人看见自己的光鲜亮丽,丝毫不见谦虚的美德。父亲,你说的,我看见了。
生活就是这样,前段时间常有人在耳边叨唠,说是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微笑着看着他们的气宇轩昂昭告天下却又旁若无人收拾心情继续工作。不得不说,很羡慕他们有牵有挂,而我,过惯了“流离失所”,一个人,无所畏惧,一身轻松,却又让自己无力反驳。
一直都听见,他说,要去杭州。却又没由来,我想可能是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吧!后来蹭着假期也就去了一趟,临行前,问他去不去,他摇了摇头。走在杭州的街上,看着繁华的景象,却冷不丁的在僻静的小街道看见了脏乱的一角。回来后,问他原因,他说,有些地方是心灵的栖息地。我看着他,终究是没有说出那不经意看见角落发生的故事。
我是长年累月的喜新厌旧,所以一如既往的只会说再见。只是很可惜,我还没有学会告别。《幻夜》里有一段话:夕阳在西边的天空渐渐散开,那下面巨大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仅如此,它们周围还矗立着大大小小的建筑物。这就是怀有野心和希望建造的街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累的筋疲力尽的人们只是在这些建筑的缝隙之间匍匐打转地苟且偷生而已。而我们,都很不幸,只是其中的一员。习惯生活的不美好,不对所有的事情抱有一厢情愿善意。
翻开《生活在别处》的封面,里面有一段用娟秀的字体书写的话: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时,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5
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自己对现有生活不满,盲目憧憬着未来生活的美好,甚至足活在幻想中。我们可以憧憬未来,但不能一直做梦,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脚下,把握现在脚踏实地。
把握现在是一种好的人生态度,它促使我们正确地去看待、去对待生活。有人曾说:珍惜人生吧,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成为历史,无论你曾经多么的失败,遭遇了多大的挫折,也都已成为不可改变的过去。明天还没到来,虽然人人都有梦想,可又有多少人能为之付出具体行动呢?有一位发明家,他常常给自己放假,并回乡下生活一段时间,许多人对此感到十分疑感。他解释道,灵感来源于生活,只有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当下。正是因为他把握现在,正确对待生活,才让他不会因为利益而迷失自我,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常常得奖。
把握住现在使人幸福,把握当下的人不会太在意结果,他们享受过程。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上,有位选手在比赛中受伤,但他还是缠着绷带,最后一个冲过了终点线。当他跨过终点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一个感人的场面。当被问到为什么不退出比赛时,他笑着说:虽然我的了最后_名,但我非常享受,即使我受伤了。正是因为有了过程,才让生命更加精彩,使人获得感悟,把握了现在,这就是一种幸福。
把握当下,从现在做起。珍惜时间,不让一分-秒白白溜走。鲁迅小时候,父亲患病,他要照顾弟弟,还要帮母亲借伟大的文学先锋。只有行动起来,把握现在,才能创造出价值,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空想。宫崎骏说:我不知将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握好珍贵的青春年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这个学习的年纪,我们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有很多眼高手低的人整天想着要去做一件大事,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开始,生活不在别处,从小事做起,把握当下。
所谓的远方,其实并不远,而生活,也不在别处,只要我们能活在当下,把握现在,就能活出当下生活的一片灿烂。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6
老王是上过几年学的,要不是生活实在艰苦家里人供不起,没准他早就是个作家了。他一直跟人这么说,可没有人信。
“你别天天捧着那几本破诗集看了!里面是有车还是有房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懂什么?”
“呦呦呵!别更我这一套一套的,你去跟你老板跟你客户念道去啊!你怎么不住书里去啊!”
“古来圣贤皆寂……”几句叹息未说出口,手机响了,电话铃叫得人心烦,一看来电更烦了,“张老板!您好!您好!现在啊,这个……有时间。好好好,我马上去!”看看手上诗集,再看看妻子愤忿不平的样子,床上睡着的儿子书上还握着课本。他嘱咐几句便忽忽出门,顶着头皮赶赴酒桌。
“张老板早来啦!李老板!您也来了!稀客稀客……”老王生硬地客套着,赚上个笑脸,“古人是对影成三个,咱今儿还真是三……”看着老板和大客户疑惑的表情,他自知又多嘴了,后半截生咽回去。
推杯换盏几回合下来,老王几分醉意浮现,“胡言乱语”起来。
“说喝酒还是李白有境界啊,‘李白斗酒诗百篇’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好啊真是好!我一吐只能有半盆‘酸辣汤’了,哈哈哈……”几声大笑哇地一声果真吐了,李老板愤愤离席,张老板巴掌把老王扇到地上。指着便骂。
“你看看你是干什么呢?陪客户不谈业务,给我整几句诗。天天上班也不研究业务,捧什么什么诗集看!你啊!趁早!”
