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童谣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幼儿童谣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中尾巴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童谣的内容。

2、根据问题与图片提供的线索,学习童谣。

3、积极地与同伴合作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观察第一组动物图片(鸭子、公鸡、松鼠)

指导语:你们看,谁来了?

二、观察尾巴的特征,学习第一段童谣。

1、观察这三只动物尾巴的特征。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回答。

指导语: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3、完整朗诵童谣第一段。

三、迁移第一段经验,创编第二段童谣。

1、观察第二组动物图片(猴子、兔子、孑L雀),了解尾巴的特点,激发创编第二段童谣的兴趣。

指导语: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2、自由创编童谣第二段。

3、集体交流。

四、用多种形式完整朗诵问答式童谣,感受问答式童谣的特点(问、答)。

指导语:这首童谣还可以怎么念?(分组问、答等。)

五、拓展经验,激发进一步创编愿望。

指导语:除了问小动物的尾巴,还可以问什么呢?

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

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幼儿童谣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两首童谣的不同趣味,初步学念其中一首童谣。

2、能运用简单的辅助材料,边打节奏边念童谣。

3、对趣味童谣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乌龟、小鸟)。

2、响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两首童谣,感受童谣的不同特点的乐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两首童谣,仔细听一听,看看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第一首童谣或播放教学CD,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3、教师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的后两个字是下一句的前两个字。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绕口令《花鸭和彩霞》。

1、教师放慢速度,有节奏地朗诵童谣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教师再次朗诵,引导幼儿发现绕口令的特点)。

3、讨论:这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了解童谣的句式不同,第一首童谣句式工整,第二首句式有变化,所以念起来节奏也不同;第一首是顶真童谣,第二首是绕口令童谣)。

三、幼儿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童谣。

1、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选择分组引导学习。

2、两组幼儿相互欣赏所学的童谣。

四、出示响板,引导幼儿为两首童谣配上合适的节奏。

1、鼓励幼儿按照童谣的节奏,尝试配上合适的响板节奏。

2、幼儿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五、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1、幼儿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幼儿童谣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3、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五月五,端午日,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

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

小百科: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说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安康”,于近年才始流传,在文献上无任何相关记载;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子、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幼儿童谣教案【篇4】

设计意图:

随着我园《民间艺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童谣,这个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它简洁明快、琅琅上口、通俗易学的特点吸引着孩子们。《催儿眠》是我国安徽桐城的一首富有童趣的童谣,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小班幼儿学习;通过学习《催儿眠》这首童谣促进幼儿对家乡桐城的了解,并激发幼儿对故乡桐城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初步了解家乡地方名称。

2、感受家乡童谣的乐趣,尝试仿编童谣。

3、激发幼儿热爱故乡之情

活动准备:

1、桐城地方图片供幼儿欣赏(ppT)

2、童谣:《催儿眠》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家乡地方名称,学习童谣

难点:学习童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吗?(幼儿说出所在地)谁来说一说桐城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二、播放ppt,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欣赏桐城地方风景

(2)教师根据图片简单介绍桐城各地方

三、欣赏儿歌《催儿眠》

师:我们的家乡这么的美丽,有这么多的地方,所以呀老师把我们的家乡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1、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师:小朋友,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诗歌里有哪些地方(请小朋友说一说)

2、再次让幼儿欣赏一遍。

3、幼儿学习儿歌。(帮助幼儿矫正个别音)

四、理解学习童谣

1、学说童谣

(1)分句学说

师: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句?

