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编写教案课件需要以下步骤:

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结果。

2.分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重难点和教学重点,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3.确定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4.制定教学步骤: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5.设计教学资源: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材料、多媒体资料等。

6.编写教案课件:根据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编写教案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7.复核和修改:对编写的教案课件进行复核和修改,确保内容准确、清晰、有逻辑性。

8.试教和评估:根据教案课件进行试教和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我们会不断更新和改进还请您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1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 · 习作。

教学目标:

1.认识童话的特点,提高欣赏童话的能力。

2.通过知童话、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训练学生想象表达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导归纳,知童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这“梦幻屋”里,老师希望你们女生变得更漂亮,男生变得更帅,老师希望你们所有的同学变得更聪明。

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考考你们是不是变聪明了:【出示课件】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童话故事?

你们还看过或知道有哪些童话故事吗?【出示课件】

真不错,原来同学们还知道那么多童话,你们说的好多童话老师都没看过。老师应该向你们学习──多看课外书。

你们喜欢童话吗?

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其实,童话故事的编写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你们知道那么多童话,你们了解和发现了童话故事的哪些规律和特点?请用“我发现了……”来告诉我。【出示课件:童话的规律和特点】

二、激发兴趣,画童话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其实,童话离我们很近,我们的身边、生活中都存在。只要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能用童话来表达我们美好的心愿,可不可能?

【出示课件:提示】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把自己心中的童话画到纸上,好吗?看谁画得生动、形象。

有的同学画得真快,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好的同学请给自己的童话命一个可爱的题目,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欣赏。

三、确定中心,讲童话

同学们画得多漂亮啊!在欣赏美妙童话故事的同时,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使我们受到思想教育,这是童话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你的这幅童话准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达什么情感呢?是像《巨人的花园》一样教育我们要学会宽容?还是像《幸福是什么》一文教育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还是像《去年的树》一样告诉大家要珍惜友情?还是要像《小木偶的故事》告诉大家学会感悟快乐的真谛?谁愿意把你画的童话要表达的`中心说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预设】

还有很多同学想说,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照着他们的样子,把你的童话要表达的中心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开始!(老师巡视指导。)

四、展开想象,写童话

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童话画得很漂亮。你们图画上的这些事物之间一定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你们愿意把它写出来给老师看嘛?【出示课件:写童话】

很好!在这里我首先谢谢各位了。

你们准备怎么写呢?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习作方法】

例文评析【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大家都坐在这“梦幻屋”里,就仿佛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看着手里美丽的图画,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吧,把它们说的、做的,用文字描述出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写好的同学要多看几遍,一些基本的错误希望不要出现哦。

五、【出示课件:《童话故事编写歌》】

六、总结:

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变成书吗?

是啊,自己的作品成书了该多好啊!老师想编一本书,叫《四二班童话集》,你们的作品想参加吗?

那就要认真修改哦!下课后也可以和别人交换修改,多请别人给你提提建议,争取能被编入这本书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2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雪”的诗句。

2、板书课题,谈话引导读好课题。

二、初读诗歌想象意境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下雪的早晨》(配上《初雪》音乐),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听后交流汇报。(预设: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夏天树林里小孩捉知了等情景。)

3、指名分节试读,老师点评、学生互评。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那这是一个怎样的下雪的早晨?请你们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在诗歌旁记录你独特的感受。

2、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这样的一个早晨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感受到的?请学生交流。(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大雪洁白、环境安静、美丽。)

3、师创设语境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语境①读一、二行(齐读,女生读);语境②读三、四、五行(齐读、男生读);语境③齐读整个第一节。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画面,走近小男孩

1、在这样一个早晨,我想得很远很远,想起那片夏天的树林和树林里的小孩子,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子?请你们默读第二小节,拿起笔简单地写一写,勾画勾画,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

语句一: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

①你有这种光着脚在外面到处走来走去的经历吗?

②带着感受,读出这种自由自在。

语句二: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

①指名读②赛读

语句三: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

①他的另一只小手上还提了什么东西?只有这几种小昆虫吗?

②想象小男孩捉这些小虫子时的神态、动作以及捉到后的心情,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③指导朗读。

2、联系古诗《所见》想象夏天树林里小孩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画面。

3、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小孩,齐读句子。

4、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第三小节,结合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1.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很清,诗人在下雪的早晨,看着飘飞的雪花,他还想起小孩子什么事?请一个同学读。

2.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起夏天的那片树林和夏天的那个小孩?先同桌之间交流,再全班讨论。

3、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再次走进那个小孩子的内心世界,齐读描写小孩的语句。

四、齐读课文回归整体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五、美读背诵抒发情感

1、积累优美语句。

2、以诗歌第一节为例,师引导背诵,感受诗歌的特点。

六、走进意境自由创作

仿照诗歌第一节写一写。

七、作业(第1题必做,2、3题任选一题)

1、背诵诗歌。

2、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像,画一幅画。

3、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握本课8个一类生字,认识8个二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课文内容,感悟词语在段落中的作用。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会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2.制作课件、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多音字:

降四年级最新上册语文课件教案iàng(降落)xiáng(投降)

重chóng(重复)zhòng(重要)

恶ě(恶心)è(凶恶)wù(厌恶)

背bēi(背带)bèi(背心)

似sì(相似)shì(似的)

蒙mēng(蒙骗)méng(启蒙)měng(蒙古)

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读题,置疑,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3.课文围绕“一个降落伞包”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本课一类生字。汇报。

四、再读课文,认识二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有关语句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在飞机遇险时,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叶挺的女儿小扬眉的感人事迹。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品读课文,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2.介绍周总理和时代背景。

二、读文:

(一)遇险前: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看出周总理是怎样的人?