“滚就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儿本就不是我生活的地儿!”借着醉意,老王爆发了,留下傻眼的老板冲出去了。
……
后来同事们说他在大学找了份助教,跟着一个老头天天研究诗。
“诗是啥?能吃啊?老王这个……”
“你可别说,人家可出名了!网上最火的那个‘我有一瓢酒,足以尉风尘。倾尽江海里,赠予天下人。’就是他写的。”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7
童年时,曾天真地骑着自行车,追赶那条发光的地平线.每每自以为接近了它,它却又出现在更远的前方,而自己却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时的感觉是:回家的路早忘了,唯一明确的是前进的方向。
其实梦想于我们就如那条地平线,你永远不知道梦想的终点在哪里。但我们在明知自己软弱无力的情况下,却愿意耗尽一生去追逐。追逐梦想于软弱、不知终点的我们而言,本就是一趟没有翅膀的飞翔,但我们还是执著地向前走,理由只有一个:追逐梦想本身就成就了我们生存的理由,值得我们去做。生活在别处。
马克波罗说:“使人年老的,并不是岁月,而是梦想的失去。”于他而言,他的生活并不在威尼斯,而在那使他魂牵梦系的东方。他并不明确东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年轻的他也未曾有过远行的经历,但他最终选择了这趟没有翅膀的飞翔,因为他坚信生活在别处,在他梦想的东方。即使无法到达,至少他走过了。
哥伦布说:“重要的不是我们正处于什么方向,而是我们正想什么方向前进。”难道哥伦布事先会知道那神秘的陆地在哪里吗?如果是,那不就谈不上发现,谈不上新大陆了。但是,对那不知何方的陆地,哥伦布始终坚信自己的方向,始终未曾抛锚或者返航。促使他坚持这趟没有翅膀的飞翔,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的理由只有一个:他坚信生活在别处,他梦中的陆地一定在前方。即使不是,追逐本身早已成就了他生存的理由,值得他冒一切风险去坚持到底。
雨果说:“如果只剩下一千人,我必是其中一个;如果只剩下一百人,我还是不放下武器;如果只剩下十人,我就是那第十个;如果只剩下一个人,我必定是那最后一人!”面对不知结果的战斗,雨果何以如此坚定?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它将永远存在;崇高的人们面对我们的骨灰,将流下滚烫的泪水。”面对前途不明的斗争,马克思何以如持坚定?柏拉图面前放着《理想图》,达尔文桌上躺着《物种起源》,司马迁脑中盘桓着《史记》。结果是如何,他们并不清楚,甚至可能招来万劫不复,他们何以如此坚定?!答案只有一个。他们的生活不在身边,在别处。为了追逐这个梦想,他们坚定地选择了这趟没有翅膀的飞翔,即使一生都仅仅只是在路上,追逐本身早已成就了他们生存的理由。何憾之有,何惧只有?
他们是无翼的天使,其实,我们也是。地平线也许永远无法到达,但我们选择追逐,因为,我们坚信,“生活在别处”,追逐本身成就了生存价值。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8
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就像我们需要追求理想的实现一样。尽管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或许很难追到的,但是追求的过程也是难得的经历。我要用激情去对待这一段过程,这样才能让我们勇往直前。
我看过一本书,有一个追求向往生活的人,他想让他的生活变得精彩,于是走遍了整个世界,却依然没有找到心中的那个向往的生活。虽然没能完成心愿,但在这过程中,他感受到了、领略到了很多的美景,他所经历的是一段属于他自己的过程。
曾经的我是一个喜欢刷微信的人。暑假里,我看见很多同学去瑞士等国欣赏异地风光,购物滑雪,非常的羡慕他们。经过再三请求,母亲终于同意带我去瑞士玩了。每天晚上,我都在幻想自己在瑞士玩的情景,但是到了瑞士我才发现了我错了。当我到达瑞士的那一刻不是感到激动,而是感到寒冷,一走出飞机就与寒风撞了个满怀。当我真正体验到滑雪时,发现滑雪的难度其实很大,而且身上穿了那么多的衣服,很难控制方向,时不时就会摔一跤。我这才知道,期望不能太高,否则会发现现实与之前的想象截然不同。
追求心中所向往的生活是困难的,但学习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心中的美好生活是值得追求的,因为追求后才能够有收获。
心中的美好生活是值得向往的,因为只有向往才能有动力。
心中的美好生活是值得去探索的,因为在探索的同时还能调动我们的激情。
心中的美好生活如同一片大海,一望无际。不断追求的我们如同大海中的鱼,有着游遍整个海域的梦想。虽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满怀激情去追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那么这段追求的过程将是我们成长的足迹,是我们所留下的印记。
心中的美好生活也许难以实现,但追求的这一段过程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9
木秀于林,随性自由,成为干柴又如何?与其湮没于茫茫人海,我更愿随性追寻。生活在别处。
无论是“宝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陶渊明,还是“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愿做人间富贵花的纳兰容若,他们都在富贵之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其千篇一律地活着,不如活出自己,活得随性。正如周国平所说“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随性而活,岂不乐哉?