(2)完整看图学说

(3)幼儿有节奏的说。

五、尝试仿编童谣

附:童谣《催儿眠》

摇,摇,摇呀摇,摇到彩虹桥。

摆,摆,摆呀摆,摆到大盛百。

嗬,嗬,嗬呀嗬,嗬到龙眠河。

哈,哈,哈呀哈,哈到大广场。

锵,锵,锵呀锵,锵到六尺巷。

当,当,当呀当,当回孔城下获港。

听课感悟:桐城童谣由于明清时代昌盛的桐城文化和“桐城派”的影响,特定的地域文化底蕴的浸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句式多样、节奏明快,语言朴素隽秀、音韵优美。如何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这首童谣原本是哄宝宝睡觉时老人哼唱的催眠儿歌,有八句,并且原童谣中的地名离我们幼儿园的幼儿生活的区域相隔较远,有的地名经过历史的变迁,有的已经换名,有的已经淡化了,为了让童谣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在课前研讨时,我们对此童谣进行了改编,选择了一些幼儿较熟悉的地名,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经过胡老师的集体教学实践后,发现了一些问题:1、改编的童谣中最后一句中的地名幼儿不熟悉,可以将童谣改为:“摇,摇摇呀摇,摇到彩虹桥,摆,摆,摆呀摆,摆到大盛百,嗬,嗬,嗬呀嗬,嗬到龙眠河,哈,哈,哈呀哈,哈到大广场,当,当,当呀当,当回桐城六尺巷。”这些地方都是桐城城区的,幼儿经常游玩的地方,便于幼儿理解记忆,且有生活气息。2、童谣经过劳动人民时代的流传,很多都是口耳相传,大多都是呤唱方式,小时候老人哄孩子睡觉时哼唱的曲调,悠长、质朴,还在我们耳边萦绕,如何把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这是难点,本来很期待胡老师在这方面有所表现,但胡老师在这方面没有深入挖掘,将童谣以儿歌的形式展现,没有突出地方韵味,较有遗憾。3、在集体教学中,胡老师以动作来表现童谣内容,在动作的编排上要考虑催眠歌的情绪,营造温柔、宁静的氛围,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要适合催眠的情绪氛围。

幼儿童谣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奏美。

2、体验朗读童谣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节奏地朗诵童谣

教学难点:

感受儿歌的节奏美,体验朗读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7页、小鼓

教学过程:

一、游戏“数一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敲鼓,幼儿听鼓声数数。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拍手数数。

3、幼儿数一数自己的手指。

二、完整地欣赏童谣。

1、教师先介绍童谣名称再朗诵。

提问:儿歌里面有那些动物?

2、分析儿谣内容

提问:

小朋友们要上山做什么?(打老虎)

后来看到谁了?(松鼠)

松鼠在哪里?(边指图边说松树在这里)

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有五只松鼠。)

三、学念童谣。

1、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读童谣。

2、教师敲鼓,幼儿跟着鼓声朗读童谣。

3、幼儿轮换动作(拍手、拍腿、跺脚)

4、集体朗读童谣。

四、表演童谣,有耳边念童谣表做动作。

幼儿童谣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随着优美的广东童谣,引导幼儿大胆地用洗澡动作表现音乐。

2、跟随音乐有节奏地韵律活动,体验韵律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沐浴球,布娃娃,多媒体演示课件(慢慢升起的月亮),场地事先。布置好两个“浴盆”。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听音乐香蕉船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进入活动场地坐好。那么能干的小手伸出来让妈妈看看,“哇,你的小手真干净”。“哇,你的'小手有点脏了,让妈妈帮你洗一洗”。妈妈已经倒好了一盆水,把小手伸出来让妈妈洗一洗。(师帮幼儿洗手)

二、倾听、感受、表现童谣《洗白白》

1、一边帮幼儿洗手一边用普通话朗诵“洗白白……”洗好后拉着洗干净幼儿的手一起走到其他幼儿的面前,让他们观看洗净的双手。

2、感受广东童谣《洗白白》

(1)妈妈刚才读的好听吗?现在请广东妈妈唱给你们听听,你们觉得有不有趣?(老师用粤语清唱)

(2)广东妈妈只要发现孩子身上脏了就会倒上一盆水叫宝宝过来洗白白(边

说边用双手做呼喊状)。全体幼儿学说广东话洗白白。

3、幼儿表现,拿沐浴球随着音乐有节奏在做洗澡的动作。

(1)今天妈妈请你们也来洗白白。把小椅子下的小花球拿出来,我们也来干

什么呀?(洗白白)

(2)我们先洗哪里呢?(依次洗头、洗手、洗脚……)

4、幼儿合作,互相洗背,泼水。

(1)前面洗干净了,我还想洗后面,可我自己洗不干净怎么办呢?

请你转过身去,我来帮你洗,全体幼儿在教师的歌声中一个帮一个洗背。

(2)哇,洗出好多泡泡了,怎么冲掉这些泡泡呢?手指事先布置好的两个“浴

盆”,“我们一起到这里来踩踩水,泼泼水,把泡泡冲掉吧”。

5、幼儿随着音乐给娃娃洗澡。

(1)呀,这里的小娃娃好脏呀,我们来抱一个给她洗洗吧。

(2)欣赏洗干净的布娃娃。

三、倾听、感受、表现童谣《月光光》

1、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娃娃要怎么了?

2、随着音乐哄布娃娃睡觉。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77614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给学长的励志句子
下一篇 : 唯美恋爱句子(合集2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