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写心得体会需要按照模板写吗?今天励志的句子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讲述“好兵张楠心得体会”的文章,相信您能从本文找到帮助!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1
“张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爱军精武、苦练技能,心系使命、勇上一线;他用年仅2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献身强军实践、践行‘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价值追求的英雄壮歌。”连日来,时代楷模张楠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和武警部队隆重举行“时代楷模张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在重庆总队全体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并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张楠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武警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武警官兵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时代风采,生动展示了武警官兵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精神风貌。广泛学习宣扬他的先进事迹,对于动员和激励广大官兵自觉献身强军实践、争做“四有”革命军人,对于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有效履行职责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示范导向作用。为此,总队政治部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向张楠同志学习的通知》,在全部队广泛开展“向张楠同志学习、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活动,引导广大官兵用实际行动树起革命军人好样子,立志争做的好战士。
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仰,榜样的精神让人追随。各基层部队利用政治教育、训练间隙等时机,及时部署开展向时代楷模张楠同志学习活动,通过读报评报、收看电视、网上浏览等途径,组织广大官兵认真学习张楠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张楠学什么、立足本职岗位做什么?”大讨论活动,利用板报、宣传橱窗和局域网等载体及时宣传时代楷模张楠同志先进事迹,刊登官兵撰写的心得体会,营造了“学英模、当标兵”的浓厚氛围。
张楠的故事在部队迅速传播,感召的力量流淌进每名官兵的心田。七支队特勤中队指导员孙明军在学习动员时声情并茂地说:“在张楠的军旅生涯中,锅炉工张楠、训犬员张楠……,没有哪一个是拯救世界的英雄选项,但每一个都是一名士兵纯洁信仰、坚守承诺的回答。”不久前在一起持刀杀人事件中见义勇为制服嫌犯被记二等功的一支队铜梁区中队应急班长邢康说:“虽然张楠烈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一直与我们同在,会一直激励我们在强军征程上奋勇前行。我决心向张楠同志学习,以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好兵的样子!”
张楠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激励广大官兵精武强能、献身使命。总队广大官兵表示:将从一言一行、一岗一哨、一招一式做起,努力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争当“张楠式”的好兵。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2
7月26日下午,武警山东省总队礼堂。济南市支队列兵徐云和,眼含热泪聆听张楠烈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去年7月,徐云和还是江西理工大学的大一学生,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张楠事迹,深受触动的他毅然决定携笔从戎。
入伍前,徐云和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娶妻生子,生活固然安稳,但我志不在此。我要像心目中的英雄张楠那样,从军报国、以身许国。如果真的有一天不幸牺牲,请恕儿不孝……”
踏入军营,他时时处处以张楠为榜样:“我想拿到一枚优秀士兵的奖章,当一名像张楠那样忠诚使命、不怕牺牲的战士!”
榜样力量激发报国热情。从张楠牺牲的消息传来,到第二批赴索马里执勤官兵的任务交接,再到第三批勇士选拔,武警山东省总队官兵为国出征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报名赴索马里执行任务的官兵陡增至近千人。
7月25日,索马里依旧战火纷飞。赵永飞和战友荷枪实弹,在首都摩加迪沙某处重要目标前警戒,手指始终扣在扳机上。这是他出国以来,完成的第142次任务。
赵永飞担任过张楠的中队长。荣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他,曾是张楠崇拜的偶像。在张楠的日记里,清晰地记录着他以赵永飞为标杆,不断精武强能的成长足迹。
而今,张楠被赵永飞视为榜样。“这里是张楠曾经战斗的地方。他未竟的事业,由我们来完成。”赵永飞说。
“品读班长留下的日记,如同细数楠木的一圈圈年轮。他的事迹也许难以复制,但却像一粒种子,播撒在战友的心田。”张楠带过的兵赵传虎说:“站在队列里,总觉得班长并未远离,他永远是我们的排头兵!”