曾有一个传奇的女子写下这段文字“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三毛将自己的一生用于追寻,随性地流浪。她会在学生时代自由叛逆,也会在成年之后流浪于撒哈拉沙漠。她的生活永远在别处。“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用,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她乐命,她随性。纵使生命短暂,却依旧如夏花般绚烂。她,真正活过。
三毛爱生活,爱流浪,随性而自在。相信如果让她选择,她也一定会成为一棵随性生长的树,纵使结局只是一堆干柴,也胜过那些毫无活力可言任人观赏的树。生命是一个过程,我只关注如何而活,随自由,至真至纯,才不会白活一世。
我们许多年轻人本该充满激情与活力,然而当面向社会,面对未来极大的不确定时,却表现得极为“老成”。他们只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平凡凡庸庸禄禄地活着,按固定的时间表工作,拿着固定的
工资,然后娶妻生子,一转身便湮没在茫茫人潮之中,无迹可寻。可是《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却掷地有声:“一个人可以穷得一无所有,但他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若人们能挖掘自己的本心,随性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中摸爬滚打,那么当他们走到生命的终点,定不会为自己的一生感到遗憾,因为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因为他们真正活过。
不要怕在跌倒,不要怕受伤,“累累的创伤,就是上帝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从今天起,顺着自己的本心而活,随着自己的兴趣而活,活得随性,活出自己。
随性而活,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10
法国诗人兰波之笔一挥,“生活在别处”跃然纸上。一个美丽而梦幻的句子,因米兰?昆德拉而世人皆知。它不仅存在于巴黎大学的墙壁上,更存在于世人心中。
雅罗米尔,一个诗性的人物,从出生至长大,从梦中至死亡,存在无数的诗,但他笔下的诗,却在别处。
诗人是流浪的,雅罗米尔的灵魂在灵魂,流浪想要自由,却不知道,自己的脖子上,有一根从未解开过的绳索,绳索的另一头,是母亲的手。诗人的一呼一吸,永远掌握在母亲的手里。每时每刻,诗人奔波在逃离母亲的束缚的途中,但他不知道,母亲已经居住在了他的灵魂里,一辈子也摆脱不了的灵魂。除非,当他躺入坟墓。噢不,即使当他躺入坟墓,坟墓里,消失的,只是他的肉体,灵魂永不安息。
诗人渴望逃离现实,渴望逃离一切,诗人的渴望却在他的懦弱之前永不实现。而一天天的叛逆与不满越来越多,而这些灵魂的累赘化成一个科萨维尔,诗人是科萨维尔的导演,科萨维尔演着诗人的另一个世界。一个无法逃离的樊篱,一个新的虚无,栖息于哪儿。诗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于新的革命。无知于革命,却又想要在革命中闪耀。
诗人的灭亡过于无声无息,如同宇宙的那一端,一个恒星不再发光发热,而这一端的地球仍在自转。泡泡破了,绚烂还在这个泡泡上上演过华丽的一幕,但是诗人的一生曾绚丽过吗?似乎不。
诗人的一生都伴着诗,但诗却不愿与诗人结伴,诗把诗的多余留给诗人,诗人也高兴哪!诗人寻找自我,期望给自己一个自我的舞台,期望别人认同他,让他站在舞台中心,但真正的生活在别处,诗人该如何寻找生活。
生活只在别处,梦想永不实现。这才是世人悲。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11
“没有人可以一张白纸活到老,但有的人在淤泥中打滚的同时可以给自己留一纸空白,在另外一个地方”……
――题记
