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地告诉您,“全民创业工作总结”已准备就绪。使用文档处理工具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重要信息资源,而优秀的范文则可以帮助我们的工作。精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您知道哪些简短易懂的范文吗?
全民创业工作总结【篇1】
年初以来,按照地委、行署对全民创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区上下通过采取完善政策、改进服务、典型引路等措施,全民创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势头不断高涨、成果不断显现,以野生蓝莓抚育、食用菌养殖、特色动物养殖、山产品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上半年,林下经济五大产业预计完成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53%。全区食用菌养殖预计达到31174万袋,超过年初计划(30880万袋)294万袋;蓝莓产业预计种植人工蓝莓6000亩,繁育种苗700万株,完成野生集约化经营面积1、3万公顷;畜牧业产值预计达到4、13亿元,增长8%。截止目前,蓝莓产业实现加工产值8655、7万元,实现利润1393万元;全区已完成黄芪、防风等药材种植任务11万亩,完成计划的70%。
(一)完善创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地区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和地区全民创业专题推进会议精神,赵梅副书记亲自带队并专门指派调研组,就小额贷款发放、专项资金补贴、林下产品销售、科技指导培训等有关全民创业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与地区各推进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区局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一线职工群众广泛交流。在此基础上,分别由创业办和财政局分别起草了《大兴安岭地区全民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使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大兴安岭地区全民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初稿形成后,先后召开了县区局、全民创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多个层面征求意见座谈会,对2个《办法》进行了再次修改,现已进入行文程序。制定下发了《大兴安岭地区全民创业暨林下经济发展统计监测实施方案》,完善了全民创业统计体系。
(二)基地带动发展,突出富民实效。
各地普遍采取以基地带农户的形式,引领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食用菌、特色动物养殖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区共建设人工蓝莓种植示范基地39个,野生集约化经营示范基地39块;新建高水平的养殖示范基地14个,新培育带动作用强的典型大户24个,新增畜牧养殖业创业户数758户;建成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6个,达到标准化规模3个,面积达到1万亩。上半年,全区黑木耳、滑子菇和灵芝预计达到27382、5、2496、5和482万袋;已建成菌包厂158个,总生产能力达到25825万袋,木耳养殖大棚1384栋。截止目前,人工蓝莓种植完成5469亩,完成全年计划的49%;野生蓝莓集约化抚育经营已完成1、28万公顷,完成全年计划的71%;种苗繁育已完成671万株,完成全年计划的68%;沙棘种植完成11024亩;榛子种植完成2003亩;野生榛子抚育完成40800亩。
(三)深度开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召开创业办、商务局林下产品市场推广协调会,就我区能参加的国内展会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协调商务部门起草了我区《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就市场营销、展会筹备等工作进行了研究落实。重点推广使用“大兴安岭黑木耳”和“大兴安岭野生蓝莓”商标,合力提升“大兴安岭”的品牌效应。构建了以特色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主体的营销网络,“大兴安岭特色产品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已入驻淘宝网络平台,商城入驻我区绿色食品企业28家,销售林下经济产品共计12大系列368种。预计6月末,全区绿色食品实现产值44384万元,同比增长33%。地区创业办开设建立了山特产品网络销售、兴安龙妹家政服务创业两个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开办青年网店232家,完成交易额8万多元,已推荐上岗家政服务人员150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四)优化服务措施,深化科技帮扶。
经过调研和征求意见,制定下发了《全区全民创业科技帮扶方案》和《科技指导员选拨管理使用办法》,明确科技研发、科技指导、技能培训、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并分解落实。召开了全区全民创业科技指导员帮扶动员会议。针对摸底调查过程中梳理出的蓝莓、食用菌等产业67项技术难题,组织食用菌养殖、中草药种植、马铃薯种植专家(地级指导员)深入到塔河、呼中、新林、加区等乡镇(林场)、村屯进行现场适用技术指导8次,培训1300余人次,解决有关技术问题235个。开展点餐式技术服务,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公布了全民创业专家库名单及联系方式,实时联系解决创业户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召开了黑木耳新技术推广会议,就“彩特美”细胞酶产品进行论证,确定经过应用试验、对比分析、确定效果后在全区开展大范围的推广,今年主要在韩局、塔河、松岭等地试用。
(五)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创业技能。
为整合培训资源,突出培训实效,会同4大推进组和有关部门,编制《2014年全民创业培训计划》,拟定开展6次全民创业大讲堂、13次实用技术集中培训和2次县区局巡回培训,对全年的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目前,全民创业大讲堂活动已开展2次,聘请哈工大教授叶强、北大教授郝新军讲课,在全区引起较好反响。在电视台播放技术讲座5期,全区共举办种养技术、创业指导等各类创业活动56次,培训7500余人次。中央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黑龙江电视台、新华网、中新社等区外重要媒体专题报道了大兴安岭全民创业工作,3月15日中央电视台2套生财有道栏目播出了图强蓝狐养殖,黑龙江经济报在报道《大兴安岭全民创业不砍大树也致富》等系列稿件后,又专题刊发关于大兴安岭全民创业专版,地区电视台、报纸播发稿件700余篇(条),编发《全民创业工作简报》30期。
(六)加强统筹组织,确保任务落实。
建立全民创业统计和考评体系。为统一全区全民创业数据统计工作,协调统计部门,制定下发《地区全民创业暨林下经济发展统计监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创业工作统计体系,统一对外公布数据情况。目前,正利用全区经济普查的原班人马,对全民创业工作进行调查摸底。为做好全区全民创业的综合考评工作,本着突出发展质量、增收水平和创业效果的原则,已经草拟了《全民创业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办法》分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社会评价指标三部分,其中个性指标的设置正在征求县区局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全民创业工作总结【篇2】
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创业工作要点》,全面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培育创业典型,为全县全民创业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
为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全民创业意识,更好地支持全民创业活动,我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县《20xx年全民创业工作要点》,并利用会议、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大力宣传全民创业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一系列教育措施,使干部职工真正认识到,实施全民创业对于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全省经济实力强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坚定了全力支持和全方位服务全民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我局窗口服务部门结合全民创业工作需要,认真改进服务工作,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许可门坎,出台便民措施,为全民创业活动大开方便之门,在全民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支持全民创业的热潮。
