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认识到许多古诗词,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您收藏了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毛泽东 贺新郎·读史”,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贺新郎读史》

作者:毛泽东

原文: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注释:

1、只几个石头磨过:人类发展的旧石器时代。石头磨过,把石头磨成石器。石器时代是人类的小儿时节。
2、铜铁炉中翻火焰:指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青铜器和铁器都要用炉火来冶炼和翻铸。
3、不过几千寒热: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只经过几千年,和石器时代经过几十万年不同,说明人类的进化越来越快。
4、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唐朝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语出《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伤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会挽雕弓如满月。
5、五帝三皇神圣事传说中国上古有三皇五帝,具体说法不一,总之都被认为的最高尚、最有才能的神圣人物。
6、盗跖(zh)、庄屩(juē):盗跖是春秋战国间的大盗;庄屩是战国楚人,《荀子不苟》称盗跖名声若日月,《荀子议兵》,庄屩起,楚分而为三四。屩为繁体字,有资料写作为庄硚(qio)。
7、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进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称王。
8、黄钺(yu):象征帝王权力的用黄金装饰的斧子。《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史记周本纪》里曾说周武王用黄钺斩商纣。

翻译:

与猿拱手作别进化到了原始社会人类犹如呱呱坠地,再经过磨石为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少儿时期。炉中火焰翻滚,那是青铜时代,也经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半忧愁少开怀。尽是征战杀伐弓箭疆场。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

一部历史读罢,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

赏析:

我们都知道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历史书,古典文学、哲学等,无不一一广博涉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又是他百读不厌的着作。他不仅自己爱读书,也爱与别人谈书,叫其他高级干部也要多读书。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对斯诺回忆说:我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着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引自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120页)

毛主席有关读书的佳话及故事很多,有关他到底在读什么书已成为当时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极欲了解并仿效的头等大事情。我就曾在70年代末期,在广州一名高级干部家里目睹过这样的情形。他书房里的藏书几乎全是历史书,所读之书都是毛主席喜欢的书。而他的儿子,也是我的朋友,却偏爱读西洋文学。

上阕起笔就是人猿相揖别,说出人类刚诞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但表面写来却是那么轻松,好像只是人与猿作了一个揖就从此分道扬镳了一般。这个揖别用得极为形象,而富有谐趣,但人猿却显得很巨大,富有深沉遥远的历史感,两个词汇一搭配,诗意立刻就产生了,读者的心也一下被震荡起来了。

接着是漫长的人类的蒙昧时代,几百万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人类发展最早的阶段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眼中不过是磨过的几个石头,仿佛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时代。一个磨字让人顿生漫长而遥远之感,而小儿时节让人感到诗人对人类的把握是那么大气又那么亲切,这一句有居高临下之概,也有往事如烟之叹。

第四、五、六句,诗人仅用了三句就交待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铜铁炉中翻火焰一句写得既形象又浓缩,仅此一句就把火焰中青铜之光的象征意义写出来了,人类随着铜与铁步入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但若要问这一具体时间,却不易猜得确切,不过也就是几千年的春夏秋冬而已嘛。时光在飞逝,时光在诗人的眼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并不足道,仿佛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人世难逢开口笑一句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一句:尘世难逢开口笑。但诗人在这里化出了新意(此句本意是指人生欢喜少悲伤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爱少),在此句中注入了革命与阶级斗争的含意,正如诗人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面对如此严峻的斗争,人生当然难逢开口笑了。而且还不仅仅是难逢开口笑;还要在人生的战场上一决生死,剑拔弩张,这是指具体的生死存亡的阶级斗争,是指革命是暴动,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而结局呢?那自然会有牺牲,会有鲜血。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残杀,诗人在此喟叹出二句:流遍了,郊原血。鲜血只能不断唤起革命者的斗争,革命者面对鲜血岂能笑得出声来。

下阕第一句非常富有诗意,用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就艺术性地浓缩了诗人自己一生读历史书的情形。诗人从少年到老年一直潜心读史,不知不觉一下就满头青丝变白雪了。这句诗也透露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刹那青春即逝,转眼就是暮年。

那么对于中国浩瀚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让人记得些什么呢?诗人仍从一贯的大象着眼,举重若轻,一笔带过。诗人道:只记得些斑斑点点,那也不过是几行陈年旧事而已,什么五帝三皇的神圣伟业,那不过是些骗人的东西,却还骗过了多少人世间匆匆的过客。其中到底有几个真风流人物呢?诗人虽用的问句,但意思却是所谓正统史书上所赞誉的风流人物都是伪风流人物。

在诗人的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如盗跖、庄蹻、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最后二句,诗人沉浸在吟咏历史的情景中,歌声意犹未竟。当诗人终于拨开历史的迷雾,剔除了伪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时,不觉已是东方曙色初露了。这东方白一句,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吟咏此诗直到天亮,犹如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诗中一句:吟诗一夜东方白。二是喻指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历史谱写了新篇章,犹如旭日东升,势必光华万丈。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贺新郎端午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及注释】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1、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2、结束:妆束、打扮。
3、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4、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5、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6、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7、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8、角黍:粽子。
9、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苏轼 贺新郎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布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赏析:

这首词咏人兼咏物。上片写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树阴影转移,天已到午后,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沐浴,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洁白如玉。她纯洁、贞静,形神俱美。她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甜。帘外是谁推响了彩绣的门户,惊散了她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下片写浓艳超群,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取一枝秾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美人与榴花相映生辉,面对西风的萧飒,时光的迟暮,粉泪与花瓣不禁一同簌簌下落。以榴花衬映美人,美人艳如榴花,花着人之愁情,人具花之品格,是花是人,融合为一,共宣迟暮之感,同发身世之喟,寄托遥深,耐人寻味。

贺新郎·中秋


京镗 贺新郎中秋

试与姮娥语。问因何、年年此夜,月明如许。万顷镕成银世界,是处玉壶风露。又岂比、寻常三五。变化乾坤同一色,觉星躔、斗柄皆回互。须要我,共分付。

平生脚踏红尘处。漫纷纷、鸡镕厚薄,燕鸿来去。只有婵娟多情在,依旧当时雅素。空自叹、归心难住。留取清光岷江畔,照扁舟、送我章江路。频引满,莫匆遽。

是不是觉得毛泽东 贺新郎·读史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贺生日快乐句子,请您阅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djz525.com/a/448204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毛泽东 七律·冬云
下一篇 : 毛泽东 满江红