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收集,励志的句子小编整理了《奇迹笨小孩》观后感,当我们从一部影片中受益匪浅时,在观影后心里产生的想法同样也是珍贵的。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价值和创意的评价,观后感是对自己观影经历的回顾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如何写好关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篇1
覃廷文
在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以及弟弟一起去看了《奇迹笨小孩》,我本以为只是老师叫我们看,但是老师却是想让我们知道里面的电影里的人生活有多困难,以及他们有多努力。
电影讲的是:一个叫景浩的男孩,小时候爸爸抛弃了他们,只剩下妈妈、他和妹妹。过了几年妈妈去世了,最后只有他和6岁的妹妹一起生活,因为他妹妹遗传了***妈的风心病,在8岁之前一定要做手术,不然等八岁以后,身体可能会虚弱甚至死亡,但手术费需要30万,所以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开始修手机赚钱。后来,他和一个公司签订了合同,只要他的手机零件合格率超过85%就给他80万,最后他和员工努力奋斗,达到了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十分的艰难,比如说在半夜不顾自己的身体,一直在拼命地工作,别人一直说他只是一个打工仔,但是他依旧努力做好维修工作。
这期间,他也遇到了危险,晚上有人偷手机,幸好他及时发现,为了阻止坏人偷手机,他的两根手指严重受伤,但他依然努力工作,从这些事情来看,他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也经历许多不是他这个年龄该经历的辛苦。
看完电影后,我很感动,不过我感觉有点夸张。但是妈妈告诉我,这个电影并不夸张,现实中有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比电影中的更残酷。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奇迹笨小孩观后感500字精选3篇,仅供参考。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篇2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迹·笨小孩》观后感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初一,我们一大家人欢聚在奶奶家,吃完中午饭,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去万达看了一场电影《奇迹.笨小孩》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深圳这个城市里一个与命运抗争,努力奋斗的励志故事。二十岁的景浩有一个六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妹妹景彤,在母亲病逝,父亲“神秘失踪",兄妹两人相依为命。妹妹景彤的病必须要在八岁前做手术,而做手术需要一大笔钱,景浩决定抗起责任,为了生活,景浩在20岁上学的年龄,既能拆零件修手机,也能下厨煮饭,还能高楼吊挂擦玻璃成为"蜘蛛人",还能飞车狂飙舍命求一线机会……20岁的景浩心中有目标,不断与时间和金钱赛跑。妹妹是景浩的软肋,也是他摸爬滾打的盔甲。他伤痕累累,接二连三的麻烦、打击,也让他迷茫、流泪,但并没有击倒他。
影片中主人公景浩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和曲拆只有勇敢向前,披甲上阵,机会靠人去争取,天上不会掉馅饼,要靠自己。景浩手机翻新业务失败后没有放弃,又拆零件,谈业务。经过不懈努力组织了一个队伍,为了生存,在经历过各种矛盾、纷争困难后,展现出的真诚与善良让他们走在一起,并坚持下来,他们按时完成了任务,并且合格率也超过了规定的85%,影片的结局否极泰来,景浩创业成功。在预期的时间赚够了手术费,妹妹景彤手术成功。六年后,景浩创立了“好景通讯”。同年回到大学完成学业。《奇迹笨小孩》带给我们一束光,守住幸福,赢得未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普通的小孩,如果把困难当成礼物,遵循法律,保持正直善良底线,紧订目标不放弃,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创造奇迹。致敬在新时代里每一个拼搏奋斗的你,致敬每一个奇迹的创造者。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篇3
易烊千玺在《奇迹笨小孩》的饰演中规中矩,对一个认真做事的人,才是最帅的完美诠释。认真做事,不负时代。这年头,都挺难的,但是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更多的时候,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没有啃老的机会,没有家人的照顾,只有靠自己,一个毛头小伙,一个20岁的“创业者”在遍地机会的深圳捞钱,为了救妹妹的一条命,为了完成母亲临终的遗愿,一路奔波,一路追随,历经波折和困难,逆袭成功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毫无“尿点”,小故事中折射出一种大情怀。那就是不服输的一种执着。一种属于那个时代,属于那个城市的固有精华。
在那个时代,我们有太多的印记,效率至上、竞争激烈、不整虚的,以及某些领域的野蛮生长。是不是都是耳熟能详似曾相识的过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抓住任何可能出现的商机,都是可以改天换命的机会,有的人捞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有人就此渡过难关。在任何的苦难面前,唯有不放弃不抛弃,保持着对命运抗争的机会,才有可能成功或者翻身的机会,机会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在那个时代,那个都市,一切皆有可能。任何个体的崛起,背后都蕴藏着强大的抗争精神。
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相信很多人都会心生这样的感悟。任何“搞钱”的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有的人是希望改天换命,有的人去为了救命的豪赌,有的人为了获得自己的第一桶金,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值得尊重的,令人敬佩的。不违法,哪怕游走在“灰色”地带,都是让人很容易心生共鸣的。
影片中多次用大雨中的蝼蚁来暗示景浩的悲惨命运和艰难处境,但是抗争的精神一直长存,一直不服输的执着成就了景浩的前程。这样抗争的“打工者”即使在我们当下的年代,是不是也是俯首皆是?抗争在自己不认命的过程中,在“漂泊”的历程中,都希望改天换命,靠自己搏出一片天?
