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实用的“《狙击手》观后感”。在生活中人们都有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在作品中领悟到的道理写成观后感。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想写好作品名观后感要明白哪些关键点呢?还请您收藏本文!
《狙击手》观后感(篇1)
这是世界战争的奇迹,一支斗志昂扬的军队在异国他乡拿着简陋的武器,吃着“一把炒面一把雪”,迎着漫天倾泻的“炮弹雨”,硬生生地把全副武装起来的不可一世的对手打到谈判桌前,把一百多年来中国的耻辱和列强的傲慢打得粉碎。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_年时光荏苒,“最可爱的人”身上闪耀的英雄气仍充盈天地间。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是现实的需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深思熟虑后的答案。征尘未洗,鞍马未解,英雄的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一支“摧敌锋于正锐,挽狂澜于既倒”的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舍生忘死作战的志愿军将士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孙占元等一大批英烈,他们把胜利写在用鲜血染红的战旗上,把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留在朝鲜的山山水水间。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尊严不会凭空得到,也不是仅用先进武器就能堆起来,而是无数英烈在战场上用一枪一弹打出来的,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面对装备落后的志愿军,狂妄的对手起初表现得极度自负,他们根本看不起这支从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国度中走出的军队。
很快,“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尖利刺耳的哨子声”让他们胆寒,冻僵后仍保持着战斗姿势的“冰雕”让他们敬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继续战斗的志愿军将士让他们绝望,“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成为他们的梦魇……“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一仗,志愿军将士打出了国威、军威,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共和国不可侵犯的尊严丰碑。
对于新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因为,饱经战火的新中国正准备和平建设,对手却“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中国要想真正赢得和平建设的环境,就“不能置之不理”。
和平需要保卫。只有让那些和平的破坏者受到应有的惩处,真正的和平才能实现。“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为了这个信念,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岿然不动……一个个超越人类承受极限的壮举背后,是因为他们知道,身后就是祖国,自己的牺牲能换回祖国人民的和平生活。
烈士遗骸化作他乡泥土,英雄精神永驻人民心间。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早已写进人民军队光荣的战史里,以英雄命名的部队活跃在人民军队的编制序列中,英雄的精神在神州大地上被广为传颂并发扬光大。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时指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就是那个群星灿烂的年代,无数英雄牺牲奋斗写下的结论。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挑战,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通过霸凌手段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改变中国的前进方向、阻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狙击手》观后感(篇2)
这是由张艺谋和张末共同执导的围绕_的电影,是继去年集体观看《长津湖》后,又一可圈可点的红色影片。
说起张艺谋的电影,很难绕开《英雄》。画面色彩处理是他的核心业务能力,相比之下这部片的故事内核却略显单薄。
《狙击手》这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充分发挥善用色彩的能力,反而认真地讲起故事来。
选拍的地点是不知名的山坡,颜色只有一片白雪茫茫,大地真干净。
演员是清一色的新面孔,多次合作的著名演员张译也就是个跑龙套的,仅在头尾各出现了几分钟。
不再那么宏大叙事了,而是更加懂得聚焦。
在一个不知名的山坡由一群不知名的战士打了一场不知名的战斗,一叶知秋,以小见大,强调了军事活动本身和团队协作,展现英雄群像。
最会套路的人,这次竟然没有套路。
都说内容为王,讲一个好的故事,比好好讲一个故事更重要。
在逻辑上,这部片是站得住脚的。当我们看到牺牲了几个战士,为五班捏一把汗的同时,又知道不可不为的必然性。
五班班长也意识到这不是救人这么简单,而是落入了敌人的圈套。
观众也不禁要质疑,那就应该壮士断臂,放弃救援啊!为什么要搭上一个班的人,去救一个伤兵,这不是自杀式的英雄主义吗?
