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小学作文(篇1)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我们和几位亲戚一起去祭拜祖先。
这一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踩着凹凸不平的泥巴路,扶着树枝一步一步地艰难走上山顶,累得我气喘吁吁。到了山顶,我们穿过一条稻草路,再进到一条只能容下一人宽度的丛林小道,蜿蜒曲折,就来到了坟墓旁。
扫墓开始了,一位亲戚把一根木棍使劲插到坟土里,木棍上面卷着五彩斑斓彩带似的东西,另一位把一封红红的鞭炮拉长,认真细致地铺在坟上,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两根鲜红的蜡烛,小心翼翼地分别插在坟前墓碑两旁的小洞里。接着,开始烧纸钱,爸爸先把土黄的纸钱放在蜡烛上点燃,第一张烧着后,大家接二连三地扔纸钱,由于纸钱很厚,燃烧的同时不时冒出袅袅青烟。烧了一段时间,有人点燃了鞭炮,鞭炮在坟上劈里啪啦地响起来,不时有鞭炮在空中跳跃,其中还有一颗跳到了我的脸上,哎哟!好疼!一个哥哥用手一把把我抱住。鞭炮似乎放了很久,停下后,爷爷在鞭炮的薄薄青烟中,虔诚地对着坟墓说了他对我们在场所有人的期望,希望祖先保佑。然后,让我们所有人五指并拢,放在胸口,对着坟墓中的祖先,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最后,爷爷讲了许多关于这位祖先的励志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
我想,我一定要向祖先学习,努力读书,不辜负爷爷的希望,我相信祖先也会保佑我的。
祭祖小学作文(篇2)
在一个和风日丽的下午,姑姑从桐乡开着小汽车来到乌镇接我们全家人去桐乡公墓扫墓。
到了桐乡公墓,我看见那里人山人海。我们的小汽车找不到一个车位可以停下。没有办法,姑姑只好倒车退出去停在外面了。
下了车,我们就走向公墓。走进公墓大门不远,我就看到了爷爷的墓碑。然后,我就把手里拿着的鲜花放到了爷爷的墓地上。奶奶点着了蜡烛,爸爸就把带去的小菜放到墓地上,还在纸杯里倒了一杯酒,也放在地上,准备让爷爷吃得饱饱的。
接着,我们开始烧纸钱和元宝了。那一只只金元宝和银元宝被太阳照着闪出耀眼的光芒。于是,我们先烧纸钱。烧时,我们一张张地放下去烧。爸爸看到了就说:“不要再浪费时间了!”于是,我们就加快了动作很快就把纸钱都烧光了,接着就烧那些元宝。在烧元宝的时候冒起了一股浓烟。我们一个个都被烟得不成样子,狼狈极了。后来,我们还到门口去给爷爷买了很多彩色的条子,挂在墓地上方妆扮一下,让墓地变得漂亮一些。
在离开的时候,我心中还在想今天我们烧了这么多的纸钱给爷爷,他一定会在极乐世界里生活得很快乐吧!要回家了,姑姑又开着小汽车送我们到乌镇。
今天,我觉得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给爷爷扫了墓。
祭祖小学作文(篇3)
腊月三十是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日子。姥姥家也不例外,只是比城里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祭祖。姥爷、姥姥都为这件事早早地起来忙活着。
姥爷从柜子里拿出一卷卷得很宽很厚很工整的纸,打开来挂在厨房的后墙上。纸上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姥爷告诉我,上面写的都是郝氏家族已故人的名字。今天也让他们回家过个年。纸的下方摆了一张桌子,这就是供桌,上面摆了五朵既漂亮又鲜艳的供花。靠近供花的地方摆了五个小吃碟,里边分别装着糖、桔子、苹果、烟和糕点。说时迟,那时快,我的手已经伸向了糖碟,还没拿到就被姥姥拉了回来:“别动,桌子上的东西可不能吃,这些都是供品。”姥爷拿出一瓶好酒分别倒在供桌上的两个高脚杯里,同时又放上了两盒烟。桌子上还有馒头、一对鱼、一对神虫。这些东西都是用面做的,可精致了。
这时候,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的妈妈和二姨又把装满了香喷喷的美味佳肴的五个碗,五双筷子摆在了桌子上。其实,最醒目的还是摆在供桌上那对枣红色的大香炉,做工很精致。它们是用来烧香的。只见姥爷拿了一些烧纸在供桌前点燃后,磕了三个头,我们也紧随其后,这就是祭祖。
祭祖的规矩很多也很麻烦,但是,在城里是很难见到的。所以我喜欢在姥姥家过年,特有意思。
祭祖小学作文(篇4)
今天要祭祖宗了,妈妈,奶奶早早的起来了,妈妈去菜市场买了虾、鱼、年糕、包子、饺子、鸡爪等等,还买了两种水果,妈妈先卤了鸡爪,猪肚,猪舌头,煮了虾,炒了菜,蒸了包子,炸了年糕,又摆上了水果。我看见了妈妈在切猪肚,我问妈妈:“我吃一片尝一尝味道,可以吗?”妈妈夹了一片给我嚼了嚼,啊,真美味呀!妈妈爸爸把菜放进各个筐里。
到了中午,我吃完了午饭,和妈妈在看电视,本来我以为爸爸会叫我一起去老房子祭祖宗,可是爸爸没叫我,我只好自己去了。
老房子离我们家很近,所以我打算一个人去。我到那里的时候爸爸他们还刚刚开始摆菜,有的还在倒酒倒茶菜摆好了,我们等了三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开始收菜了。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祭祖宗是人们对过世的亲朋好友的怀念,也是对他们曾经在世的一种象征和一种纪念。就像去年荣获奥斯卡奖的《寻梦环游记》一样,只有后人去纪念祖宗,去世的人在另一边才不会死去,也不会被忘记。