在今年改革强军主题教育中,武警山东省总队坚持对接使命、对接岗位、对接战场,引导官兵“对照英雄学样子、投身使命立样子”,把“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一场场“张楠给我留下了什么”“我向张楠学习什么”的讨论现场,官兵们直抒胸臆,把“忠诚于党、报效祖国”“追求梦想、锤炼本领”这些关键词,当作成就事业的基础。在“学英雄张楠,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征文活动中,数百篇学习心得道出官兵共同的决心——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强军梦,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绽放。
临沂自古多豪杰,今天的老区在传颂一位“好兵”的名字。
7月26日,是武警临沂市支队上士张楠牺牲一周年纪念日。张楠的战友们和各界群众,陆续来到位于支队营区里的张楠广场,含泪追思英雄。
为了守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这个年轻的士兵,怀着赤子之心为国出征,如同一颗出膛的子弹,用无悔的弹道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担当,捍卫了五星红旗的荣耀!
坚如楠木长留香,英雄精神励后人。时隔一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张楠用满腔热血践行使命的铮铮誓言,依然激荡在人们心头。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3
轰隆的爆炸声,刺耳,震荡。英雄的身躯在异国倒下,英雄的魂魄化作无边的光芒,笼罩祖国神州。
那年出征,浩气贯长天;
归国之日,环宇同悲怆。
每当我看到宣传板上,那熟悉的笑容,坚毅的眼神,飒爽的英姿,我都会把目光多停留一秒,因为他曾经就在我身边;而现在,我前进道路的每一步,都有他的精神作指引,他从未离开。
每当看到妈妈的眼睛,我都会情不自禁,我的眼睛会湿润,我不敢多看,我怕妈妈的眼睛再一次落泪,妈妈的眼睛里少了一个人,就像失去希望,我们将延续妈妈眼中的希望,我们都是妈妈的好儿子。
精神长存,永世不忘,我也是一名战士,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就是一颗上堂的子弹,随时准备射穿敌人的心脏。
无论怎样轰烈,都无法改变孤单,爸爸,妈妈,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4
“一颗穿透他年轻胸膛的子弹,一件沾染他青春热血的军装,让我们看到一名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员的模样。”站在支队警史馆里陈列的张楠烈士遗物前,山东省商贸厅党员代表们久久不肯挪步。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直至奉献我的全部。”镜头里,张楠入党时誓言铿锵;镜头外,一个个党员目光坚定。看完记录着英雄生前珍贵画面的影像资料,省国际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牛秀娟说:“张楠的7份入党申请书,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对进步的追求是多么执着,信仰是多么坚定!”
在山东省,英雄张楠成为许多党员干部对照学习的“标准像”。在今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10余家省直机关单位把张楠事迹作为鲜活教材。
1月7日,山东大学圣昆仑音乐厅,话剧《好兵张楠》正在上演。剧终落幕,灯光亮起。青年教师刘伟发现,身边那群年轻的大学生和自己一样,眼里全是泪。
刘伟今年29岁,与张楠同龄。看完话剧,他总会想,当自己为了生活琐事碌碌奔忙时,张楠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又承担了什么?
张楠在牺牲面前选择坚守,在危险面前选择出征,在挑战面前选择战斗……得失取舍之间,自有一名忠诚卫士的担当,自有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
“张楠是一面镜子,他会告诉你,什么才是我们这代年轻人身上最稀缺的东西。”刘伟决定等到进修结束,就去西藏支教。
从英雄精神中汲取营养,更多党员鼓足了前进的动力。我驻索马里使馆工作人员庄友谊曾与张楠朝夕相处,使馆遭受爆炸袭击后,去与留的选择同样摆在庄友谊面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请战坚守。
张楠的初中同学李芳,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在英雄远去之后,她一路踏访,追寻张楠的成长轨迹。一件件英雄的遗物、一次次动情的讲述、一枚枚耀眼的奖章,让李芳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如今,李芳主动担任起张楠事迹义务宣讲员。她说:“我要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他们追随英雄的步伐前行。”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5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成为英雄的道路,却并非坦途。你可能需要穿越一次次痛苦抉择的迷茫,经历那千锤百炼的磨砺,更要忍受无数个日夜里默默无闻的孤寂,在关键的时刻,你必须抛洒满腔热血,燃烧自己的生命,只为那一刹那、光芒万丈的辉煌。