后来故事交待了,亮亮手上有重要情报,救亮亮是连长交待的任务,必须完成。有了逻辑前提下,故事才显得有力量,牺牲才有了价值。
所以无论是王忠义接过急救包暴露身体被狙击,还是胖墩牺牲前大喊给儿子改名铁板,无论是被炸战士“我感觉不到我的下半身了”,还是亮亮用血书传信,都戳中了我们的泪点。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一片片撕裂给人看,战争的悲壮就是你看到牺牲却又无能为力。
影片中,好几次出现了耀眼的阳光,在胖墩彻底暴露面临牺牲前那种令人窒息的宁静,还有班长单枪匹马闯入敌营的时候,镜头语言是耀眼的阳光,那不仅是阳光,更是向死而生的信念之光,还有观众的泪光。
_这段历史距今已经_年了。
封住历史的尘埃,比雪还厚。
在这_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中,陆续上映了电影《长津湖》《水门桥》《狙击手》,均以那段历史为原料,烹制上桌了热辣辣的爱国主义影视大餐。
与满满战狼味和高“含京量”的《长津湖》相比,《狙击手》对爱国主义的表达,更加克制和聪明,含而不露、点到为止。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最不想看到手撕鬼子、盲目自大的神剧情节。
对于非战死亡人数巨大的一场战争,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战争的残酷性,战斗的艰苦卓绝,缺衣少吃,正如彭老总所说“志愿军的困难超过了长征时期”。
也要铭记志愿军战士的义无反顾,记住冰雕连、杨根思、黄继光这些响亮的名字。
还要看到我们以弱胜强的光荣传统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集体智慧。
《狙击手》是以“冷枪冷炮运动”为大背景,以32天442发子弹(一说436发)击毙美军214人的“狙神”张桃芳为原型,戏说了1952年冬,中美在朝鲜战场敌我对峙僵持下,发动密集狙击战的历史。
因为一个叫徐世祯的副连长一次气不过美军挑衅的愤然开枪,歪打正着打响了“冷枪冷炮运动”的第一枪,打出了对峙僵持的突破口,拉开了人民军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一幕幕故事。
比如说,狙杀外出拉屎的敌人,要等到其蹲下再开枪;对于洗澡的敌人,要等脱掉一条裤腿再开枪。
不断抠细节,在实战中优化,逐级集中总结,从而快速推广到全军,演变为争相立功的集体比拼。
这是集体智慧凝聚的战争艺术,是分工细致、各不相干的美军抄不来的优秀答卷。
把气焰嚣张的美军,打成了不敢上厕所的缩头乌龟,志愿军神枪手神炮手共击毙伤敌5万余人,让敌人闻风丧胆,倒逼美国政府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用_总结的话说,这是“零敲牛皮糖”战术,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逐渐转化战争形势之目的。
_年前,我们“一穷二白”,仰视他人。
_年后,国庆阅兵不需要“飞机再飞两遍”,实力平视他国。
现在的我们更需要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感恩那些一直保护着中华民族的、最勇敢和最可爱的人。
同时,我们更需要_精神,通过《狙击手》这样的优秀影片,像钥匙一样打开精神财富宝盒,学习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敢于胜利的自信。
正如《我的祖国》所唱的那样:“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狙击手》观后感(篇3)
张艺谋首部春节档电影《狙击手》于元宵节发布“家乡的牵挂”最新正片片段,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一群面容青涩的“狙击五班”年轻战士,在奔赴与联合国军狙击精英小队那场生死未卜的对决前,声声叨念着对故乡、老房的牵挂,将妻子织的手套贴着手掌护在里面,《回家》的旋律缓缓流淌间,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在细节处生动展现,一句句都是对团圆与和平的期盼引人泪目。
记者注意到,每一位慷慨赴战场的志愿军战士,背后都是一个满载牵挂的家庭,是爱人的思念,是归乡的渴盼,在观影过程中,许多观众表示对影片中五班战士“绿娃子”那双鲜艳的绿手套印象深刻。他把对家人的想念都放在了妻子织的绿手套里,贴着掌心保护在最里层,时刻不忘带在身边。
正值元宵节,电影《狙击手》也发布了“为了身后的团圆”元宵节特别海报。“狙击五班”战士大永(陈永胜 饰)、亮亮(刘奕铁 饰)身披大红花和书写着“参军光荣”四个大字的红色绶带,和身着军装的班长刘文武(章宇 饰)一同面向镜头,在飞扬的漫天风雪中微微露出笑容,即将踏上战场的他们“身前是共和国的荣耀,身后是每个人的团圆”。这群二十几岁的年轻志愿军战士,以血战到底的决心,即将毅然奔赴那场生死未卜的强强对决,以无畏之青春守卫盛世之团圆。电影《狙击手》将导演张艺谋“一叶知秋”的中国美学贯穿始终,从细小的战争切口中,展现一群无名英雄难凉的家国热血,与“_,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力量。
电影《狙击手》自大年初一正式与观众见面后,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引好评不断,豆瓣评分7.7稳坐春节档第一,获观众力挺。
《狙击手》观后感(篇4)
今天天下着小雨,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进入电影院观看张导的新作《狙击手》。
张导的作品向来是出其不意,另辟新径。巧妙地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雕刻人物形象与细节,把这部旋律电影拍得如此的有张力和感人,着实令人赞服。和同期上映的长津湖相比,虽没有那种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那种炮火硝烟的刺激感,但却在观影后给人的感受更加令人动容,为之落泪。
影片讲述的内容是在朝鲜战场冷枪冷炮运动中的小规模以班为单位的中美王牌狙击手的对决,冷枪冷炮运动起源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的阵地战阶段,早在双方进入阵地战阶段初期,中国志愿军许多团以下部队就针对联合国军的守备据点进行了多次偷袭行动,并取得大量战果,不过这些战斗多是个别部队组织的,并未扩散至全军,后来中国志愿军高层发现这种作战方法的巨大作用,于是在志愿军全军开展全面的冷枪冷炮运动。