每个人都在走,走属于自己的路,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是选择也好,是注定也罢,每个人都一样。阳光,只有一种颜色。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那高高蓝蓝的苍穹,喜欢秋天干干爽爽的气息,喜欢秋天大片大片的落叶,还喜欢秋天那温暖不伤人的阳光。我喜欢把自己晾在花园的草地上,让阳光把身上那些阴暗潮湿的东西一点一点熔化。我知道,有阳光的日子里,我很幸福。曾经,我认为我很幸福……用了一年的时间读懂“人不能活在过去”,在高一那年。我原以为我已经走出了过去,然而,终究,只是原地徘徊,走不出自己的世界,也许,注定的……曾对一个朋友说:“没有注定,只有决定。”,然而今天,我却将一切推到了“注定”的份上。我想,我已经喜欢上注定了。也许,只要这样,我就有逃避的理由,我才不会为自己愧对爱我的人而自责;也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只看到阳光,生活在别处。“生活始终在那个地方上演,在现实沉淀。如果有谁,在什么地方某个时候,发现自己面目全非,那么,这个时候,就在另外一个地方。有谁正伤心的低泣。喑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齿间却塞满迟疑。”
望着蔚蓝的天际,我出神地发呆。我喜欢孤独的感觉,一个人躺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悲春伤秋,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可是,我又害怕孤独,因为当你在人群中找不到可以聊以慰藉的依靠时,心里会被大片片的惶恐占据,让你失去存活的勇气,有的只是想逃想逃的渴望。我想选择生活在别处。“微笑,开心时是最好的装饰;不开心时,是最好的掩饰。不要让别人看到你不笑的那一刻!”我在日记本上坚定地留下它,我在现实中努力做着它。我在想,阳光与三棱镜,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心情……“这里有太多的人,所以离开,直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安静的留下来,离开之后,留下之前,要坚强地走,一直走,一个人默默地一直走。”……我发现我开始喜欢陌生的世界了。一种完全陌生的世界,没有我知道的,也没有我喜欢的,懂得的,更没有我害怕的。我可以对每个人笑,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笑;也可以一直走,走得那么无牵挂,且义无返顾。生活在别处,我想找个适合自己的角度拍张照,不为别的,只想留张笑脸给明天。我想,明天的我,会记得这笑吗?我也想,到那时,我是否还惦记着这些阳光碎片……我想,我是不会的,确信,不会,不会,不会……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一个理由让你不开心,就有十个理由让你开心。”
于是,阳光选择了三棱镜,我选择了留下。没有理由,只是选择……生活在别处--我的心灵栖息地。
生活在别处作文 篇12
漫长的时光像是一条黑暗潮湿的闷热洞穴。青春如同悬在头顶的点滴瓶,一滴一滴地流逝干净。是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上上个月的今天,祖母故世,我还清楚地记得燃烧冥币的场景,是灭了?还是化作了灰烬?
死亡总是稍纵即逝的事情,容不得人思考或是回忆。因为短暂激烈,所以残忍。我常自责,责备自己返校离家时没有多凝视祖母一眼,就匆匆告别。那是种极真实的感觉,原本饱满的生命忽然硬生生多出大片空白,心底荒凉无限衍生却无能为力。如同无法挣脱蛛网的昆虫。宿命如此,难以更张。
一些关于哀伤和阴郁的往事,渐渐地模糊了。以往毫无意义的一些生活元素归复平常。有时候忽然在想,我似曾爱过的那个走路晃晃斜斜的女孩她究竟是叫什么名字。我们认识过?素未蒙面还是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记忆如此虚浮,毫无牢靠。就像出现于生命的一些伤口,结痂,然后愈合,最后找不到一点痕迹。我们习惯了站在现时忽视以往。安妮宝贝曾说,以为有过那一刹那,感受到的深情与宠爱,就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送你离开。我确信,她是往事,亦如烟花。
只有走过峡谷才听得到风的声音,只有路过三月才看得到樱花华美。并无心去探究什么,可一些划痕却难以抹擦,如同小时候被火星烫伤的脚背。这么多年过去,岁月的刁难依旧无力。
考试,复习,应对监考老师凌厉目光,生活就这样被继续,那日送朋友出去,她忽然说一句,你终会淡漠在我的记忆里,毕业,然后很少联系,再见时已是各自领着儿女。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只是一些伤感袭涌上来,而我什么也没说。
可能这就是最后的样子,不只我们这群人。别的什么可能最后也是这个样子。
今日是情人节。那晚深夜压马路的时候,有封信从天上掉下来,你飘够了就早点着地吧。物价上涨,泪水太金贵,什么东西都比不了从前的廉价。
你要找个愿意用生命守护的女人,和她结婚。
我在困苦中,无从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