成为英雄,并不容易。很多人退缩了,他们说,当一个平凡人也挺好的;还有人迟疑了,他们说,总会有人去做的,并不缺少我;还有的人冷笑了,他们说,这个年代还去当英雄的,都是傻子
但是,总有人是注定不平凡的,总有些事是需要人去做的,总有些英雄的名字会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很庆幸,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并不缺少伟大的英雄。阅读在我驻索马里使馆遇袭事件中英勇牺牲的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班长张楠的成长故事,感悟英雄张楠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追思英雄、学习英雄、成为英雄的最佳样本。
他胸怀家国的大任担当从哪里来?他义无反顾的精神力量从哪里来?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从哪里来?这一切,都会从张楠的故事里找到答案。
请记住,让你一点点变得强大的,是你身边朝夕相处、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是你背后用心凝望、永远风雨同舟的亲人,是你脚下踏实厚重、生于滋长于滋的沃土。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你心底至真至纯、甘愿生死相随的信仰和灵魂。
伟大遇见
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头,枪响不断,爆炸声声。烈日下,一名五六岁的小女孩跪在地上,卖力地为一名男子擦着皮鞋,汗水滑过她那消瘦的脸庞,浸透了沾满泥土的衣衫。而这所有的努力,也只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充饥的食物。
走出国门,更感受到做一名中国人有多么幸福,更体会到生长在和平稳定的中国有多么自豪。在日记中,张楠很用力地写下这句话,仿佛刻在心里。
去年7月29日14时,中队党支部收到张楠人生中最后一份党员思想汇报。党的生日那天,远在索马里的张楠连夜写好了这份党员思想汇报,并托休假的外交人员刘俊带回国内邮到中队。而信寄到时,距张楠牺牲已4天时间。
在索马里的每一天,都能强烈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中国人的尊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有幸生长在这个时代而自豪。从这封思想汇报中,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理想信念不断升华的过程,也看到了党的创新理论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巨大感召力。
是这个伟大的时代,点燃了张楠的信仰火炬。提起张楠的7份入党申请书,山东总队司令员李苏鸣动情地说,每一份入党申请书都记录着张楠思想不断升华的过程,蕴藏着他执着追求信仰的磅礴力量。
张楠第一次萌生入党的念头,是在20xx年。那年,支队组织官兵参观临沂市改革开放成果展。目睹临沂这个落后偏远的革命老区,快速发展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一颗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仰种子悄然发芽。那晚,他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这就是时代引领的磅礴力量,它可以让人找到目标并孜孜追求。从此,张楠像上了发条,学习训练更拼命了。他对战友说:入党是我的追求,我要用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很快,张楠如愿加入了党组织。
提出的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要求,是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我们与这个全新时代的一次盛大遇见。
20xx年10月,全军政工会议在古田召开。看完当天的新闻联播后,张楠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心得:新的时代需要大批新一代革命军人勇敢担当,我一定要坚定自觉地举起党的创新理论旗帜,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做提出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战乱不断的索马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去那里担负警卫任务,就意味着时刻与死神打交道,而张楠却主动请战。
当时,张楠的姐姐刚因病去世,他成了家里唯一的孩子,如果再有个意外,我实在没办法向他父母交待。起初,中队长井跃华并不同意张楠的申请。但张楠却倔强地说:出国警卫使馆就是保卫祖国外交,更是保卫祖国繁荣。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必须义无反顾。最终,张楠说服了井跃华。
生与死往往就一步之遥。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张楠在生死考验面前这样义无反顾?