故事原型正是我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张桃芳事迹改编,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被称之为上甘岭狙神。同时也是世界公认排名第八的狙击手。
张导通过塑造的这个五班群像,最小的只有16周岁,大的也不过20出头,就为国命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狙击手之间的较量只有生死,没有其他。为了完成连长下达的营救任务,五班全员参战,但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并不是普通的美国大兵而是专门为了击杀五班班长刘文武及重创狙击五班而精心调配的精英狙击小队。他们配以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设计好营救陷阱,迫使狙击五班众人为救担负着重要情报传递的侦察兵同伴而陷入险境。
全片没有多余的镜头,叙事非常清晰简单,有笑点有有泪点就是没有尿点,它将视角浓缩到最小,小到只有一个场景,两支小队,几把枪。为了一份事先不知道的情报,一个不能抛弃的战友,智斗厮杀,围困突围。而这里的精神是伟大的,在这场普通的狙击战斗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在冰天雪地中燃烧着的赤子之心。影片的色调只有三种,黑,白,红。
“我的战友都牺牲在那个无名的山坡上,只留下了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这句旁白很刺痛,很扎心。每一次的子弹出膛都意味着双方都有同伴牺牲阵亡,片中没有刻画英雄,也没有弱化对手,势均力敌的较量除了装备上的差异,剩下的就是胆识和经验。
结尾我们看到了大永迎来了连长,在一声声有力地“到”之后,影片进入尾声,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再次出现在大屏幕,他们的笑脸和牺牲的镜头定格在我们观影人的心中和脑中。
盛世已现,英雄长存。
《狙击手》观后感(篇5)
战场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战争的血腥杀戮和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战争意志,使人们产生了怀疑和幻想。即使是战争史上许多著名的将领也不可避免地会衰落。然而,抗美援朝战争并非如此。中国政府一旦作出参战的战略决策,就会表现出钢铁般的战争意志。
铁的意志是要有战斗的信心。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客观地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和劣势,即“一长三短”:一是强项铁丰度;二是三大弱点:一是前线太长;二是运输路线太远;三是战斗意志不强。针对核讹诈,毛泽东指出:“你打你,我打我,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美国的原子弹不能消灭中国人民。美国的原子弹无论威力有多大,如果扔到中国,都会刺穿地球,炸毁地球。对太阳系来说,这是一个大事件,但对整个宇宙来说,它算不了什么。”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支撑着战争的大局。
第二,有真正的决心。今年7月,美国作出介入朝鲜内战的姿态后,毛泽东作出军事部署,集结5支25万人的军队,组成东北边防军。后来,他又把两个团调到金浦、陇海支援东北。同时,他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规划,并在东北南部转移了一些工业设施和战略物资。从部署战争到实际参战只有一步之遥。一旦进入战争,一切都将集中在赢得战争的根本问题上。四支军队和三支炮兵部队首次投入敌军,七个月先后先后发动五次战略战役,把“联合国部队”从鸭绿江赶回“第三十八线”,杀戮夺取230000余人,为整个胜利打下了基础。战争。这个基础是基于美国错误地认为中国不会参加战争的事实,而中国几乎把所有的努力都献给了整个国家。
同时,它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中国政府在国内困难重重、各种浪费等待恢复的情况下,为出兵参战做了最坏的准备。”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认真分析,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与美国军队作战,美国就有必要准备宣布与中国进入战争状态,而美国至少可以用空军轰炸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和工业基地,用海军攻击沿海地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无法在朝鲜境内歼灭大量美军,两军陷入僵局已经陷入僵局,美国公然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建设计划,引起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些人的不满。同时,毛泽东充分认识到苏联支持的局限性,准备不接受苏联的援助。
《狙击手》观后感(篇6)
《狙击手》是一部具有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的电影,曾多次看过电影宣传,但一直未真正的了解过,但当我了解到该电影的主角原型是我的老乡后,我便带着好奇前往影院一观。
《狙击手》讲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狙击小班——五班,为了营救一名侦察员,在明知埋伏的情况下,仍以血肉之躯对抗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最终仅一人生还,取回重大情报的故事。这场战役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人员少,故事情节简单,但电影中的画面和人物塑造却让人们看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冷的枪,最热的血,最真实的战士,以及战士们那不屈不挠的鲜活的年轻生命。