二、制定出台全民创业支持、帮扶措施,全面优化创业环境。
为全面支持全民创业活动,确保全民创业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结合我局行政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研究制定了以下新措施。
1、对工业园区、特色产业专业村、各类专业市场等创业集中区域在道路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优先列入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计划,争取上级交通部门资金支持,加快区域路网建设,创造一个交通便利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投资者经商办企业,增强其吸引力和辐射力。
2、对于申请办理客、货运输开业许可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全方位服务,协助编制行政许可申报文件,完善申报资料,同时协助单位和个人到上级有关部门跑办许可手续。真正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切为运输户着想,为其创业开启方便之门。
3、对于需要在国、省、县干线公路两侧开办工业、商业项目开设平交道口的,给予支持帮助,并协助办理上级审批部门许可事宜。对于重点项目实行跟踪协办。
三、大力培育创业典型,推动全民创业活动扎实开展。
围绕全县全民创业工作目标,我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培育创业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根据县城建设规划,需要在国道106线金水河北侧开设平交道口,形成一条工业园区街道,有利于春天万事利集团等重点企业交通环境的改善。我局执法大队从全县发展大局出发,积极协助工业园区到市执法支队跑办审批手续,经过艰苦努力认真做工作,终于获得批准,使道路工程顺利实施,满足了重点企业发展需要。为提高工业园区知名度,我局执法大队经过努力争取,为工业园区安装了8个大型广告牌,同时为其他工商业户批办了5个平交道口。为提高威县知名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经过艰苦跑办征得省高管局同意,在大广高速公路两侧安装公益广告牌4个,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县农业局在大王线北侧建设蔬菜园培育基地,为支持该项目实施,我局特事特办,协助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同时免收了公路用地占用费。河北宏博牧业公司供电线路需跨越大广高速公路,我局了解到此情况后,主动协调大广高速路政管理部门给予支持,及时获得批准,使施工单位得以顺利施工,保证了该公司生产供电需要。我局运管部门为引导运输业户自主创业,积极开展国家运输业发展规划政策宣传咨询服务,鼓励支持运输专业户增购大型运输车辆,今年新增货车340部,载重量7530吨,客车7辆,375个座位,为运输业户创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使全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发展壮大。
全民创业工作总结【篇3】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对全民创业工作十分重视,把全民创业工作与当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激活民资,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努力在全镇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现将一年来全民创业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全镇形成全民齐创业,共同谋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全民创业的意义,鼓动群众创业,诱发群众创业冲动和激情,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表现在村干部对全民创业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干部找项目多了、干部办实体的多了,群众做生意的多了,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想点子,找路子,寻求致富途径。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上更加严密
为推动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成立德胜镇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吴武才(党委书记)
第一副组长:杨振贤(党委副书记、镇长)
常务副组长:张海旺(党委副书记)
成员:吴春平(党委委员、纪检书记)
袁晓明(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
余银水(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何俊(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汪建球(人大副主席)
赖雅婷(副镇长)
任元飞(副镇长)
张俊(农技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劳动保障所,办公室主任由张海旺同志兼任,具体工作人员为:黄金春、李华平、黄润平、李海英、杨建华、张玖珍、冯洪海。
办公室职责:具体组织协调开展全镇全民创业和和招商引资工作,搞好上传下达,沟通左右,协调各方,处理各类公文,搞好档案资料管理,建立项目库和人才库,收集、整理、传递信息,协助搞好宣传发动,舆论造势,协调相关政策的落实,负责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奖惩等工作。
三、激情创业主体,构建起全民创业促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支持自主创业。镇政府对自主创业的干部和群众大力支持,针对党政机关干部、创办民营企业,外出务工人员返镇创业、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厂房、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二是支持现有企业二次创业,鼓励做大做强。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平台,引导民营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是加强创业培训。镇政府把全民创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农民培训。我们下一步计划与几个企业联手开展创业技能培训,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充分发挥养殖业、种植业等协会作用搞技能培训,使本镇的土专家都能有用武之地。
四是干部帮扶,解决群众创业中的难题。对创业遇到困难的群众,明确镇政府工作人员帮扶创业,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帮助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
四、优化创业环境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德胜镇的人文环境,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在全镇大力弘扬“务实、奋进、发展、和谐”的创业精神,努力把群众的创业欲望释放出来,创业激情迸发出来,创业潜力挖掘出来。
目前,我镇已初步形成了人人思创业、家家奔致富,真抓实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41家,新上企业2家,新上10个养殖项目,新上3个竹木加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镇项目投资已达2000余万元。
全民创业工作总结【篇4】
20**年全民创业工作,在区委、区和区创业办的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谋机遇、创新发展谋发展、创新发展谋发展”的工作宗旨,以“创新发展谋机遇,创新发展谋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发展谋发展”为指导,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为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我局的创业工作总结如下。
创业工作的开展,使我局的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创业工作的重要成效