在家与国、个人得失与党的召唤之间,张楠之所以如此抉择与追求,是高贵的信仰浸润了他高贵的品格,是党的创新理论滋养了其报国的信念,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哺育了忠诚的灵魂。采访中,时任山东总队政委王爱国说。
淬炼成钢
只要组织需要,我愿当一辈子兵,当一辈子好兵。也许,张楠20xx年军旅中的4次关键抉择最能诠释他的这句诺言:
戏装与戎装面前,他选择了军旅,义无反顾地坚守自己的报国信念;苦累与享乐之间,他选择了磨砺,把做优秀特战队员作为职业追求;祖国需要的时候,他忍受着姐姐刚刚去世的痛苦,毅然决然远赴索马里为国出征;生死考验的关头,他没有退缩,纵然子弹穿进胸膛,也不能阻挡他对战斗的渴望。
人生是由无数选择题组成的,而张楠的4次人生抉择,实现了理想对现实的超越,完成了平凡对伟大的托举。
睹物思人。在山东总队张楠烈士遗物陈列馆里,一颗顶部已经变形的子弹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真正的英雄是击不倒的。
20xx年4月14日,摩加迪沙皇宫酒店北侧发生恐怖袭击,张楠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子弹从他左胸距心脏1厘米处射入,击中肋骨后滑入腹腔。但张楠咬紧牙关,仍持枪坚守战位,直到战友们把他送进医院。
作为军人,我必须服从命令。但作为一名党员,我坚决向组织请求继续留下战斗。当接到组织要求他回国疗伤的命令后,张楠躺在病床上向组织写下请战书。这份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字字撼人心魂。这是一名士兵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向祖国和人民发出的忠诚誓言:我要和战友们生死与共,坚决完成好党和组织交给我的光荣使命。
伤筋动骨100天。然而,手术后仅仅28天,张楠就回到了战斗岗位。
部队是个大学校、大熔炉,是个最锤炼人、锻造人的地方。张楠之所以能成为一块好钢,离不开大熔炉的锻造,离不开优秀典型的激励。采访中,临沂支队政委王荣茂动情地说起部队的光荣史,这个支队在抗战中诞生,曾先后参加过锄奸反特、解放临沂和孟良崮战役等战斗,涌现出无数战斗英雄。
走进警史馆,这支部队英雄辈出、灿若星辰:全国学雷锋标兵李英、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赵永飞、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周道群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
英雄的价值,在于垂式范而励来兹。行走在张楠雕像广场,站在英模灯箱、教育橱窗旁,看着那张熟悉、坚毅的脸庞,英雄的精神在胸中激荡,英雄的气息在沂蒙大地充盈弥漫。张楠从未离去,他印在了官兵们的脑海深处,成为他们竞相追崇的英雄。
英雄并非与生俱来,必然有其生长的沃土。总队副政委任延波说,近年来,总队把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强军目标引领、思想教育灌注、先进典型激励等方式,让充沛盈溢的英雄气息、舍生忘死的英雄精神进入官兵思想、进入训练任务,全部队形成了人人追崇英雄、人人争当英雄的良好氛围。
沃土滋养
最后一口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父亲张圣林念叨着这句话,支持儿子出征索马里。作为一名有20xx年军龄的老兵,他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没有国哪有家,报效祖国,也是报答人民养育恩。
谁家父母不疼孩子?谁家孩子不恋爹娘?张圣林和妻子朱丽萍比谁都明白:战乱、爆炸,恐怖袭击谁都知道到索马里去意味着什么。女儿刚刚离世,如果儿子再有个三长两短谁曾想,这一去竟真的成了永别。
张楠走了,我们万分悲痛!爸!妈!请不要悲伤,从今以后,我们七个就是您的儿子4月28日晚,星期四。去年的这个时候,张楠的父母正和远在索马里的儿子视频聊天。而此时,读着张楠生前7位战友的来信,张楠的父母不禁老泪纵横,却也多了些慰藉。他们似乎感觉到,张楠就站在眼前,一如往昔地笑着。
张楠走上英雄之路并非偶然,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滋养,更有红色基因的孕育,正是这片沃土赋予了他理想、本领、品德和担当,赋予了他大忠大勇、大义大德。总队政治部主任杨叶说。
沧州,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在这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孕育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张楠牺牲后,烈士的骨灰被安放在家乡沧州烈士陵园。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千古传颂的典籍中,又增添了一页英雄篇章。
张楠就像雷锋一样,对自己很吝啬,对别人却很大方。得知张楠牺牲的消息后,已经退役现在一家外资企业当经理的战友段鹏飞悲痛万分,说什么也要见他最后一面。他说:20xx年,我母亲生病住院,当时我正在外打工,在家休假的张楠听说了这件事,专门跑到医院看望,临走时还留下了1000元钱。
再读几段张楠日记吧。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这一段段灼人的文字中感受到滚烫的忠诚脉动:
人的一生最不可缺少的是感恩。感恩父母养育,教我做人,知义明理;感恩部队培养,培育了我责任担当和军人气概;感恩朝夕相处的战友,也感恩挫折、坎坷和危机
今天,中央补地区差,索马里5类,补了17000多元人民币。非常感谢党、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关爱。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时刻铭记。如果祖国需要我,我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
