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便是其中一种,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您绝对不会忘记的古诗是那一句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僧志南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及注释】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小编推荐

绝句


李清照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及注释】
1、这两句说:(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怀念。项羽:即楚霸王。秦朝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秦亡后他和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在乌江自刎。
3、江东:指江南沿海一带。项羽原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起义的。自刎前表示没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这两句说: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_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_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绿:指水色。
8、排闼(t):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着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别解:

首句的长扫,一直解释为:经常打扫,长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静同净。于是,首句就解释成了:由于经常打扫,庭院干净得一点儿青苔都没有了。

如果不问,这样的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因为这样的解说已经通行了好几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联系生活,就会发觉,这样的解释并不合乎事理。

说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经很勉强。如果视扫为打扫,那么,被借代的应该也是可以打扫的;借代的也应该是被打扫的一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扫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扫的。请问一下,经常登梯子扫房檐,谁扫过请举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兴,打扫也无妨,但是,秋风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扫不得的,扫一回,那苫房的茅草就下来一些,扫它几回屋子就漏了。以不可扫的茅檐代庭院是不妥的。

即使是允许茅檐代庭院,那庭院中被扫的也不应该是苔。苔是长在潮湿的地方的,是紧附于其他物体上的,用扫帚是扫不去的。刘禹锡的陋室苔痕上阶绿,并不能说明陋室卫生没搞好。卫生检查团从来不以苔的有无打分。以扫苔来说明院子干净,也是不妥的。其实,有些青苔的庭院,倒是文人追求的雅、静,也算是一种情趣。

有这么多的不合事理,我们有理由重新看一下茅檐长扫静无苔。

扫的常用义是清除,是用扫帚除去尘垢,解释茅檐为代指庭院,长为常,全是为了适应一个打扫,在其他场合并不容易找到例子。我们应该看到,扫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描、画。张祜诗《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这个扫就是描画。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这扫也是描画。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扫也是描画。

解释茅檐的人多是没有住过茅屋的,才弄出这些借代、通假,看得出,是为了迎合打扫的无奈与被迫。

如果,我们跳出扫的常用义,选用描画解释茅檐长扫静无苔,就可以解释成:无苔的房檐,像大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苫房用的草,多是梢朝下,以利水流;反之就戗水了,水就可能顺草进入里面。多年不换的房草,朽烂含水,也就长出苔了。有苔的房子也就快不行了。新苫的房,檐上自然是无苔的了。新苫的房草,梢比较长,也比较软,若是让文人看了,就恰是毛笔。

这样的解释,一是少了许多麻烦,长还是原来的长茅檐仍是原来茅檐。二是更有诗味了,无苔的房檐,像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这多有诗意,这多有文气,这才是读书人的眼力。其实,茅檐长扫静无苔说的是,房子是新苫过的;花木成畦手字栽说的是,主人勤于劳作。房子是新苫的,花木是亲手栽的,就是说主人对生活充满热情。

整个诗写的是清新、娴静的生活。将一个扫字重新解释,让它成为描画,成为富有动感与美感的比喻,较之扫院子,诗的张力就大多了。

情诗绝句


情诗绝句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鹊儿树上叫喳喳,君似蚕丝妾似纱。待入洞房拧一把,鸳鸯被上绣红花。

4、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6、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7、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8、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9、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0、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3、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5、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弹指四年间,桑海已三变。松下多情语,凉风吹不见。

1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9、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2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2、佳人拈起绣花针,绣对鸳鸯有妙音。东扯红花西扯叶,看似无心却有心。

2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想信您读完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古木阴中系短篷,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524464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2020唯美秋天句子
下一篇 :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