1.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我局积极开展“三项行动”,一项是全民创业工程,一项是“两项”行动,即:农村信用社、农民合作银行、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我局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培训农民1636人,培训企业200余家;组织开展了农民合作银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100余个项目的培训;组织开展了10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00多场,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培训农民11200多户。二是经济实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局以创业服务工作为主线,以“创新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创业服务新途径,以“农村信用社、农民合作银行”为主要载体,大力实施“诚信创业”,创新“诚信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诚信创业”工程,促进农村商户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2.农民合作社经营效益显著。
我局以农村信用社为龙头,加大农民合作金融服务的力度,以创业贷款、贷款贴息贷款、贴现业务等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贷款公司化经营,提高了资金效益,促进了信贷资产的集约化经营。
3.农村信用社创新发展成果得到了有效发挥。
我局在开展农村信用社创新发展工作中,始终把农村信用社创新发展的成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并以此为切入点,以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工作发展。
二、创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4.深化学习,拓宽创业领域。
今年,我市继续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创业培训人员赴各地参加创业培训;组织创业培训人员外出参加“农民合作银行”创新发展培训;组织创业培训人员赴外地参加各类培训,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人员赴外地参加各类培训。
5.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创新领域。
我局结合“创新发展谋机遇,创新发展谋发展”创业培训工作思路,以“创新发展谋机遇,创新发展谋发展”为抓手,通过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拓宽创业领域,提高创业效益,促进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
6.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我局结合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新情况,在深化学习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以“创新发展谋机遇,创新发展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发展活动。在创新创业培训模式上,我局注重创新培训内容的创新性,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注重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在创新培训方法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创业培训领域和创新培训内容。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我市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万元,比年初增长12%;各类贷款余额1000万元,比年初增长12%;各类贷款余额4000万元,比年初增长7.5%;各类贷款占45%,比年初增长2.5%;各类贷款占比55%。
7.深入开展创业培训。
我局把创业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抓,通过培训,增强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创业意识,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为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8.积极开展创业培训。
我局在全市开展创业培训,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以“创业”培养创业大户为重点内容的创业培训。在培养创业大户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今年我市共组织了9500余名农村信用社员工参加了“农村信用联社创业大户”和“农村信用联社创业大户”等的创业培训。
9.创新创
全民创业工作总结【篇5】
xx年,在省市创业办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在市委、市的关心、支持、重视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创业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各级职工的主要创业意识明显提高、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为此,市委、市在全市开展了“创业创新年”活动。现将我市创业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城镇化。大力发展城镇化,重点发展大规模、小型、规模的城镇化。今年以来,我市已建成了大、规模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15.26亿元,其中大型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2.274亿元,其他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5.48亿元,总投资2.82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城镇化。按照“城镇新增一条街”的要求,我们在今年招商引资方面做的主要工作:①积极与市委、市联系,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投入。
②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在明年xx月xx日前,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三是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一步宣传我市的大规模、大规模、大集聚的优势,提高我市的市民知晓率、使得我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大大增强。
四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积极向市民宣传我市大规模、大集聚的优势,以及我市在新城区建设中所取得的突破。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业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全面落实,各部门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协调,成立了创办领导小组。
一是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创业的领导为副组长、市创业办主任为成员的“创业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办,由市信息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和检查等。
二是制定了活动方案。
三是加大了投入,对创新活动进行了部署。为了保证“创业年”活动取得实效,市创业办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办公会议,讨论研究活动的重点及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在各级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确保了“创业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是组织好各种培训活动。
一是组织职工学习《中华共和国创业法》及《创业宣传手册》。二是组织各项培训。三是组织职工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四是组织职工参加创业知识竞赛、技术比赛、创业技能大赛、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