祭祖小学作文(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年以来,这一直都是清明最真实的写照。
清明节一般都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几天。不知为何,这段时间的天气总是很糟,雾蒙蒙,雨纷纷。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雾是先辈们的面纱,雨则是他们留恋尘世流下的泪。虽然这并不科学,但知道现在,我依然相信。
老家清明上坟的时候,是要坐船的。彼岸离我们并不很远,但那不到十分钟的坐船时间却是我最怕的。
河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条船,这是一条“独木舟”,船里很简陋,只有一座一桨。这条船已不知接待过多少人,虽修复过很多,但那饱经风霜的船板上还是出现了很多裂纹。全村人都要靠它过河,已换了好几代,但始终只有一条——据说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以前经常担心大家过河的时间撞上怎么办,谁知全村人像约定好了似的,出奇得有顺序。
上船了。爷爷站在船头,双脚适当分开,手里拿着船桨。老爸在船尾解开系在木桩上的绳子,接着,船就动起来了。爷爷一桨一桨地划着绿色的河水,船一摇一摆,像只年迈的老乌龟在缓慢地爬行。那时不时发出的“吱呀”声,像是叹息,又似在讲述沧桑的过往。
上岸后,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映入眼帘,装点着绿色的田野。绕过一条条小径,便来到了坟前。这是很久以前的坟了,没有牌位,唯一的标志便是两旁的`青松。它们为坟遮风挡雨,像是忠实的护卫,似水流年,岁月匆匆,唯独它们依然如旧。
在坟前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把原先准备好的烟啊、酒啊全部放置整齐,坟前要洒“天水”(无非是事先接好的雨水)。每个人点几支香,在坟的四周插上一圈,最后象征性地烧点纸钱。我们家的仪式如此简单是有原因的,妈妈说,上坟无非就是来看看祖宗,就像是回老家探亲,不需要很隆重,高得太大,反而假了。我们不是因为清明到了而来上坟,而只是来看望看望老祖宗,真的只是来看看。
而我祭奠老祖宗的方式通常是追蝴蝶。在我的感觉中,每只蝴蝶都是人的化身,追蝴蝶,便是与前辈沟通了。可惜近几年,蝴蝶已因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少,这片墓地的灵气,恐怕也在渐渐减退吧。
夕阳西下,该回了。依旧坐在那条小船上,河水已变得通红,恍惚间,觉得特像书中写的“天国之渡”。回首望去,残阳下的那片墓地,亦真亦幻,似是暮色笼罩下的夕阳之国,显得那么神圣,美丽……
祭祖小学作文(篇6)
熏香在打火机上燃烧起来,然后一股浓浓淡淡,乜乜些些的香味便肆无忌惮的浸在有些泥土味道的空气里;香气沿着发黄的壁画懒懒地向上攀爬,人们脸上的表情却庄严肃穆,瞬间屋子里只有他们祭拜祖先的喃喃口语声……
每年过年都要祭祖的。纸钱纷纷扬扬,拌着自家制的熏香味,这样的情景让传统这个词在我的唇齿之间飘逸,呼之欲出。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祭祖;更不明白为什么娘家的姑娘不能够看见祭祖的情景;更加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娘家的姑娘和她们的后代为什么不能踩在祭祖后的之前上,我想:这大概就是习俗吧。可是最后,我还是不小心,或者是明知故犯,肆无忌惮的踩在了它的上面。
外婆看着我和弟弟的两株熏香,爱抚地说:“你们看那香气,哪个高,哪个人就好。”香气舞动轻盈的衣袖,在湛蓝湛蓝的天空里淡去了。
哪个高,哪个就好。
我突然就明白了。拌着二月米色的阳光,大彻大悟。香气高高成绩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熏香总是灭了,心还亮着。
熏香,祭祖……这些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这,就是他们的表达方式。
祭祖小学作文(篇7)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祭祖小学作文(篇8)
今天是清明节,爷爷、奶奶、姐姐、妹妹和我一起去山上祭祖坟。
奶奶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有饭菜,有酒水,有纸钱,还有一大捆香和一对对红红的蜡烛。
准备出发了。我忽然想起了什么,过头和爷爷说:“爷爷,用火烧纸钱很不安全,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森林火灾的。”爷爷听了点点头:“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这是我们的老传统了。”
“现在不是提倡文明祭祖吗?我们可以用鲜花来代替纸钱蜡烛啊。”我见爷爷犹豫着,连忙提出建议。
“对对对!”姐姐也接过了话,“用鲜花来祭祖先,既环保又安全,同样也能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啊!”
爷爷听了,笑着说:“就依你们说的。”
我们上山了。到了半山腰,我往下一看,啊,绿油油的田野仿佛是一片大草原,美丽极了。我又看到身旁挺立着几棵参天大树,可神气了。姐姐还欢呼着:“看哪,这还有许多小竹笋呢!”
我们到了坟前,把酒和饭菜放好,又放了一束鲜花,依次拜过后,祭坟结束了,我们也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