早上得到消息,今天我们住的半岛皇宫饭店被列为恐怖袭击对象。我必须提高警惕。能够为祖国和人民争取荣誉是我一生的光荣。
这些充满战斗气息的话语,记录下了英雄爱国报国之心,也记录下了英雄丰富的情感世界。今天,当我们再次打开英雄留下的4大本11万字的军旅日记,依然能读到硝烟与苦难,读到思念与牵挂,更能读到张楠忠诚报国、慷慨赴死的毅然决然。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6
12月25日,山东平邑发生石膏矿垮塌事故,15名矿工被困井下,命悬一线。
部队临危受命赶赴救援,担负突击任务的,正是张楠生前所在的武警临沂市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
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许多官兵不同程度受伤,但他们始终坚信“张楠班长和我们一起战斗”。经过36天连续奋战,他们打通生死救援线,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熔一身铁骨铸精钢,捧一腔热血上战场。张楠的事迹鼓舞着战友勇往直前,助推着官兵攻坚克难。
在配合公安机关抓捕东营广饶恶性杀人案嫌疑人任务中,官兵们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果断出击;在执行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安保任务中,官兵们斗骄阳酷暑、保旺盛斗志,用一流标准、一流作风筑起道道铜墙铁壁;在驻地山火扑救任务中,官兵们不分昼夜、分秒必争,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用血肉之躯守护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
真正的英雄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张楠的影响在更多人群中广为传播。
张楠离去后,人们自发建起缅怀英雄的网络纪念堂。烛光点点如同信仰火炬,照亮无数人的心灵。
网友“楠木初生”说:“是英雄,撑起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崇敬英雄、学习英雄,才会让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
网友“重拾感动”留言:“因为张楠,重新认知英雄的内涵。锅炉工张楠、训犬员张楠、特战队员张楠……没有哪一个张楠是拯救世界的超人,但每一个张楠都是信仰纯净、人格魅力无穷的英雄。”
人们喜爱真实的张楠,青年崇拜真正的英雄。张楠牺牲后,在他的家乡河北和部队驻地山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上和张楠一样的路。
先行者不朽,后来者可追。
7月26日清晨,久旱的临沂突降好雨,细细密密的雨丝仿佛在倾诉对英雄的无尽思念。站在追思张楠的人群里,记者分明感受到,英雄精神的润物无声……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7
中央宣传部3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
张超生前是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入伍来,他始终怀揣“强军梦”“飞行梦”“舰载梦”,精飞苦练不停歇,履职尽责不懈怠,超越自我不止步,多次参加重大演习演练和军事行动,磨砺成长为优秀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今年4月在执行任务中,他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9岁,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张楠生前是武警山东省总队临沂市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班长。他自觉接受沂蒙精神滋养熏陶,始终恪守“当兵就要当好兵”的铮铮誓言,时刻以冲锋的姿态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先后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去年7月在担负我驻索马里大使馆安全警卫任务中,他遭遇恐怖袭击壮烈牺牲,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近一段时间,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认为,张超和张楠身上生动体现了从军报国、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矢志强军、精武强能的使命担当,不畏牺牲、冲锋在前的英雄气概,崇德向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不愧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优秀代表。部队官兵和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张超和张楠等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砥砺血性胆气、有效履行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表彰决定》,播放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短片,展示了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的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楹联、诗词和小传,颁发了“时代楷模”纪念章和荣誉证书。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队官兵代表,“时代楷模”的亲属及各界代表等参加。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8