五是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活动。如市创业办组织的市组织的科技技能大赛;省技术能手参加的省组织的“百科知识技能大赛”;省技术能手参加的省技能比赛等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活跃了工作气氛。同时组织职工参加各种创业知识大赛,提高了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六是组织创办市级“创业能手”。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业工作的难度大,难度大;二是创业工作的形式较单一;三是创业成果的丰富多彩。
四、下一步打算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力度,认真研究和总结创办工作中的得与失,进一步明确创办单位的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加大对各项创业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全市创业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市民知晓率。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大创业工作的领导。
二)、加大创业宣传力度。
三)、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四)、做好市级创业工作,提高全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我市创业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
全民创业工作总结【篇6】
20xx年以来,我乡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思想,新农保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确立方针,有序开展,普遍发动。现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实施创业项目任务8个,完成5个,完成62%;创造就业新岗位任务55个,完成141人,完成256%;扶持创业实体升级4个,完成4个,完成100%;组织创业能力培训任务50人,完成89人,完成178%,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后36人实现自主创业,占培训总人数40%;发展创业基地1个。
(二)全年职业技能培训任务400人,完成407人,完成率101%%;创业培训任务50人,完成89人,完成178%。全年鉴定任务150人,完成80人,完成率53%。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其中:设施园艺116人(2期),手工十字绣49人,美容师80人,驾驶162人(2期),GYB创业培训89人(2期)。
(三)实现劳务输出3101人,其中市内2892人,自治区内102人,省外107人;半年实现劳务总收入收入321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3478元;有组织输出1560人,占当地输
出总数的50%;二三产业稳定就业人数2151人,占当地输出总数的69%;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2822人,占输出总数的91%。年内培育1个劳务品牌,在此行业人数316人,占输出总数的10%,行政村扶持培育劳务经纪人21人。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强化保障。一是组织保障。结合人员调整的实际,及时调整乡劳务、新农保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责任人。二是队伍保障。按照“配强、配齐”的指导思想,及时为经济发展中心选配工作人员。三是经费保障。专门设置劳务工作经费,为日常的劳务宣传、培训、输出、跟踪服务等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严格目标管理。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乡上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经济发展中心与各信息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奖罚,层层定责任,人人抓落实。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工作实际,完善了《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制度》、《技能培训规程》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明晰步骤,严格管理,促使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三是早宣传、早发动、早落实。利用春冬季有利时机,组织劳务信息员和新农保包村包队干部深入村队,层层召开群众会议,广泛宣传中央、区市和区委、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和新农保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算清帐;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市、进工厂,主动把自己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实现实质性转移。
(三)强化技能培训。一是注重扩面,与各培训部门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办班、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抓好引导性和基本技能培训,多渠道地开展提高技能等内容的培训,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且稳定下来,扩大总量。二是注重质量,坚持培训质量是培训的生命,采取开班限额、除名等办法,认真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尽可能使更多的务工劳动力能掌握必需的生产技能,增强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能力,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拿到资格证,提升外出务工质量和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收入。据调查,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拿到资格证后,月收入普遍增加400600元。
(四)注重就地转移。充分发挥我乡中粮种植基地和脱水企业多、临时性就地转移潜力大的优势,积极做好外出有困难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工作,半年来全乡就地转移劳动力达到3573人,就地转移成为劳务收入增加的一个新亮点。
(五)积极搞好工作创新。一是创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各村创建信息化服务,提高各村信息员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跟踪服务,及时为中粮集团、脱水企业组织输出和输入劳务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务工人员协调工资待遇。三是积极组织我乡邻近各村为中粮种植基地进行种植和番茄移栽。每天投入劳动力400500人。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培训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尤其是农民冬闲,结合中粮租地等实际,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
创业培训工作,并且坚持抓好培训质量,抓好培训后的就业和创业。
(二)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村队创建活动,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在全民创业方面再创佳绩。
(三)主动加强与有关企业的联系和协调,努力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水平。
(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入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规范企业用工管理,为输入人员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
(六)注重加强与各报纸、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对劳务工作及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为新农保参保、劳务产业、全民创业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对工作人员,尤其是信息员和新农保窗口代办员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力度,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