关于电影中大永是一个很爱哭的男生,他爱哭不是因为胆小、懦弱,是因为他非常的感性,他每哭一次我都特别特别的心疼。我们的装备特别的落后,整个队伍就只有一副望远镜,对面的狙击枪个个都有狙击镜,我们队伍的指挥只能靠喊,他们却有电话,我们的队友一个一个牺牲倒下,真的让我感觉到心在疼,直戳你心中的家国情怀,英雄情怀。彼时战争、战火、乱世,一片血雨腥风,此时温暖、阳光、和平,一片繁荣昌盛。现在的我们呀,当陷入困难的时候,就去看看革命先辈们,看看红旗为什么飘扬,中国为什么富强,看看先辈们多么努力才让我们能生活的像现在这样,吃得饱,穿的暖,睡的香。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只要有信仰,终会拨开云雾,看见了一片艳阳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刻入在战士们骨血的歌,在生命弥留之际,亮亮用血书传递情报所在,被敌人打穿手臂却依然高举不放。这一片段虽然无法体会到亮亮的那种疼痛,但是亮亮表现出来的志愿军的刚性和使命尤为鲜明。让我懂得原来真的有一种信念可以忘记疼痛,忘记自我。向亮亮致敬,向中国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不禁脑海里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一股股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已涌动翻腾,让我久久不能平息。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准备为人民群众服务。
最后我只想说:最冷的枪,最热的血,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感谢那个年代不畏牺牲,决然刚毅的战斗英雄,同时也感谢在当代为了祖国和人民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你们的传承不会断,你们的信仰不会倒,你们的丰功伟绩将世世代代树立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狙击手》观后感(篇7)
_年前,有一群年轻人,志愿在花样年华远离祖国来到烽火连天的战地。他们历经了重重磨难,跨过鸭绿江去援助朝鲜,这是大国之气派!而后战争胜利之后,军队立即退回,不留一兵一将对朝鲜造成威胁,这又是我们一直秉承的和平发展理念完全相符,并不是一般国家可以做到的,中国彰显出大国风范!
当谈起邱少云为避免暴露大家的位置,可能会被全部歼灭,能在烈火灼于身上而不动一丝一毫,我的眼眶湿润了,以个人生命换取大家的安全,说来简单能做到的确是难啊。当一个个志愿军老战士诉说他们艰难的经历后,我愈发敬佩他们,他们无私奉献,将爱国之心毫无保留的献给国家,一腔热血淋漓尽致的洒满战场,团结一致,沆瀣一气,与战争抗争到底。身处于和平时代的我们,无法经历像他们一样的处境,但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与敬佩之心,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为历史的舞台添姿添彩,每一个中国国民都应该铭记英雄,铭记历史,让英雄之魂热烈的燃烧在每一个国民的心中!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身为中国军人,最想的、最需要的可能就是牺牲后能回归祖国,然而,残酷的战争并不能满足这样不能称之为过分的要求,多少人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又有多少人被活生生的饿死冻死,战争,永远是人们不想经历的事情,太多的民不聊生的生活让国家一次次被消耗,又能够消耗多少次呢?崇尚和平,爱护国民,让和平发展理念贯穿全世界,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当务之急。青年人有青年魂,将先辈拼死打下的和平安稳的生活守护好,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为英雄们看看,他们的努力我们没有辜负!
看完本次主题团课,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祖国的不容易,身为医学生,我更应该在医学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疫情期间的白衣天使更加发光发彩,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狙击手》观后感(篇8)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在国家经济受到战争连年创伤的条件下。在我国边境邻国朝鲜进行的一次,以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保家卫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规模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是由多国部队参与的一场局部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地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破了美国控制东亚的构想。让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新的审视和定位,也让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人民心目从此站起来了。
在抗美援朝战斗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防御中进攻,在进攻中防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敢打必胜的决心勇气在武器装备、兵力对比、后勤供应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打败了武器装备精良,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部队,一次又一次续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的辉煌,纵观上下几千年,横看世界战争史,有几个国家?有几支军队?有过这样的战史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