7月27日,总队“张楠先进事迹报告会”隆重举行,中队组织官兵认真观看。虽然已经多次学习张楠烈士的先进事迹,但是听到看到张楠的父母、战友、亲朋讲述张楠的故事,依然在有些瞬间,被狠狠地戳中了泪点!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成为英雄的道路,却并非坦途。你可能需要穿越一次次痛苦抉择的迷茫,经历那千锤百炼的磨砺,更要忍受无数个日夜里默默无闻的孤寂,在关键的时刻,你必须抛洒满腔热血,燃烧自己的生命,只为那一刹那、光芒万丈的辉煌。
成为英雄,并不容易。很多人退缩了,他们说,当一个平凡人也挺好的;还有人迟疑了,他们说,总会有人去做的,并不缺少我;还有的人冷笑了,他们说,这个年代还去当英雄的,都是傻子……
但是,总有人是注定不平凡的,总有些事是需要人去做的,总有些英雄的名字会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很庆幸,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并不缺少伟大的英雄。阅读在我驻索马里使馆遇袭事件中英勇牺牲的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班长张楠的成长故事,感悟英雄张楠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追思英雄、学习英雄、成为英雄的最佳样本。
他胸怀家国的大任担当从哪里来?他义无反顾的精神力量从哪里来?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从哪里来?这一切,都会从张楠的故事里找到答案。
请记住,让你一点点变得强大的,是你身边朝夕相处、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是你背后用心凝望、永远风雨同舟的亲人,是你脚下踏实厚重、生于滋长于滋的沃土。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你心底至真至纯、甘愿生死相随的信仰和灵魂。
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头,枪响不断,爆炸声声。烈日下,一名五六岁的小女孩跪在地上,卖力地为一名男子擦着皮鞋,汗水滑过她那消瘦的脸庞,浸透了沾满泥土的衣衫。而这所有的努力,也只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充饥的食物。
“走出国门,更感受到做一名中国人有多么幸福,更体会到生长在和平稳定的中国有多么自豪。”在日记中,张楠很用力地写下这句话,仿佛刻在心里。
去年7月29日14时,中队党支部收到张楠人生中最后一份党员思想汇报。党的生日那天,远在索马里的张楠连夜写好了这份党员思想汇报,并托休假的外交人员刘俊带回国内邮到中队。而信寄到时,距张楠牺牲已4天时间。
“在索马里的每一天,都能强烈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中国人的尊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有幸生长在这个时代而自豪。”从这封思想汇报中,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理想信念不断升华的过程,也看到了党的创新理论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巨大感召力。
“是这个伟大的时代,点燃了张楠的信仰火炬。”提起张楠的7份入党申请书,山东总队司令员李苏鸣动情地说,“每一份入党申请书都记录着张楠思想不断升华的过程,蕴藏着他执着追求信仰的磅礴力量。”
张楠第一次萌生入党的念头,是在20XX年。那年,支队组织官兵参观临沂市改革开放成果展。目睹临沂这个落后偏远的革命老区,快速发展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一颗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仰种子悄然发芽。那晚,他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这就是时代引领的磅礴力量,它可以让人找到目标并孜孜追求。从此,张楠像上了发条,学习训练更拼命了。他对战友说:“入党是我的追求,我要用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很快,张楠如愿加入了党组织。
“提出的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要求,是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我们与这个全新时代的一次盛大遇见。”
20XX年10月,全军政工会议在古田召开。看完当天的新闻联播后,张楠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心得:“新的时代需要大批新一代革命军人勇敢担当,我一定要坚定自觉地举起党的创新理论旗帜,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做提出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战乱不断的索马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去那里担负警卫任务,就意味着时刻与死神打交道,而张楠却主动请战。
“当时,张楠的姐姐刚因病去世,他成了家里唯一的孩子,如果再有个意外,我实在没办法向他父母交待。”起初,中队长井跃华并不同意张楠的申请。但张楠却倔强地说:“出国警卫使馆就是保卫祖国外交,更是保卫祖国繁荣。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必须义无反顾。”最终,张楠说服了井跃华。
生与死往往就一步之遥。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张楠在生死考验面前这样义无反顾?