不去啃老,不去依附,不去谄媚,不去炫耀,靠自己趟出一条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这样的年轻人难道不值得尊重吗?有观影者说,“值得每个迷茫的人一看”、“不仅是感动,更是教育”来形容这部电影。
影片展现了一群人甚至是一个人群共同缔造的奇迹,并非“精英”的边缘打工人,或许就是身边最微不足道的那些个体,但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城市,不信命去抗争,最终完成了一个奇迹。笨小孩其实并不笨,在艰难中不放弃的小人物,只要我们肯努力,就没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
生活很难,奇迹很燃。小人物更容易引起共鸣,没有家国情怀依旧可以在这个春节期间让人心生感动,回眸一个大时代的脉动,是每一个个体可以回首和揣摩的历程。或许,每一个人都能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找到奋斗的动力,看见现实的“奇迹”。
有人说,生活的苦,很少有一下就把人压死的。大多还是温水煮青蛙,钝刀子割肉,一些些小事儿,一点点压力,一点点折磨。我们能做的,只有咬牙坚持。鼓起一口气,再鼓起一口气。在一些人的认知中,只有高学历的精英,才配得上享有成功。而没读过大学的小年轻,更多只是痴人说梦,不自量力。但在那个时代,那个城市,没有不可能的。其实,即使在当下,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你心中是不是有一份执着。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篇4
《绿里奇迹》(TheGreenMile),许多地方都译作《绿色奇迹》,不知什么缘故。看完全片,再看封套,才发现此片的导演原来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难怪看片时总觉得两片的风格有类似之处。
这些年来,看多了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有很多影片看过就忘记了,甚至记不住一个角色的名字,感觉也似乎日渐麻木了。忽然看到一部这样的片子,不由让我感动不已。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毫不吝惜地挥霍,有人意识到这点,却试图以各种借口搪塞和粉饰,以求得一丝心安。然而,总有些人却不得不面对死神的脚步分分秒秒的临近,日夜在惶恐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他们就是死囚。“绿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冷山监狱里的一片绿地,长一英里。“绿里”的尽头就是行刑用的电椅。对于那些死囚而言,走过这一英里,就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从生前的喧嚣,到死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过的,不过是一英里的距离。
面对那些在电椅上惨叫而亡的死囚,狱监保罗似乎早已经无动于衷,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敏感而脆弱的。在他的身边,还有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更有性格各异的数名囚犯,甚至还有一只通人性的小老鼠,死囚德拉克将它取名为金格斯先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有一天,这儿来了一个身材魁梧长相恐怖的囚犯,黑人约翰考夫利。他因被控谋杀两名幼女而入狱。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让这儿的一切就此发生改变……
约翰虽然长相恐怖,但神情木讷、语言迟缓,性格出奇地平和,有时甚至像个孩子。这不由让保罗对其罪行的真实性深怀疑问。最终他通过约翰传递给他的神奇力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证实了他的疑问,然而这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判决,他只有满怀痛苦和自责亲自把他送过“绿里”,送上电椅……
片中的氛围让人感觉凝重,却不乏黑色的幽默。保罗等几个同事捉弄小丑狱吏佩西那段,让人看了会心微笑。那只小老鼠,更是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很多时候看影片对情节关注更多一些。看完这部片子,总有许多感觉,却很难将他们全部说出来。生存的意义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片中的保罗活到108岁依然健在,是约翰通过神奇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他,而他却亲手终结了一个奇迹。个人的力量是何其渺小而脆弱。他唯有在生存中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只能在痛苦的记忆中日夜忏悔。这样活着到底为何?也许只有等他再次和朋友亲人在彼岸相聚时,才能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