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绝句古诗#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总背得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学习阅读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1、八百里:牛之名。
2、五十弦:瑟。
3、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翻译: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
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
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
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扩展阅读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
《霓裳曲》罢,
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
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
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
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
琐窗寒轻拢慢捻,
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
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
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
为呜咽。

赏析:

这是一首着名的咏物抒怀词。借说琵琶故事,来抒发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上片用三个典故来议论和抒情。自从开元盛世过罢,《霓裳羽衣曲》经历了多少代风清月白,杨贵妃的琵琶弹走了盛唐的繁华,从此国运衰微。最愁苦是自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为听琵琶妙曲,等待出发的高高画船在江边停泊,白居易听琵琶,感受被贬谪的悲凉。王昭君远出塞外,天上黄云覆蔽,马前冰雪堆积,她在马上弹着琵琶诉离愁,去国离家三万里,遥望昭阳宫殿的方向,离群的孤雁隐没了踪迹,琵琶弦善解人意,昭君恨难以尽叙。王昭君手抱琵琶出塞是朝廷的屈辱(历史另作别论),结句恨难说,家事、国事,身前、身后事,真的从何说起呢!下片借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征人的思念,抒发对北国的怀念。北方传递音信的辽阳驿使已经断绝,雕花窗透入了寒气,她轻拢慢捻地弹奏琵琶,泪珠儿盈满双睫。辽阳的陷落引起思妇的哀怨。她弹《梁州》不仅因为它乐曲音调激越,更是因它在北方,这才声音哀彻。最后以回忆唐朝琵琶高手贺老和沉香亭中玄宗和贵妃玩赏的故事作结,供以呜咽宋朝的衰亡。

辛弃疾 玉楼春·戏赋云山


《玉楼春戏赋云山》

作者: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赏析: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着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平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诗词

1、《破阵子》

菩萨丛中惠眼,硕人诗里娥眉。
天上人间真福相,画就描成好靥儿。
行时娇更迟。劝酒偏他最劣,
笑时犹有些痴。更着十年君看取,
两国夫人更是谁。殷勤秋水词。

2、《破阵子》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
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後歌。
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
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
天寒将息呵。

3、《减字木兰花》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
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
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4、《减字木兰花》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
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
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5、《减字木兰花》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
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
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
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6、《江城子》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
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
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
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
拼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7、《金菊对芙蓉》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
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
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簇芙蓉。
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
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
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锺。

8、《锦帐春》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
把旧恨、新愁相间。
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
这般庭院。几许风流,几般娇懒。
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
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9、《酒泉子》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
断人肠。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0、《兰陵王》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後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後期长绝。
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
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11、《兰陵王》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遇合。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着。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12、《浪淘沙》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13、《浪淘沙》

金玉旧情怀。风月追陪。
扁舟千里兴佳哉。
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棹船回。
来岁菊花开。记我清杯。
西风雁过瑱山台。
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

14、《浪淘沙》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

15、《恋绣衾》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
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
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16、《柳梢青》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
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17、《柳梢青》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
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
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18、《柳梢青》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
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
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

19、《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20、《清平乐十六首》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21、《踏歌》

攧厥。看精神、压一庞儿劣。
更言语、一似春莺滑。
一团儿、美满香和雪。去也。
把春衫、换却同心结。
向人道、不怕轻离别。
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
旧家事、却对何人说。
告弟弟莫趁蜂和蝶。有春归花落时节。

22、《踏莎行》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粲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23、《鹊桥仙》

八旬庆会,人间盛事,齐劝一杯春酿。
胭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
彩衣更着,功名富贵,直过太公以上。
大家着意记新词,遇着个、十字便唱。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请您欣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djz525.com/a/448850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鲁迅的诗
下一篇 : 苏轼的诗有哪些
"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