“在家与国、个人得失与党的召唤之间,张楠之所以如此抉择与追求,是高贵的信仰浸润了他高贵的品格,是党的创新理论滋养了其报国的信念,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哺育了忠诚的灵魂。”采访中,时任山东总队政委王爱国说。
“只要组织需要,我愿当一辈子兵,当一辈子好兵。”也许,张楠军旅中的4次关键抉择最能诠释他的这句诺言:
戏装与戎装面前,他选择了军旅,义无反顾地坚守自己的报国信念;苦累与享乐之间,他选择了磨砺,把做优秀特战队员作为职业追求;祖国需要的时候,他忍受着姐姐刚刚去世的痛苦,毅然决然远赴索马里为国出征;生死考验的关头,他没有退缩,纵然子弹穿进胸膛,也不能阻挡他对战斗的渴望。
人生是由无数选择题组成的,而张楠的4次人生抉择,实现了理想对现实的超越,完成了平凡对伟大的托举。
睹物思人。在山东总队张楠烈士遗物陈列馆里,一颗顶部已经变形的子弹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真正的英雄是击不倒的。
20XX年4月14日,摩加迪沙皇宫酒店北侧发生恐怖袭击,张楠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子弹从他左胸距心脏1厘米处射入,击中肋骨后滑入腹腔。但张楠咬紧牙关,仍持枪坚守战位,直到战友们把他送进医院。
“作为军人,我必须服从命令。但作为一名党员,我坚决向组织请求继续留下战斗。”当接到组织要求他回国疗伤的命令后,张楠躺在病床上向组织写下请战书。这份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字字撼人心魂。这是一名士兵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向祖国和人民发出的忠诚誓言:“我要和战友们生死与共,坚决完成好党和组织交给我的光荣使命。”
伤筋动骨100天。然而,手术后仅仅28天,张楠就回到了战斗岗位。
“部队是个大学校、大熔炉,是个最锤炼人、锻造人的地方。张楠之所以能成为一块好钢,离不开大熔炉的锻造,离不开优秀典型的激励。”采访中,临沂支队政委王荣茂动情地说起部队的光荣史,这个支队在抗战中诞生,曾先后参加过锄奸反特、解放临沂和孟良崮战役等战斗,涌现出无数战斗英雄。
走进警史馆,这支部队英雄辈出、灿若星辰:全国学雷锋标兵李英、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赵永飞、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周道群……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
英雄的价值,在于“垂式范而励来兹”。行走在张楠雕像广场,站在英模灯箱、教育橱窗旁,看着那张熟悉、坚毅的脸庞,英雄的精神在胸中激荡,英雄的气息在沂蒙大地充盈弥漫。张楠从未离去,他印在了官兵们的脑海深处,成为他们竞相追崇的英雄。
“英雄并非与生俱来,必然有其生长的沃土。”总队副政委任延波说,“近年来,总队把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强军目标引领、思想教育灌注、先进典型激励等方式,让充沛盈溢的英雄气息、舍生忘死的英雄精神进入官兵思想、进入训练任务,全部队形成了人人追崇英雄、人人争当英雄的良好氛围。”
“最后一口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父亲张圣林念叨着这句话,支持儿子出征索马里。作为一名有11年军龄的老兵,他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没有国哪有家,报效祖国,也是报答人民养育恩。
谁家父母不疼孩子?谁家孩子不恋爹娘?张圣林和妻子朱丽萍比谁都明白:战乱、爆炸,恐怖袭击……谁都知道到索马里去意味着什么。女儿刚刚离世,如果儿子再有个三长两短……谁曾想,这一去竟真的成了永别。
“张楠走了,我们万分悲痛!爸!妈!请不要悲伤,从今以后,我们七个就是您的儿子……”4月28日晚,星期四。去年的这个时候,张楠的父母正和远在索马里的儿子视频聊天。而此时,读着张楠生前7位战友的来信,张楠的父母不禁老泪纵横,却也多了些慰藉。他们似乎感觉到,张楠就站在眼前,一如往昔地笑着。
“张楠走上英雄之路并非偶然,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滋养,更有红色基因的孕育,正是这片沃土赋予了他理想、本领、品德和担当,赋予了他大忠大勇、大义大德。”总队政治部主任杨叶说。
沧州,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在这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孕育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张楠牺牲后,烈士的骨灰被安放在家乡沧州烈士陵园。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千古传颂的典籍中,又增添了一页英雄 篇章。
“张楠就像雷锋一样,对自己很吝啬,对别人却很大方。”得知张楠牺牲的消息后,已经退役现在一家外资企业当经理的战友段鹏飞悲痛万分,说什么也要见他最后一面。他说:“,我母亲生病住院,当时我正在外打工,在家休假的张楠听说了这件事,专门跑到医院看望,临走时还留下了1000元钱。”
再读几段张楠日记吧。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这一段段灼人的文字中感受到滚烫的忠诚脉动:
“人的一生最不可缺少的是感恩。感恩父母养育,教我做人,知义明理;感恩部队培养,培育了我责任担当和军人气概;感恩朝夕相处的战友,也感恩挫折、坎坷和危机……”
“今天,中央补地区差,索马里5类,补了17000多元人民币。非常感谢党、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关爱。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时刻铭记。如果祖国需要我,我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