3.课文是怎样描写小扬眉的?为什么要写小扬眉?她为什么那么高兴。

读第二自然段时,要体会小扬眉的高兴心情,读出愉快的感受。

4.简单介绍叶挺将军。

(二)遇险时:在小组内自由读,研究问题。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飞机遇险时,情况十分严重?

强烈的冷气团包上了厚厚的冰甲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落匆匆掠过

2.为什么写这部分?

为下文周总理让伞包埋下伏笔。

3.你在读中体会到了周总理的什么高尚品质?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回答。(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从摇摆不定的过道”“几步跨到”“迅速解下”“敏捷地替小扬眉背上”----说明他动作迅速,没有丝毫的犹豫,这时的伞包就是生的希望,此时此刻,周总理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这是何等的伟大与崇高的精神啊!

4.细细品味周总理鼓励小扬眉的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看出周总理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

5.指导朗读周总理的话。

(三)脱险后:

1.指名读,课文是怎样写脱险的?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2.从“欢腾”一词你能看出什么?

3.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试着总结全文:本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在飞机遇到危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小扬眉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周总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对革命后代深切关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写,巩固生字。

二、读一读,写一写。

惹人喜爱坚贞不屈千山兀立波涛汹涌不知所措斧劈刀削搏击长空沉甸甸冻僵坠落

三、读一读,比较下列各组词语有什么不同。

一股一股股一股一股

一层一层层一层一层

一件一件件一件一件

一座一座座一座一座

作业设计:1.写生字;2.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降落伞包

遇险前遇险时脱险后

周总理不顾气候恶劣,临危不惧,让出

急忙乘坐飞机前往伞包,鼓励小扬眉一片

小扬眉格外高兴急得大哭欢腾

不知所措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5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油画,交代作者。

2.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按一定的顺序)

3.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读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汇报课文讲了什么事,并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本文是对同名油画的赏析,主要写了在()季节,()的情景。)

三、品读感悟

1.从哪里可以看出“收获”了?(指名读第一段中相关的语句)

(过渡:可这收获的季节属于农民吗?我们接着学习)

2.图文对照,边读边用“________”划出描写第一位妇女拾穗时的语句,用“~~~~~~~”划出描写作者由看到的实物产生的联想。

(课件出示: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戴着套袖的手臂,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

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指名读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3.总结学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二、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

(自学——汇报)

4.米勒的油画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7自然段)

5.米勒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逼真、传神的油画呢?(读第6自然段和课后材料)

6.讨论:“收获”属于农民吗?

四、交流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欣赏米勒的其他美术作品。

2.吟诵《悯农》。

六、结课:

(课件出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板书设计

拾穗

收获 拾穗 特点

麦香 弥散 弯攥 有远有近

麦垛 堆起 搜寻 动静结合

趴 伸 拿

辛苦、艰难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和独立识字。

2.能说出“异想天开,不折不扣,清脆,婉转,喧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象声词。懂得有破折号句子的意思。

3.正确标画文中的重点语句。用学过的方法品味重点词语,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想象,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愉悦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趣。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愉悦的心情。

2、能理解文章用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统领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3.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名回答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找出象声词并练习模仿)。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6.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吧!

2.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3.全班分角色发声,描摹课文中所描绘的乐队演奏。

五、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天地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中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有各的曲子

各有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像”等9个生字,会写“又、书、手、本”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看书的情感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又、书、手、本”生字。

教学难点

学习新笔画“弯钩”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检测

1、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要求学生读通句子。

3、提问学生:“我们”一家人看书的情况怎样?

二、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反复读发准字音。

3、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三、 展示提升

为什么说“我”的书最好看,给老师和同学说一说。

四、 小结强调

五、 检测反馈

1、填空

爸爸看( )书,妈妈看( )书,我看( )书。

2、注音

( ) ( ) ( ) ( ) ( )

本 像 着 最 狗

( ) ( ) ( ) ( )

叫 猫 跳 又

六、 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 预习检测

1、出示生字卡片,指明认读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 合作探究

1、分组读课文

2、指导写字

(1) 教师在田字格中依次书写“了、后、五、会”,并边示范说笔顺。

(2) 学生观察“了、后、五、会”,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及书写顺序

(3)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描红书写看谁写得好

三、 展示提升

同桌互相欣赏所写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四、 强调小结

五、 检测反馈

课后第三“描描写写”和词语花篮

六、拓展延伸

教后反思

[小学语文上册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8

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

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

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难点: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小思:

2、席慕蓉: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收敛 ? ? ?宽恕 ? ?短暂 ? 脆弱 ? ?卑微 ? ?一丝不苟

三、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思 悟

四、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到什么?

课外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比较阅读: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贝壳的特点是什么?

2、古人用贝壳做钱币的原因?

3、作者倡导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4、《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课后习题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欢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化,山间晓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

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窗,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难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光,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略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他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多么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

2、“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音符”指的是什么?

3、请谈谈你对“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句的理解。

4、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5、“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中的“好消息”指的是什么?

6、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2、过渡:同学们,在《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你喜欢笑吗?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回顾方法,合作表演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五、单元回顾,总结升华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六、布置作业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_小木偶的故事

笑——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篇11

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课件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伟大祖国的象征。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的课件,U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1.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2.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3.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4.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

2.学习会认的字。

3.学习会写的字。

4.学生书写。(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

四、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小组学习,思考

1.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2.老师画出图画,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地方。

城台: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六、课堂小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

——(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

是长城的终点。

(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77566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描写西湖的句子154句
下一篇 : 127小时观后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