“早上得到消息,今天我们住的半岛皇宫饭店被列为恐怖袭击对象。我必须提高警惕。能够为祖国和人民争取荣誉是我一生的光荣。”
……
这些充满战斗气息的话语,记录下了英雄爱国报国之心,也记录下了英雄丰富的情感世界。今天,当我们再次打开英雄留下的4大本11万字的军旅日记,依然能读到硝烟与苦难,读到思念与牵挂,更能读到张楠忠诚报国、慷慨赴死的毅然决然。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9
八一期间,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授予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籍烈士张楠为“时代楷模”,在烈士家乡引发参军热——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李光宇报道:“听了张楠烈士的先进事迹,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一定继承烈士的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8月5日,在烈士张楠的故乡河北省吴桥县人武部,前来报名应征体检的高中毕业生小王激动地说。
张楠烈士是沧州市吴桥县人,2004年12月入伍,生前系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战士,2015年7月,张楠在索马里中国使馆执行警卫任务时,遭突然袭击不幸遇难。张楠曾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在第十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颁奖典礼上,张楠被追授为“忠诚卫士”;今年8月份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
为深切缅怀英烈,弘扬烈士精神,张楠牺牲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沧州烈士陵园,他的事迹被改编成诗歌,军地共同举办了3场《家国情怀——征兵动员诗歌演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张楠烈士逝世一周年之际,他的铜像在沧州市烈士陵园塑立,市领导和社会各界近千人参加了铜像揭幕仪式。一位名叫王刚的打工青年在仪式现场热泪盈眶:“听了张楠烈士的动人事迹,看到铜像上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仰望苍穹,‘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我的内心十分激动,我也要去当兵。仪式结束后,我就去我们家所在的武装部报名。”
英雄忠魂千秋在,革命精神代代传。为充分发挥英雄先进事迹对青年的影响和感召作用,沧州军分区将张楠的先进事迹和相关新闻报道整理成册,到人员密集的社区和广场公园,对适龄青年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发动,并协调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开通了“男儿生当佩吴钩”等微信平台,采取短信群发等形式加大宣传的覆盖面。
许多适龄青年都被张楠烈士的先进事迹所感动,不少青年表示,了解英雄的先进事迹,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洗礼,我们也要当兵保家卫国!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咨询人数超过6万余人次,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实际体检人数超过兵役征集人数近10倍,呈现出青年踊跃报国参军的良好势头。
好兵张楠心得体会 篇10
你是军人的骄傲,你是人民的骄傲,你是祖国的骄傲。近日,武警昆明森林支队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传递张楠精神”活动。
8月16日上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张楠烈士事迹报告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报告会现场,5名报告团成员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和无数次撕心裂肺的声音讲述了张楠同志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说服母亲非要报名参军、与副班长PK五公里越野、与队友竞争赴索马里执行任务名额、不幸中弹却毫不退缩并带伤训练……一个个声希味淡却意蕴深沉的细枝末节,一句句平淡无奇却饱含忠诚的铮铮誓言,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张楠同志铁心跟党、矢志报国的远大志向。他的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深深震撼了支队每一名官兵。
事迹报告会后,为使官兵们更深入地学习张楠同志事迹,该支队又组织开展“学习时代楷模,传递张楠精神”活动。期间,他们广泛开展了班排学习讨论、向国旗宣誓、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警营局域网、手机互联网等形式深入学习张楠同志事迹,切实用英雄的事迹教育官兵、感染官兵、激励官兵,营造学先进、当标杆、创佳绩的浓厚氛围,切实把向英雄学习的誓言转化为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扎实工作的实际行动。官兵们纷纷表决心,一定向张楠看齐,向张楠学习,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真正做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